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武侠”影视传媒对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

2011-08-15谢晓艳

武术研究 2011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侠影视

王 攀 谢晓艳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现代“武侠”影视传媒对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

王 攀 谢晓艳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在网络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武侠”影视片以其传播范围大,影响面广,传播速度迅捷等诸多优势,成为了国内外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播媒介。它们的确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较为积极的贡献,但同时由于某些影视片急功近利,光顾神秘玄虚,忽视历史真实性,甚至篡改历史真相,使广大受众对传统武术文化产生了误解。为使“武侠”影视传媒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部分武侠影视片之存在问题与弊端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归纳分析,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希望对“武侠”影视片的健康发展及传统武术文化发展与传播尽自己微薄之力。

武侠影视 传播媒介 传统武术文化 传播与发展

1 前言

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当传播媒体出现后,信息传播才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信息传播工具,它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

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可以是私人机构,也可以是官方机构。传播管道有纸类(新闻纸,杂志)、声类(电台广播)、视频(电视、电影),还有现代的网络类(电脑视频)。分类其实有多种说法,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次使用“传媒”作为术语,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

大众传媒即为普通大众所使用的传媒。目前传媒形式主要有四种类型:

(1)纸媒,其中包括:报纸、杂志和书等,其传播方式是在纸上传播文字和图片,传播图和文的效果很好,但是传播速度较慢,有一定的滞后性。

(2)广播传媒,它是用电波的形式传播声音,传播声音的效果比较好,这种传播方式覆盖面广阔,传播速度快,但是因为不能对图文进行传播,因而缺乏一定的生动性与具体性。

(3)电影、电视传媒(影视传媒),可以传播图、文、声音和影像,不过由于它画面移动的特点,用电视传播图和文的效果并不好,传播声音和影像的效果却非常好,覆盖面较广,传播速度快。

(4)互联网,它是个综合性的多媒体平台,用它来传播文、图、声音和影像效果都不错,这种传播方式优势非常明显,前景广阔,发展较快。

大众传媒主要的功能有: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以及提供娱乐。电影、电视传媒(影视传媒)在传承文化以及提供娱乐方面的功能显得比较明显。作为影视传媒最终产物的影视作品,其题材来源于各种文化领域,形成了诸如历史、军事、爱情、武侠等类型的影视作品,而武侠片正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影视传媒结合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武侠”影视传媒发展迅速,传统武术文化这条长河不断被开发利用,它也因此显现了生机,但为了追求更高的票房收益,某些影视片急功近利,光顾神秘玄虚,忽视历史真实性,甚至篡改历史真相,使广大受众对传统武术文化产生了误解。为使得“武侠”影视传媒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本课题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部分武侠影视片之存在问题与弊端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统计、归纳与分析,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2 现代“武侠”影视传媒发展概述

2.1 “武侠”影视传媒概述

电影、电视传媒(影视传媒)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它的最终产物就是影视作品,影视作品的题材来源于各种文化领域,形成了诸如历史、军事、爱情、武侠等类型的影视作品。

武侠影视作品(或称武侠片、功夫片)是中国叙事影视的一个特有类型,它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影视传媒结合的产物,它的核心是武和侠。它不能没有“武”,更不能没有“侠”。在传统的武侠观念里,可以为“侠”的人物,不仅要有一身高超精绝的武功,更要有一种主持公道、坚守正义、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品质,以及重然诺,疏财富,轻生死,敦风节,为抱打世间不平而勇于赴汤蹈火,不惜牺牲的精神。以中国的武术功夫及其独有的打斗形式及体现中国独有的侠义精神的侠客形象为类型基础的电影、电视作品就是武侠影视片。

2.2 现代“武侠”影视传媒的发展简史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该片以京剧武功做和打的片断为主题,剧情和武术有着不解之缘。1920年商务印刷馆活动影戏部改编拍摄的《车中盗》,虽然片中大盗的形象和传统的武侠相差甚远,但却开辟了中国武术与外国电影中西合璧的先例,标志着中国武侠电影的正式诞生。1927年友联影片公司拍摄的《红蝴蝶》,首次在银幕上出现专职武术导演———任雨田。1928年,上海影戏明星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拍摄的十八集《火烧红莲寺》,是地道的中国武侠文学与外国传媒电影结缘的典范,该片尽管有些粗制滥造,但传统的“扶正祛邪,归于侠道”的审美心理,让当时市民们狂热、轰动和发烧了好几年。1928年至1932年,电影前辈们共拍摄了150部左右的武侠片,创造了中国武侠片的高峰。

