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时代特色——基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2011-08-15马秀昀曹富雄

重庆与世界 2011年7期
关键词:江泽民共同富裕课题

马秀昀,曹富雄

(兰州交通大学 a.图书馆;b.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70)

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时代特色
——基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马秀昀a,曹富雄b

(兰州交通大学 a.图书馆;b.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70)

“为何学习、怎样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基本问题。为解答时代课题而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学习的基本态度,也是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持的基本态度。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所谓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质上是说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背景;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总是反映着时代课题的变化,总是在解答时代课题中深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时代特色;马克思主义

所谓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时代特色,实质上是说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背景。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总是反映着时代课题的变化,总是在解答时代课题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演变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正确解答时代课题的历史。总体说来,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先后遇到了两大时代性课题,正如 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说:“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1]由于时代课题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发生了两个阶段的历史演变:第一个阶段以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时代课题;第二个阶段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时代课题。

(1)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时代特色是在解答以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时代课题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体现了革命和战争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强烈的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意识。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要解决的时代课题。因为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仁人志士曾为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付出过惨重的代价,但始终未能如愿以偿。因此,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成为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使命。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毛泽东学习观的集中概括,为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然而,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在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要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给予科学的回答。虽然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把这一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向了崭新的阶段,但是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者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毛泽东从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出发,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作出了科学的界定,对中国革命的道路作出了历史的选择。这一时期毛泽东学习观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教条主义的束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三是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毛泽东学习观的科学指导下,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课题最终得以解决。

(2)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时代特色是在解答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时代课题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的,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强烈的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意识。

在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正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亦然。20世纪 70年代以来,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集中概括,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也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如果说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共同课题,那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后,也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艰辛探索且取得了宝贵经验。面对时代主题的转换,特别是面对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科学的学习观。邓小平理论作为邓小平学习观的理论概括,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江泽民科学的学习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江泽民学习观的理论概括,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正确方向破浪前进。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江泽民的学习观,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学习观的理论概括。在胡锦涛学习观的指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将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代的主题转换中,形成了科学的学习观,深化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探讨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时代特色,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从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至关重要。

[1] 江泽民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2]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011-03-20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07XKS001)、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思想研究”(10XJA 710001)的阶段性成果。

马秀昀(1967—),女,研究方向:学习理论;曹富雄(1967—),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26

A

1007-7111(2011)04-0021-02

(责任编辑 张佑法)

猜你喜欢

江泽民共同富裕课题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我的微课题研究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江家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