APP下载

俄罗斯:腐败是“一号公敌”

2011-08-15■颜

支部建设 2011年20期
关键词:梅德韦杰夫腐败

■颜 武

俄罗斯:腐败是“一号公敌”

■颜 武

俄罗斯如今仍是一个存在严重腐败的国家。

2008年,透明国际“清廉指数排行榜”上俄罗斯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147位;2010年,又从2009年的146位下滑到154位。媒体称,俄罗斯是20国集团成员中最腐败的经济体,也是欧洲最腐败的国家,在“金砖四国”中的腐败程度也首屈一指。俄罗斯律师协会今年年初公布的报告显示,俄罗斯每年“腐败经济”规模高达650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俄内务部经济安全和反腐败总局今年8月1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上半年,俄罗斯官员平均每人受贿金额为30万卢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6.1万卢布,也就是说,官员平均受贿额这8个月里增长了4倍。

民众的感受印证了腐败的严重程度。俄罗斯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前不久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30%的俄罗斯人认为“社会腐败现象很严重”,44%的人认为“腐败现象严重”,19%的人认为“腐败情况一般”,只有1%的人认为“腐败不严重”。

而且,俄民众对政府反腐败的信心明显不足。前不久,俄“新闻大陆”网站发起了一项“谁能帮助俄罗斯打击腐败”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民众选择“谁也不能”,5%的民众选择“国际法庭”,3%的民众选择“总统”,3%选择“司法机构”,还有1%选择“总理”和“国家杜马”。

对此,梅德韦杰夫在最近的总统国情咨文中直言:“腐败是(俄罗斯)现代社会的‘一号公敌’。”

“这些人很少是靠工资生活的”

今年8月,俄罗斯一周内接连发生两起航天发射事故,如果从2010年12月算起,则已连续发生了4起航天事故,损失巨大。俄政府对此十分着急,总理普京责成联邦航天署重新打造航天器及其零部件质量监督体系。然而,航天界人士则提醒政府,腐败才是造成航天事故频发的罪魁祸首。媒体称,40%用于打造“格洛纳斯”系统的国家拨款被盗用,采购方购买原材料时以次充好,直接导致了航天器零部件的可靠性下降。

在航天领域居然都出现腐败现象,可见俄罗斯的腐败,的确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最近,俄内务部经济安全与反腐败总局局长杰尼斯·尔格洛波夫说:“俄罗斯官员的平均受贿金额每年都在增长,但在过去的一年中增速尤其快。最容易受贿的官员就是负责国家和政府采购的人员,其受贿所得一般都存在俄罗斯境外。”俄政府反腐中心负责人维克多·科斯特洛明也坦承:“大家都知道,这些人(政府官员)很少是靠工资生活的。”

媒体称,在俄罗斯官场,进政府机关要行贿,选择有油水的岗位要行贿,想得到提拔重用要行贿,从政府部门拿到批文也要行贿;在司法领域,重罪轻判要向法官行贿,关进监狱后要向狱警行贿;在文教医卫系统,大学文凭造假5000美元起价,向医生、老师送红包,则司空见惯。至于警察的腐败,更加严重。交警经常“埋伏”起来,抓到违规司机后,如果司机“反应快”就会“私了”后平安无事。俄罗斯纳税人为每英里高速公路支付的价格是欧洲人的三四倍,主要就是贿赂和回扣。

这样严重的社会腐败,很大程度上缘于执法部门的腐败。

透明国际下属俄罗斯反腐调查中心认为,尽管梅德韦杰夫总统每月都要提醒执法部门打击腐败,提高反腐工作力度,但是俄肃贪工作触及到的仅仅是皮毛,执法部门并不愿意插手“危险”的“灰色地带”。该中心负责人巴菲洛娃直言不讳,如果将反腐工作的重心放在政府中层官员上,那么稽查案件的平均受贿金额就会大大提高。“调查显示,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官员的受贿‘价目’并没有下降。在分配政府针对金融危机所投入的各种财政资源的大背景下,各级官员开始掀起新一轮的贪污高潮,权力再次成为利益分配天平上最具分量的砝码……”

“进入法院时你穿着一身衣服,出来时你会一丝不挂”

俄罗斯社会的严重腐败现象,主要缘于法治的缺失,具体言之就是,一方面司法独立性不强,另一方面司法本身腐败严重。

在俄罗斯,对司法腐败有一种带有戏谑意味的称谓,即“电话审判”,就是说,法院审判往往不是基于事实、绳于法律,而是出于政治考虑或受手握大权人士的影响,不能做到公正司法;还有就是法官个人腐败,即法官存在着大肆索贿受贿、敲诈勒索等徇私枉法行为。媒体曾披露俄罗斯民众中的这样一种说法:“诉讼缠身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和解。我们不害怕审判,但我们害怕法官,因为法官最容易被贿赂。法官的口袋就像鸭子的肚子,很难被填满。进入法院时你穿着一身衣服,出来时你会一丝不挂。”