1949年至1979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造成武侠文学和武侠电影在大陆销声匿迹30余年的历史。然而植根于大陆的武侠文学和武侠电影的支系却南移,延伸海外,形成了以香港为主、台湾为辅的生产创作基地。20世纪70年代初,在海内外享誉“功夫之王”和“武之圣者”的李小龙,主演了《唐山大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等电影,连续创下香港开埠40年来的最高票房记录。李小龙武打时凝视敌人的犀利眼神和“暴力美学”真实性嚎叫使崇拜、迷恋和风摩中国功夫的狂潮席卷全球。功夫(Kongfu)成了影视武打片的代名词。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港台的功夫片屡出不穷,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功夫片。楚原执导的奇情武侠《爱奴》,刘家良执导的真实武打片《少林三十六房》,洪金宝执导的《肥龙过江》和袁和平执导的《醉拳》,徐克执导的新浪潮探索片《蝶变》等,都代表着香港的影视武打片逐步振兴、发展和成熟。特别是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一举成名后,相继的《醉拳》、《计划》、《炮弹飞车》、《警察故事》和轰动国际影坛的《红番区》,不仅折服了海外观众,而且作为中华英雄好汉打入了好莱坞。香港的武打片由量变到质变,由传统迈向了新世纪。

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张华勋捷足先登导演的《神秘的大佛》成为揭开大陆影视武打片禁序幕的人。1982年,由香港中原公司摄制,张鑫炎导演,内地武术高手李连杰、于海、于承惠、胡坚强等主演的《少林寺》,以其正宗、真实、高超、精湛绝妙的中国武术在香港创下史无前例票房新记录,并再次在世界掀起了“武术热”的狂飙。

纵观历史,影视武打片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母系统和中华武术文化支脉的丰富土壤,蕴涵了古典哲学、民族宗教、伦理道德、攻防技击、文学艺术、影视美学和中西文化等多元内容。

3 现代“武侠”影视传媒对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

3.1 现代“武侠”影视传媒对武术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3.1.1 对中国武术教育教学发展的作用

3.1.1.1 对武术学校发展的作用

中国武术学校是中国教育中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学校,是由我国传统的武术馆、社、会、站、中心之类的社会体育群团组织发展而来的。它是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期延续发展的产物。武术学校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社会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异常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各类武术馆校一万余所,学生人数逾数百万。民办武术学校的兴起不仅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也壮大了我国竞技武术的力量,成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国武术学校迅速发展与武侠影视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拍摄的一系列电影,《精武门》、《猛龙过江》、《唐山大兄》、《死亡游戏》,在全世界刮起了一阵中国功夫热,李小龙自创的截拳道功夫,让许多外国人艳羡不已,不少人以能学会他的一招半势引以为荣。李小龙的电影,让西方人真正领略到了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不少人从此对中国功夫产生了痴迷,而“功夫”也成了中国武术的代名词。李小龙崇尚以武会友,他还在国外开设武馆,广收门徒,对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功不可没。李小龙的电影在大陆的上演和播放更是激发了部分家长和子女急切想了解传统武术之奥妙的探索心理,一种理想中的“文武双修”人才模式的诱惑力,一时间成为一种时髦的理念,这种思潮客观上为武术学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由著名武术全能冠军李连杰以及内地武术高手于海等主演的功夫巨片《少林寺》,以其正宗、真实、高超、精妙绝伦的中国武术,在香港创下了史无前例的票房新纪录,再一次在世界掀起了“武术热”的狂潮,同时也引发了全民习武的风气,片中李连杰出神入化的武术表演,那疾风骤雨般的拳势,那游龙般的长枪,那密如雨点般的三节棍,无不让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一时间大人小孩全都摩拳擦掌、舞枪弄棒,梦寐能够成为一代武林高手,以河南为首的大批武术馆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习武者数量之众史无前例,大大促进了广大民众的习武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客观地推动了武术的传播与发展。武侠影视如同在中国武术学校发展的进程中注入了一支兴奋剂,推动了中国武术学校的向前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还出现了许多专门培养影视武打人才的武校。他们致力于培养既会表演又会武打的复合人才,将其中优秀的武打影视演员推荐到影视公司,影视公司对其进行形象包装、推广,或做武打替身或出演武术题材的影视和电视剧。尽管目前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可以预见,这里将会是那些众多充满理想的年轻人实现梦想,进军影视界的一块重要阵地。

