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2011-08-15辛向阳
文/辛向阳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文/辛向阳
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研究历史,可以带给我们现实的智慧。“民为邦本”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精髓。一千多年前,唐太宗就说过:“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君道》) 传统中国的治乱历史告诉我们,损害百姓的利益,失去民众的支持,任何一个政权最终都会垮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力量。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坚持做好群众工作,促进事业不断发展,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也处于高速现代化的发展时期。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看到,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各种社会矛盾也比较集中地出现。因此,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更加需要我们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从国际范围看,化解社会冲突,保持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年来,很多国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社会骚乱。从今年年初开始的阿拉伯世界的动荡仍在持续,希腊和以色列相继出现了大规模抗议示威,英国伦敦也发生了令人瞠目的骚乱,美国华尔街也出现了群众抗议活动。难怪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把2011年称为“全球愤怒之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动荡问题,有效避免动荡局势的传导效应,更加需要我们加强群众工作,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安定。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培养对群众的感情,从情感上与群众融为一体,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实际工作中,有少数干部感情上拒斥群众,只关心自己的官位和私利,情不为民所系,情不为公所系,因而也为群众所排斥。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坚持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要做到这一点,通过调查研究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要吃透民情,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是什么,群众想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个是通过调查研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的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群众工作之所以做不好,跟决策的不科学性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决策做不好,给群众带来利益损失,群众就会反感。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建立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因此,群众工作的一切体制机制,都应该围绕着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稳定、和谐来设计和安排。比如民意表达机制。民意表达和沟通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首先,要扩大反映民意的信息来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访制度,通过下访、接听热线电话、接待日、信息网络沟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直接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减少信息传递中的过滤和失真。其次,要大力推进反映民意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充分发挥和保障人大、政协和社会团体的民意汇集功能,发挥各类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的沟通协调功能,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民意汇集功能,使民意能够得到及时、全面、顺畅表达。最后,要完善、拓宽反映民意的网络和渠道。特别是发挥互联网的民意表达功能。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就要掌握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比如矛盾分析的方法。在社会基层,各种情况千差万别,各种矛盾无处不在。江泽民同志说过:“没有差别,没有矛盾,就不成其为社会,不成其为世界。”这就是我们基层群众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基层群众工作中的矛盾分析方法,除了我们经常讲的“一分为二”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抓住重点和主流”的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方法以外,我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抓住那些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事实,这类事实能够反映社会问题的基本属性和根本矛盾。抓住这些事实,就抓住了基层群众工作的主流,做到了“心中有底”。其次,要抓住那些最反常、最不近情理,甚至不可理喻的事实,这类事实往往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和对抗程度,是基层社会生活的病根和问题所在。抓住了这些事实,就抓住了基层群众工作的“重点”,做到“忙而不乱”。最后,要抓住那些最新的、大量出现、不断增长而且具有普遍化趋势的事实,这类事实往往预示着社会矛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新事物的萌芽。抓住了这些事实,就抓住了基层群众工作的努力方向,做到“未雨绸缪”。总之,矛盾分析的方法,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最重要的方法。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