司法腐败使俄民众对司法机关失去信任,普遍认为不能依赖司法求得公平正义。2010年6月10日,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所一项调查报告说,“连幼儿园的儿童都不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司法腐败还造成国家重大的经济损失,俄官方公布的2007年司法腐败案件中造成的损失为4300万美元,但据俄检察院下属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实际损失是它的2000倍。更严重的是,司法腐败助长了政治腐败,俄90%的受贿官员都没有受到法律惩处,于是,恶性循环越演越烈,官员腐败越来越无所顾忌。

由于法治缺失,腐败也就日益制度化。

2008年5月19日,梅德韦杰夫在一次反腐败会议上坦承,当今俄罗斯的“腐败已变成一个制度性问题,我们应该用制度性的对策来应对”。

这些“制度性问题”,具体就表现在:行政机关办事效率低下但权力巨大,对经济的干预过多过滥,使得公司、民众要办成每一件事几乎都得行贿。此外,由于存在着许多垄断性的国家大公司,政府控制着40%以上的经济,这些垄断企业效率低下,加之企业领导基本都由政府派遣,往往形成官商一体的垄断组织,2010年8月17日俄报纸网公布的一份报告披露,俄企业界人士表示,行贿支出占到企业总支出的一半。

俄罗斯如此猖獗的腐败,主要由于行政机构的严重官僚化,通过行贿解决问题已成为“惯例”。民众对普遍存在的贿赂行为既愤怒又无奈,利益群体甚至提出不要惩治腐败。俄罗斯一家分析中心在2007年时进行过一项民意调查,结果39%的人认为,俄罗斯腐败不会根除,因为腐败比法律途径更能解决各种日常生活和生意上的问题,而且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所以,许多人宁愿选择腐败而不选择法律途径。

这种心态,非常耐人寻味。

“寻找更为有效的反腐败方法”

企望有所作为的梅德韦杰夫,上台伊始便强力肃贪,并试图依靠制度反腐败。在2008年7月31日,他签署了《反腐败国家计划》;2010年4月13日,又签署了《反腐败国家战略》和《2010—2011年国家反腐败计划》的总统令,着力健全和完善反腐制度。当然,他也知道,制定法律只是基础,必须据此有所行动。因此,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强调:“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完善法律条文的工作中,我们还应该充分学习怎样使用现有法律来打击和遏制腐败!”

官员财产公开成为其反腐败的突破口。

2008年12月25日,俄罗斯出台了《俄罗斯联邦反腐败法》,规定公务员及其配偶、子女必须提交收入和财产信息;2009年5月18日,在五项总统令中,又规定国家与地方行政官员之外,法院、检察院、警察、军队、安全部门、选举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国有公司领导,也必须申报个人和家庭财产。

为了表示反腐决心,2009年4月6日,梅德韦杰夫在官方网站率先公布了个人和家庭的财产情况,总理普京接着于4月7日公布了财产情况。

此后,每年的4月,梅德韦杰夫都会公开个人和家庭的财产情况。

就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而言,俄罗斯目前已经走上了轨道。俄民众对此基本给予了积极回应。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2010年4月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31%的受访者认为,梅氏的倡议“非常好,是早就成熟的反腐败措施”;26%的人认为,“这是好的开端,但俄罗斯官员有办法钻空子”;18%的人表示,“总统的倡议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必须寻找更为有效的反腐败方法”。

今年1月13日,梅氏要求俄联邦税务署和总检察院在3个月内查清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单的可信度和完整性,并强调要追究申报不实者的责任。他在当天的总统反腐败委员会会议上还表示,必须扩大民间社会参与各种反腐败行动的形式,并要求各地区领导人向社会公布所发现的问题。

于是,俄罗斯民间反腐网站在政府的默许下应运而生。

今年1月,俄知名博主阿列克谢·纳瓦尔尼创办了维基揭密式的反腐网站Navalny.ru,邀请网友将掌握的有关政府部门、银行、国有企业等腐败问题的证据张贴到网站上。上线后,网站人气极旺,一天能吸引百万人次访客。媒体称,该网站成立后,到目前约有700万美元的合同因涉嫌违法被曝光而只能中止。

受此鼓励,最近,纳瓦尔尼又创办了一个新的反腐网站RosPil.info。他打算在网上发布政府采购过程中的竞标情况,并请求了解行情的网友提供竞标物品的真实价格,这样两相对比,便可知道政府的采购行为是否有猫腻。

对此,梅德韦杰夫表示:“这并不会伤害俄罗斯的利益。”这一表态可谓意味深长。

梅德韦杰夫总统的期望值得尊敬,然而,能否在不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特别是高级官僚阶层的特殊利益的现有框架里,遏制俄罗斯社会严重的腐败,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猜你喜欢

梅德韦杰夫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必然的映射
杰米历险记
梅德韦杰夫的民主与自由价值观
梅德韦杰夫的“第三条道路”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记者会
梅德韦杰夫与俄罗斯三大电视台领导的对话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