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探讨
2011-08-15熊小妹
●熊小妹
随着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对专业扎实、技术全面的新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会计电算化这门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在部分学校还发展成了较为独立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综合能力,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中职类院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的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实验条件和实习环境有限,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分为理论授课和上机练习两个部分。根据调查,目前珠三角地区大多数的中职院校,受传统会计教学的影响,学校仍重视手工会计课程,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偏少。学生只学到一些理论知识和简单的上机实验,即凭证输入报表生成,仅仅是模仿手工式的会计电算化。而且学校资源配置不足,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而是将该课程的上机安排在学校公共机房,不同课程的不同学生轮流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做不同课程的实习,相互影响。特别是如果机房设备配置较低以及选用的财务软件版本不合时宜的话,就会造成学生上机操作困难,不能够很好地保证训练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学习深度和纵度不够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教材和教学内容不可能每年更新,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出版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市面上可供选择的适合中职教育的新教材较少。以往,许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沿用过时陈旧的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该教材主要是介绍理论知识,没有软件的操作内容。教材除了介绍一些基本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外,针对会计电算化操作内容,只是提供一套简单的账套资料。最后学生虽然通过了会计电算化考试,获得了会计电算化证书,但因其考试内容狭窄、技术水平落后,其通过率不能代表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今年此教材刚改版并在全省推广,相对旧教材而言,新教材增加了ERP等与现代信息相关的新知识,还同时增加了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内容,但此教材仍存在许多的不足,如: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快的操作资料不完整,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清晰、许多的功能没有介绍等。同时,受教材和课时的限制,许多中职学校往往在学生考完会计电算化技能证后就不再开设电算化课程。学生的电算化水平就停留在对某一种软件的基本操作上。
(三)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电算化教学水平不高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集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为一体的一门综合型课程,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懂会计专业知识,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因此,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够跟上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步伐。
目前许多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多数是以前学计算机或是学手工会计的,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学习。会计教师的计算机知识较为欠缺,计算机的应用和维护能力较低,遇到计算机操作问题(特别是硬件系统维护方面)无法应对,而计算机专业教师大多是不懂会计知识的,对计算机中出现的会计专业问题又无所适从。授课教师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对目前中职类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更新教学内容,使用合理的电算化教材
中职学校的电算化教学既要兼顾考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关键是结合社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特点,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不与市场脱节。根据本人的经验,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适当的增设数字键盘录入等,与会计电算化课程相关的基础操作内容,既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选用教材尽量求新,或老教材的新版本,避免学生心理上抵触,感觉是在学习无用的淘汰知识,同时,要多比较,尽量不选用类似商品化软件操作说明和使用手册样的教材,也不使用大篇幅纯理论的教材。教材中理论部分应对各会计软件的共同之处予以讲述,教材中进行举例时应选择比较成熟的、普遍适用的财务软件,以保证教学内容准确、操作统一规范。教材中还应列出充足的实验资料,供学生在各阶段进行全面技能操作训练。可以参考财政部印发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基本要求确定选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组织教师编制校本教材,实行“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或者学校和软件公司协商,购买其软件操作手册作为辅助教材,也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编写适合自己特色的专用教材。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为电算化教学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创造了条件。如采用CAI为主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或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投影机、影碟机、音箱等先进视听设备进行展示或示范教学。将教材中的操作点直观化,账务处理动态化,相关知识系统化。这样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完整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与技能,为进行会计电算化实验上机操作打下基础。同时,从教学效果来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甚至将校园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以缓解目前课堂教学和实验室资源的不足,解决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教学内容更新成本的矛盾,同时改革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种集课堂教学与课外网上互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学习活动与上网活动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当前电算化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途径之一。
2.调整课程教学顺序,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总是围绕学生开展,教学顺序应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在电算化这门科中,因为初接触电算化,学生有个接受的过程。为了达到就好的效果,在这门课程开始之前,应先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再分部分讲解,分部解决问题。也就是先通过“操作——讲解——实践”的过程。在学生已有一定专业基础后,要求学生设想自己作为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核算企业的新产品、进行凭证的填制、明细账、总账的设置及登记,报表的编制、分析、纳税的申报等。通过最后模拟实训,既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界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以及自己对会计课程的要求,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3.以案例教学为依托,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专业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始终把案例教学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目前在本专业的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弊端,特别是在实验教学方面力度不够大,仍然是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模式,这就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学校应当注意多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请一些软件公司中的资深技术人员或市场人员来给学生做报告,讲一些他们在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再讲一些对中国目前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看法,通过剖析这些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深入理解软件,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这对于学好这门课非常重要。
4.引进ERP沙盘教学,在模拟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传统的教育方式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缺乏管理实践的普通学生来说,即让人感到所学知识的枯燥乏味。又使学习者难以致用。教学中可以引进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
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的基础背景是设定一家已经经营若干年的生产企业,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每组各代表一个虚拟公司,互相竞争。在这个训练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公司中的重要职位,每组要亲自经营一个拥有1亿资产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4-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面对同行竞争、产品老化、市场单一化,公司要保持成功及不断成长是每位成员面临的巨大挑战。该对抗训练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受企业发展的典型历程,感情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该对抗训练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而是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让每个人都直接参与企业运作。
通过这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深刻理解ERP的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提升管理能力。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知识,在实训中提升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企业实战,在训练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必须一同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这个参与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是在这样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学到了管理知识,掌握了管理技巧,感受到了管理的真谛。
(三)进行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强化训练效果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其他学科不同,会计电算化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掌握操作技能,因此,考核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理论知识可以用试卷的形式考核;而财务软件的核算部分和ERP物流部分应上机考核。教学中,我们从二个方面对学生的上机实践进行综合评价:
1.对学生的平时上机结果进行检查。
学生平时的上机情况包括:单位往年财务数据的收集,账务系统初始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会计期间的业务发生、凭证的填制、记账,账簿的打印输出,报表的生成,实验报告的书写,同学之间的协作关系等。对每一项内容都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强化训练,予以纠正。
2.对学生的账务系统处理的整体进行综合评价。这个评价过程在整个实践过程临近结束时进行。
由教师指定一套单位的财务情况和会计期间的业务发生情况,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生成指定的账簿和报表。这项考核对学生财务系统的整体处理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考核,能够检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自身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因此要做到如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教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要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针对上机操作的有关方法、规则、流程、操作技能等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按“熟悉、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提高授课效果。
其次,教师必须及时更新知识。由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如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会导致电算化会计的教学滞后于会计软件的发展速度,为此,会计电算化的任课教师应经常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专业进修或是定期接受软件公司专业知识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做好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
最后,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考察。学校可在暑假安排教师下企业实习,深入企业实际,了解当前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新动态,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各单位在运用不同财务软件时碰到的问题,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等。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五)校企合作,走中职电算化教学新路子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学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会计信息化和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新模式。大胆地走出去、引进来,追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中职院校要正确处理好校内教学与社会电算化考证的关系,既能让学生顺利通过电算化考证,又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和管理的实务案例,并与国内知名的财务会计和管理软件供应商密切接触.大胆引进品牌知名度较高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作为教学软件。或者借助软件公司的技术力量和资源优势,开发合适中职院校的软件考试和认证制度 (认证可以由学校和软件公司共同颁发相应的证书),一方面为社会培养了更多更好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也为软件公司做了宣传,提高其商品化软件的知名度,开辟一个广阔的潜在市场,从而实现教学与社会效益相促进的双赢局面。
[1]章惠敏.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
[2]今日用友.用友培训专刊[J].用友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刊物,2003,(42).
[3]周雅.谈当代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2,(2).
[4]杨国有.关于发展会计电算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