3.1.1.2 对习武者的思想教育作用

武术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虽属于体育的范畴,但又高于体育。重视与开展武术,不仅可以培养武术人才,而且对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交流的形式多样化,体育活动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倡导人们追求正义,尊师重道,对人是一种正面的教化,同时对整个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以及积极发展都起到了其独有的良好作用。

中国的武侠影视并不是一种只让人们沉醉的“白日侠客梦”,如果不从人性心理需求的“娱乐”的角度来看,而是从人性“教化”的角度讲,武术中的“武德”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轻生死、重大义、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诚”的人格,“不矜其能”“羞发其德”的谦虚品质为许多人争相效仿。在影视中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大侠霍元甲痛击外国武士等诸多影片中的故事人物情节无不深入到人心中,武侠们的高尚爱国主义精神,深刻地激励着人们的内在精神,从而激发了人们的意志,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这对提高人们的爱国思想,振奋民族精神,推动全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3.1.2 对大众武术的促进作用

全民健身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体育事业高度发达、人们崇尚身心健康的当今,有许多体育活动都能让人达到健身的目的。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集技击、养生、健与美为一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武术的练习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拳种流派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较低,可“拳打卧牛之地”,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项目进行练习。根据1999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显示:“在我国体育人口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排序中,武术和太极拳(被分开来统计)分别占第11位和第12位”。另据王建华对上海市区参与体育锻炼人群的社会调查中显示:“在518名参与体育锻炼人群中,其中参加拳术、剑术、练功十八法、气功等项目占练习者总数的70.1%,而其他项目仅占29.9%”。已传播到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人民的喜爱。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是体育,但高于体育,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的魅力。

中国武术健身文化的理念在国、内外的推广过程中,中国武侠影视在无形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武侠影视中少年武童的灵敏可爱、青年侠客的强健体魄、老年隐士的鹤风仙骨,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们无形中认识到中国武术的健身功能,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全球武术健身的浪潮中去。

3.1.3 对中国武术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武术产业化是武术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运行方式,武术市场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遵循武术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武术自然资源,把武术与经济结合,并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方法、手段和行为,来刺激武术商品的需求,强化自身发展潜力,拓宽武术市场,实现商品化新机制。随着影视业的发展,武术的经济价值进一步被开发。随之而来的武术热对武术的推动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武术馆校的开办到武术俱乐部的创建,以及每年举行的各类武术比赛的门票收入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而中国武侠影视的存在使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中国武术,并且投身于武术运动中去。人们希望了解有关中国武术发展的更多信息,希望接触到有关中国武术的更多知识与技能,希望得到自己需要的相关武术产品,参与武术的人数将成为推动武术产业发展的主体消费群体。我们要根据武术自身发展的规律,不断开拓武术健身市场和武术竞赛市场。同时,武术产品市场开发是推动武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为中国武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机会。因此,中国武术产业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把握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要,大力发展中国武术产业。所以说中国武侠影视对武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1.4 在中国武术文化继承、发扬、推广进程中的作用

在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影视担任着形象大使的角色。没有人能够涉足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们不得不依靠间接的方法来了解接触其他民族的文化。影视在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中国武侠影视在中国武术文化继承、发扬、推广进程中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使者。

中国武术充满了魅力,中国武侠影视所表现出的震撼力、力量和优美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以及整个亚洲的窗口。美国李小龙基金会主席、著名武侠影视明星李小龙之女李香凝说:过去,李小龙在美国看到很多白种人写的丑化亚洲人的影视,所以在很早的时候,他就认定一定要让西方人看到亚洲人真实的样子。他不但为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感到自豪,更希望与全世界分享中国的文化,并向全世界展示他自己。李小龙是一个武术大师,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追求中国武术内涵与表达方式的武术家。李小龙完成了他说过的他想完成的事情。他成功地向西方展示了真实的亚洲和武术艺术。所以,中国的中国武侠影视不仅进一步宣传和提升了武术与中国文化的形象,更在东西方的文化差距间建立了一座桥梁。

中国武侠影视在世界影视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毋庸置疑,中国武侠影视对武术的国际化宣传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功夫在外部动作的表现形式下蕴涵的人道宗旨和文化精神,使其成为当代社会不同民族与国家进行沟通的国际语言。如同当年的影视《少林寺》成为传播中国武术的影像使者一样,如今的武侠影视《卧虎藏龙》、《英雄》都将成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影像旗帜。同时,在中国武侠影视的影响下,世界各地的中国武术爱好者人数急剧上升,教授中国武术的相关馆校、培训中心等组织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并且已经成为中国武术在世界推广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中国武侠影视在中国武术国际推广进程中功不可没。

