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5种观点
2011-08-15汪玉凯
社会管理创新5种观点
社会管理≠社会控制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汪玉凯
针对目前我国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央对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在落实中央的这些重大部署中,有一个问题是尤为重要的,就是在社会管理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首先,要防止把社会管理和服务简单地演变为一种社会控制。从社会管理的本质来说,社会管理虽然有需要控制和监管的一面,但最终还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管理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
其次,在社会管理中,一定要把以人为本放在突出位置,否则我们的社会管理就会走偏方向。因为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组织,在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这些人不仅有自己具体的利益表达、利益诉求,而且还有包括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第三,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和创新,就要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逐步建立起多元社会治理结构。育发展社会组织,提升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维护社会正常的秩序,同样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所必须坚持的方向。
社会管理的边界不能无限放大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 龚维斌
笼统说,社会管理包罗万象,但是不能把社会管理无限地放大,否则边界越大,从理论上越没有说服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意思:首先是加强,然后是在加强的基础上创新。
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应该说密切相关,经济建设和经济管理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令世界刮目相看。但是回顾这30年,再往前看,我们发现“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
经济建设、经济管理现在有章可循,我们大的思路、大格局比较清晰,领导干部能力比较强,但是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这条“腿”是短的。所以,我们说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构建社会主义新社会,我们要调整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思路、管理格局和管理方式,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要结合我们的国情,发挥我们的传统优势,结合当地的情况,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来推进我们的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需要大量资源投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培林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来满足社会管理资源投入的需求,现在的关键是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动员,以及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培育发展。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国家公共资源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投入,是社会管理最重要的财力资源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投入。二是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社会事务公共资源配置体制。三是推动公共资源社会投入配置重心向下。
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从国际经验看,社会管理的社会资源投入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各种机构的内部社会管理投入,如作为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组成部分的企业社会投入;二是各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投入,这些组织在启动以后也部分地通过非营利的有偿服务来实现自我维持和发展;三是各种形式的社会捐赠,包括慈善捐助。因此,完善有利于慈善捐助健康发展的税收制度和慈善组织制度,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投入社会管理,形成参与社会管理的宏大志愿者队伍,是我国创新社会管理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大力培育发展职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常规教育体系培养,二是大力加强相关培训。
社会管理创新要真正落到人民生活中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 王振耀
首先,社会管理创新非常必要。
目前全社会准备不足,我们远没有意识到经济水平步伐快于社会管理这一现实,现有社会管理方式依然是政治生活型的方式,这种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一定要转型,由政治型管理转为程序性、标准性管理,将程序和标准的价值提升为第一位,同时要特别注意发展各类智库。
其次,社会管理的创新需要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传播方式的转型,需要新的理念和方式。就知识生产方式而言,需要由目前传统的理解、解释、批判型转向设计型、倡导型。
第三,社会管理创新要真正落实到人民生活中,特别是要以社会服务为重点,包括儿童、残疾人、老年人3类为重点的福利,以及医疗、教育、住房3大领域,一共加起来是6项。一定要把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确定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不然,社会管理一定是失效的。我认为,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让广大人民可感受、可感知,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样才是真正社会管理的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中央党校政治部教授 林喆
如果说把社会管理创新理解为维稳的子概念,这就将社会管理创新矮化了。
首先,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要逐步改变“大政府、小社会”的政治格局。现在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落后了,社会矛盾很多,群体性事件不断,社会的管理已经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很多地方与现实需求脱节,所以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
其次,社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以往我们一想到社会管理,就会想到这是党和政府的事情,而没有考虑到让群众也参与进来。这种将群众排除在外的办法,既不民主,也不科学。实际上,政府应该尝试把这些问题交给社会去解决,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
未来的社会管理,应当广泛吸纳各种积极的社会力量参与,引导民众有序参与到社会管理事务中来,从而实现民众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权利。这种参政权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个体层面的参与,公民自身的公共参与;另一个是公民通过社会组织参与,比如各种非政府组织对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的参与。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中国共产党员新闻网)
(来源:《南方都市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李盈、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