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全力实施『书记项目』工程显成效
2011-08-15黎晟杨宇
文/黎晟杨宇
近年来,沈阳市和平区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抓手,全力实施书记抓党建的“书记项目”工程,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党建精品,初步构建了基层党建工作创特色、出经验、树品牌的发展格局。
一是强化责任,明确党建项目带头人队伍。和平区确定了各级党组织书记为党建项目第一责任人。区委书记与街道、社区、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书记签订责任状,明确包括党员队伍建设、党员义工服务、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区域党建发展格局等14项工作任务。强调“书记项目”工程化、制度化建设。建立书记抓党建项目管理台账,由区委书记亲自挂帅,各级党组织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做好台账动态管理,及时报备。强化考评督促,通过定期督办、年终考评、日常考评、群众评议等方式,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靠前抓、深入抓,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年终奖惩的重要参考。
二是抓实载体,推行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和平区把全年的党建工作任务细化为具体实施项目,通过精心立项、扎实实施、严格验收等环节,使目标责任状有效量化为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街道党工委作为项目申报主体,每年向区委申报1~2个党建重点项目,并按季度汇报项目推进情况。区委对所申报项目充分酝酿,严格把关,共批示了包括“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金融办主任、副主任”、“公开选拔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西塔民族党建”、“党员义工服务银行”在内的37个党建重点项目,由评审团实地打分验收。注意拓宽思路,以活动开展带动项目攻关。组织开展“1+2+3”评议活动,即一个申报项目需向上级部门和下级单位双向阐述,并接受上级、同级、下级单位和部门的评议。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在“三有一化”建设、“党员义工进社区”等民生项目中,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项目建设群众满意度。
三是扩大影响,建立党建项目健康发展模式。和平区注重激发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能动性,将“书记项目”纳入党内荣誉制度中,设置专项,对党建工作抓得好、富有成效的书记及班子予以嘉奖。建立基层党务干部定期培训机制,依托周末大讲堂、书记讲堂、领导干部培训班等培训载体,系统讲解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知识。首次引入“学分制”概念,对学习内容进行项目分解,设置相应学分,首批参加培训的书记学分获得率达到100%。为了把“书记项目”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和平区制定了《提名推荐署名制度》《初始提名责任追究制度》《流动党员党支部管理暂行办法》等工作制度23项,在全区推广。同时,和平区还注重成果转化,实施党建工作亮点培育计划,充分发挥先进典型辐射引领作用。目前,全区共创建党建精品31个,选树先进典型67个,逐步形成覆盖全区的党建精品集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