3.2 现代“武侠”影视传媒对武术文化发展的消极影响

影视带给武术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而负面效果的出现,更导致影片中的武术形象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武术的本质有三点:强身、防身和修身养性。而影视武术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仅仅突出了武术防身、进攻的一面。而人间习俗的趋利避害,使得一些导演为利益所动,利用影视为武术包装了太多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新潮情感”。一是武术本身的伪化,添加了太“神乎”的持异功能或妖术鬼技,动辄腾飞万丈、潜地千尺,或者弄些连名称都吓人的“阴阳大法”之类。这个规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创作的潜力是无限的,伪造的能量是有限的。依据朴实生活而进行艺术提炼,路就很长;单一靠“胡编”“乱攒”“神侃”弄出的“艺术品”,总有一天走向末路,走向绝路。中国武侠影视与许多商业影片一样,不仅限于摄制条件,也陷于商业操作和浮滥取向等诸多原因。有些武侠影视制作短平快,戏中的武打虽然标榜真功夫,其实只是开拍之前想几下招数,演员能打的就打,不能打的就借位或者放飞镖,然后在胶片上做特技效果。或者演员你来我往,枪来剑挡,花拳绣腿打得花团锦簇,越来越粗制滥造,最后几乎就成了神怪片。中国武侠影视对中国武术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2.1 武术“神功”的出现

所谓的“神功”本来就是对科学的歪曲,并且在武术的流传中,也没有什么“神功”像在影视中表现的那么脱离现实。但在一些影视中由于对这种“神功”的夸大表现,造成了对观众的错误引导。如《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中东方不败飞身抓过西班牙兵射向水师提督顾长风的火枪弹,说“你有科学,我有奇功”。还有在船上,东方不败接过飞向她的炮弹,反过来塞入炮口,揉碎西班牙兵的盔甲。《天山童姥》就是最为突出的一个表现,看着巫行云与李秋水的功夫身手不凡,在天上边飞边打,向战斗机一样扫射,火光四起,烟雾腾腾,这样的轰炸简直就是个《星球大战》的中国武侠版。中华武术是朴实硬朗的功夫,但是近年来的武侠影视里却走上了“邪门”,把武术中的技击过于夸张、玄虚、缥缈的表现出来,这些对功夫的过度夸张,不但没有现实依据,更是有违科学理论的。如果将这些极度虚伪过于夸张的“功夫”传输到现代人的思想中,将会产生对武术技术的误导。尽管影视对画面的适度夸张是可以被人们理解并接受的,将功夫表现得使人感到破绽百出,就没有了真实感,过分地不依据现实,则要遭到淘汰,也就达不到“虚则实之”的艺术境界。

3.2.2 特技所产生的视觉误差

由于受到商业、创作等某些因素的影响,并且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特技效果运用于武侠影视,制作出高难度的武打场面,通过此产生既定的特技效果,以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视觉需要。而且电脑特技也被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进武侠影视。就如李连杰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采访时,被问及现在拍武侠影视的感受时说的一句话:“我几十年练的功夫,现在用特技2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了。”这就表现了在现代武侠影视中,电脑特技使用的频率之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特技都能对武侠影视带来良好的作用。有些特技的运用和处理也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一定的偏差。有些影片的内容和画面上存在着与现实的明显矛盾。在诸多影片中,出现了练武之人飞檐走壁,有的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的安排等,过度地夸大了武术的功效。然而众所周知,这在现实中是无法做到的。如在影片《华英雄》中,主人公竟然可以飞到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上面和敌人进行对决,并且在空中可以自由穿梭。再如,在《卧虎藏龙》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竹林中的打斗之戏,二位高手在竹枝上比划武功,身轻似燕、飘逸优美、落地无声,让人回味无穷;在《英雄》中,高人一亮相,电闪雷鸣、地动山摇,李连杰和梁朝伟在湖面的打斗之戏你追我赶,将两位英雄的轻身功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李连杰刺杀秦王时,身上暗藏的杀气能使面前的烛光摇曳欲灭,可见其内力之深厚,让人叹为观止、拍手叫绝。还有在林青霞出演的《六指琴魔》中,主人公仅凭着手中的一把乐琴,就能够应付各大门派的高手,用所谓的“内力”以琴音发散出去,杀人于瞬间。又如周星驰导演的新片《功夫》,所用的特技效果最多,也是对武术的极度夸大。影片中的包租婆所施展的狮子吼,可以将人震出几丈开外,伤其内脏。还有在结尾处,周星驰将对手打入天空中去又从天空中掉下来的场景,相信大部分观众印象颇深。抛开其影视视觉效果,如果是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出发,这些编排都是荒谬的。武打演员的精湛特技和电脑的特技制作相结合,可以30将这些原本不可能的事,表现的天衣无缝、精彩绝伦。人们不但感受不到它的违背现实性,而且可以从中获得欢乐和满足。但是不管这些特技表现的如何出色,都会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危害。从演员的角度来说,许多替身演员都是以冒着会受伤的危险参加拍摄的。就如武打巨星成龙,他一向标榜特技不用替身,都是亲历亲为。但是在他的从业生涯中,骨折脱臼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有的惊险动作则造成了头部、背部严重的创伤。而对于观众来说,也是由于这些特技的运用,造成了一些人盲目地崇拜武术,并且模仿。据2006年2月24日《河南商报》报道,一位六岁儿童在看完金庸的武侠片后,竟然从四楼飞身纵下,模仿片中人物。但是所幸没有受到大的伤害。由此可见,某些影片对特技的运用和对现实武术的夸大,在考虑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要有所选择和更好的处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3.2.3 舞蹈化的武打场面

