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探讨
2011-08-15禄丰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651200周树发李本金
□禄丰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651200 周树发 李本金
1 基本做法、经验和成效
1.1 基本情况
禄丰县辖14个乡镇,164个村(居)委会,2 1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总面积 29 133.33hm2,人均耕地面积为0.07hm2。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20 226.67hm2,家庭承包经营农户8.73万户,农业人口35.08万人,人均承包耕地面积0.06hm2。2010年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1 278.47hm2,占农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6.3%。
1.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做法
1.2.1 农户自行流转:是农户之间为方便耕地的种植和管理,或因家庭劳动力外出打工而以土地互换、转包等方式进行的土地流转。这类土地流转方式占流转土地的4.4%。
1.2.2 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带动促进土地流转:由乡村组织为家庭承包农户提供信息或委托乡村组织出租给从事农业规模种植大户、种植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进行规模种植。这类土地流转方式占流转土地的95.6%,所采取的模式是:
1)租赁经营模式。业主向土地承包农户租赁土地承包经营权,双方签订《租地协议》,明确权利和义务,以每年每亩500~800元的价格租地从事适度规模的种植和养殖业。这种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出租,把自己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外出务工、经商或办企业的办法,实现了土地承包人与经营者的双赢。
2)公司承包模式。农民把土地按每年每亩600~800元的价格租给公司,农民可自愿进公司打工赚钱。这种模式能让农民两头得利,农民既收地租,又参与公司劳务,在一块土地上获得双倍收入的同时,还学到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实现了农民从“庄稼汉”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3)专业合作社租地模式。农民把土地按每年每亩800~1 000元的价格流转给种植专业合作社搞专业化、规模化种植。租地农民进合作社打工,出租土地的农户不承担任何风险,不考虑资金投入压力。
4)合作经营模式。乡镇政府作出连片开发规划,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产品收购合同,以最低保护价格收购产品。这种合作经营模式,农民劳动积极性高,能有效解决农民产销的问题。如仁兴镇“兴旺公司”与农户合作签订萝卜丝、油菜籽等农产品收购合同,加工农产品,这种合作经营模式既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又解决了农民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1.3 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和成效
1.3.1 取得的经验:①禄丰县委、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及时下发了《禄丰县积极探索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意见(试行)的通知》文件,对促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同时成为了保证我县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并取得成效的关键。②乡(镇)、村级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服务体系,对农户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指导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对流转合同的登记、变更等情况进行备案,及时掌握村组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信息,督促依法签订流转合同,调解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及时向上级提供土地流转动态情况。为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范管理与服务,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提供了组织保证。③土地流转离不开基层组织的运作和协调。基层组织在土地流转中找准位置,积极发挥中介作用,充当桥梁和纽带,成为了推动土地有序有偿流转的关键。④土地连片、基础设施配套是前提条件。土地连片、基础设施配套是招商引资,引进更多具有高新科技项目和雄厚经济实力的公司、种植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加大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⑤招商引资和人才培养是关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具有高新科技项目和雄厚经济实力的公司和经纪人与土地经营者进行联合开发,是壮大土地经营实力,实现土地的最佳效益,是保证土地流转农户租金得以兑现的关键。
1.3.2 取得的成效:①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②解决了一些地区人地矛盾问题。③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④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一定数量的土地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⑤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⑥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能够使一部分有技术特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能人大户、农业企业实行企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⑦促进新型合作经营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加强了农户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服务机制不健全,流转不规范,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2)土地流转不规范,所产生出的纠纷难以解决。
3)土地集中成片流转难,土地流转受让方开发难成规模。
4)龙头企业少,产业发展速度慢、规模小,土地流转带动力弱。
3 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识上高度统一、在力量上高度集中、在政策上高度倾斜。从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高对土地流转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和引导。
2)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是要大力宣传法律、政策,教育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知法、懂法、用法。二是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基层干部和农民了解政策,自觉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消除误解,放心土地流转。三是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对比效益的宣传。主要通过乡村干部向农民宣传土地流转的好处,讲清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还要帮助农民分析土地流转后的对比效益,要让农民明白土地流转后必然实现家庭收入的稳定增长。
3)出台政策,落实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各级政府要制订出台有利于推进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土地流转开发的鼓励政策,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培植更多的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和能人大户,扩大规模经营,发展优势产业。一是制定奖励政策,按经营土地规模的大小,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适当奖励补助;重点扶持大面积流转且长期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组织或个人。二是把落实现代农业发展支持政策与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工作相结合。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和其他业主参与土地流转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凡签订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按规定办理流转备案的,给予享受相关政策支持。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扶持资金。对于全部转出土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助,扶持其进城务工创业;对于集中农户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并能切实带动农户增加收益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从扶持资金、税收政策、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
4)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农经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县、乡(镇)农经队伍的建设,调整充实人员,安排工作经费,确保农村经营管理人员专职从事业务工作。二是县、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加强服务和规范管理。
5)建立土地流转制度:①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签订、鉴证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签订。②建立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制度。③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监督履行制度。④建立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审查制度。⑤建立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制度。⑥建立土地流转情况和流转信息定期报告制度。⑦建立流转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土地流转档案管理。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各项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减少土地流转双方因土地流转程序、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不规范引发的纠纷,有效地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
6)遵循市场规则,尊重农民意愿,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承包政策性强,必须在土地延包30年不变政策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要利用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来推动土地流转。
7)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大产业和土地流转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也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土地流转要形成规模关键是解决土地难以集中成片流转的问题。要在充分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载体,对拟流转的土地集中统一管理、集中流转,使之形成规模开发。
8)科学规划推动土地流转。在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形成规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来合理布局产业,着力发展高效环保产业,引导业主按规划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在城市近郊区,着力推进以城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土地规模经营;在中远郊区,根据地形地缘,因地制宜地推进以粮油、果蔬、花卉苗木、烤烟等产业为主的土地规模经营。
9)加强管理与服务,规范土地流转,为土地流转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进一步依法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土地流转工作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坚决做到依法、自愿、有偿、平等,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二是建立土地流转工作规程,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三是加强资质审查。对土地流入方的审查,应包括法人资格、资金实力和履约能力;经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是否改变土地用途;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预期效益、经营风险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