以中国武术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武侠影视,在吸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便自然地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的武术之舞。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派武侠影视中,借助各种影视特技的舞蹈化武打场景,显得更加多采多姿。武术与舞蹈在武侠影视中的有机结合,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仿佛在观赏一场优美武舞表演。武侠影视实际上是为中国武术搭建起了一个展示其独特魅力的艺术表演舞台。在《卧虎藏龙》中,导演李安在玉蛟龙的武打动作中融入了更多的舞蹈化的动作,使得武打场面多了一份女子的娇柔之美。同时,这种舞蹈化武打动作以轻,柔,美为特征,即像打斗又像舞蹈,完全区别于在男人武打动作中的阳刚之气。所以,《卧虎藏龙》中最为经典的场面——玉蛟龙与李慕白在竹子上那场较量,更为突出了这种舞蹈化武打动作的美感,同时也表现了一场阴柔与阳刚之间的对决。

从理论上讲,舞蹈动作的“假”与现实打斗所呈现的真实感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武侠影视中由于有相当一部分主要演员的武打水平不足或不会武术,必须通过分镜头的蒙太奇,为了弥补演员缺乏真功夫不足,武侠影视往往设置了很多机关、暗器、女性身体暴露等噱头。这样必然对中国武术的宣传起到了负面影响。同时,在中国武侠影视的影响下,使现代武术套路更加趋向于舞蹈化、艺术化。

3.2.4 对武术文化传播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武术由于历史悠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的拳种流派。这些流派的涌现为武侠影视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成为我国武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武术的门派来源于全国各地,并且各个派别内又有着不同风格的划分。因此,武术的门派不下百余种。武侠影视的传播,为人们更好地了解武术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期望从武侠影视中获得更多的关于武术内部流派的信息。这无疑使得武侠影视可以大施其才。然而,正是由于某些影视急功近利,光顾神秘玄虚,忽视历史真实性,甚至篡改历史真相,造成了许多虚假信息的传播。这些信息不但夸大了武术门派之间的争斗,甚至对人物的塑造方面都起到了不良作用,引起了观众对武术文化的误解。在《少林寺》等诸多影片中,导演又把“达摩”这个原本只是来中国传经的历史人物塑造成了少林寺的开山鼻祖。这些都是与历史实事不相符合的。这些信息给观众传递了虚假的武术文化内涵。

4 真实的武术与“武侠”影视中的武术

在见识了影视中的武术之后,现实生活中的武术是什么样的呢?什么才是传统的中国武术呢?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武术绝对没有武侠影视中的功夫那么神秘,也绝对不是仅仅靠一本武功秘籍亦或是一种盖世之兵器就能在一夜之间而成为绝世武林高手的。它必须经过长期、系统、艰苦的训练,从踢腿、压腿等基本功开始,然后过渡到简单的组合动作、初级套路、中级套路到高级套路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武术作为我国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华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在人与自然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包括套路和搏斗两种形式,其内容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且各种拳术均有其独特风格,有不同的演练方法与技巧;它寓技击于体育之中,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刚柔相济,将手、眼、身、法、步与精、神、气、力、功很好地结合起来,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以内在的气息运行来统领外在的形体动作。同时,中华武术还以武德的方式对习武者的言行加以约束,武德即尚武崇德的精神,它是武术界共同信仰的一种言行准则,它要求习武者必须尊师重道、除恶扬善、重义轻利、除暴安民、扶弱济困等。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武术是实实在在的、不带任何夸张形式的武术,而影视传媒中所宣扬的武术,是经过人为加工过的,是武术与戏剧表演艺术相融合的产物,是文化人与艺术家的作品,它与武术套路不同,武术套路是由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的,而影片中的武术是由多个镜头组合加特技效果而成的,武侠影视充分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和电脑特技手段,采用夸张的手法,营造出一个个绝世武林高手,使得其中的武打场面越来越玄,越来越惊险、刺激,刀光剑影、神拳铁腿,往往可以将一个丝毫不会武术的演员变成一个力敌千军的绝世高人。在这种影视中,人们总是飞来飞去,武功出神入化,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人在生理上的运动能力与电影的特技表演两者之间是绝对无法划等号的,这一点我们要有较清醒的认识。

5 发挥影视传媒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武术发展文化氛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充分发挥影视传媒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武术发展文化氛围。

(1)重视武侠电影对武术的传播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高科技手段包装武术,突出武术的本质特点,展现中国武术的特质与魅力,营造中国武术对世人的无限吸引力。

(2)进一步加强武侠电影中武打场面的精彩性、惊险性、合理性,使武侠电影更具有可观赏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武术的艺术观赏价值。

(3)重视电影这一现代化传播手段,充分展示武术文化得丰富内涵,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构建宣传武术的有效平台。

(4)积极培育高素质的专业武术影视人才,为中国武侠电影能够上档次、上水平提供雄厚的人才资源。

(5)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武侠文学作品,为伸张正义,抨击邪恶,教事育人,情节动人,这些武侠影视永恒的主题提供优秀的文学脚本。

(6)加强武术文化的宣传,使世人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武术文化,避免虚假信息在武侠影视中出现。

6 结语

生活中的武术是实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影视传媒中的武术是文人、艺术家笔下的一种艺术,它只是宣传武术的一种途径、一种工具,是经过艺术加工、采用电脑特技拍摄而成,两者之间绝对不能划等号,过分夸张只能适得其反,让观众感到腻味。只有植根于现实,以现实生活中的武术为基础,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一谓追求刺激、追求时尚,终将会走上极端,不利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

[1]王中义.网络传播原理与实践[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成银.近代中国武术传播的新特点[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3).

[3]周之华,周绍军.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J].体育文史,2000(2).

[4]于佳明.体育与影视:不解的情缘[J].大众影视,1997(5).

[5]吴 菁.影视足球小子加温足球大热年[J].大众影视,2004(16).

[6]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铂 净.改革开放展新貌 千年少林尽开颜──少林寺带来的思考[J].世界宗教文化,1999(2).

[8]王银贵,刘爱玲.少林寺武校来了群洋弟子[J].中华武术,1999(9).

[9]汪国义,周克臣.血与泪的考验——影视《少林寺》拍摄纪实[J].中华武术,1995(8).

[10]许庆华,辛双双.武术深层次资源与开发[J].中华武术,1996(1).

[11]刘树军,王苑苑.武术文化传播的障碍因素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2).

[12]哑 哑.功夫小子释小龙[J].今日小学生A版,2006(4).

[13]武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首届中国传统武术节11月20日开幕[J].中华武术,2005(12).

[14]程大力.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大战略:保护与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5(2).

[15]小 新.马超功夫小子闯北美[J].中华武术,2005(10)

[16]王中义.网络传播原理与实践[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9):16-17.

[17]肖亚康.影视武打与中华武术[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5).

[18]田惠君.中华武术与武打影视作品相互关系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3).

[19]贾 亮.武术与中国武侠影视[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On the Influences of Swordsman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Wang PanXie Xiaoyan
(P.E.School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Hubei443002)

In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oday,swordsman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 have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influence field and fast speed,and become the favorite media of mass communication.They do contributions for the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their urgency of profits,their mystery and negligence of historical truth,however cause many misunderstandings from people.In order to let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 have a healthy developing way,the paper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interview and other methods,analyzesthe advantagesand disadvantagesof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meanwhile the study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hopes to find some helps for the communica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Swordsman filmsand televisions communication media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1)10—0032—05

1.王 攀(1976~),男,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作者简介:2.谢晓艳(1979~),女,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武侠影视
影视展
武侠风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嘿!这才是武侠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