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校舞龙舞狮专业开设的前景研究

2011-08-15康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龙狮舞狮舞龙

康杰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西安 710062)

新课改下高校舞龙舞狮专业开设的前景研究

康杰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西安 710062)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实现了对传统学校体育的根本变革,为中国学校体育创立了新的范式。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学校体育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观念变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高校应该把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地纳入高校的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中,通过高校这个平台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培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人才,从而向基层和社区输送专业教练或社会体育指导员,进一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上普及发展。

高校舞龙舞狮 民族传统体育 课程设置

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以至于自我科学锻炼能力是当今大学生体育能力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实现了对传统学校体育的根本变革,为中国学校体育创立了新的范式。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学校体育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观念变化。这无疑是开展了一次普遍的新教育思想的启发,极大地唤醒了人们课程改革的意识,前移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概念与取向。目前,在全国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有民族传统体育学这个专业,并且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兴趣很高,经过这些年不断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例如,武术及传统养生体育等项目,在高校中发展较为普及,这些项目目前也在世界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然而,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数以千计,如果仅仅只发展这些项目是无法将如此庞大而内容繁多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得到全面发展的。因此,高校应该把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地纳入高校的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中,通过高校这个平台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培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人才,从而向基层和社区输送专业教练或社会体育指导员,进一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上普及发展。

1 舞龙舞狮的历史发展

1.1 舞龙的历史发展

关于“舞龙”的起源,至今仍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以目前所有的资料看,龙的起源远远早于龙舞的出现,也就是说,尽管人们认为人类的求雨仪式是最古老的祭祀仪式之一,而龙的形象一直和求雨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无论如何,舞龙运动的发展只是龙之历程的一个后发现象,一个带有延伸意义的现象。比舞龙更早的是“假面”、“假形”之祭祀舞蹈。我国西北的新疆库鲁克山崖画中也有一幅双人舞图,其中一人头饰羽状饰物,单腿独立,一腿后举,如鸟之欲飞;另外一人双臂平展,正在迈步向前,头上没有饰物,却在双腿垂有尾饰,姿态很是灵动。古老的广西花山崖画中已经有明确的假形之舞人。他们动作整齐一致,头戴鸟羽之类的饰物,舞蹈史学认定它是包容着渔猎生活之审美观念的祭祀之舞。在祭祀舞蹈中模仿鸟兽,似乎是古老的中华乐舞中的常见现象。这些例子说明,我国有着非常古老的“假形”舞蹈传统。在我国古代崖画中几乎没有舞龙形象出现,但“假形”之舞为舞龙的起源做了充分准备。

从出土形象和文字资料两个方面看,目前我们都还没有见到商代“舞龙” 的确凿证据,但是,商代却流行雕刻有龙形的玉器。据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玉部》考证,是“珑,祷旱玉也,为龙纹;从玉,龙声。”由此可知,商人观念里这种被称作“珑”的玉器已经被当作天旱求雨之礼器。商代青铜器皿上多种动物的奇特组合形象,昭示了龙纹作为青铜器纹饰中各种动物之化合物的综合特性。商代青铜器之龙纹千姿百态,形象怪异,奇妙难测,成为那一时期纹饰形象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结合这一点来看,从商代其他祭祀舞蹈高度活跃发展的事实中我们或许愿意推测,商代,也许是中国舞龙运动最早的酝酿期,而商代充满动感的求雨祭祀就是舞龙运动出现的最佳温床。

隋朝,是中国古代舞龙运动发展史中的重要一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经过南北朝多年的割裂和战乱之后,隋朝一统江山,平安享乐的思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弥漫开来。包括舞龙在内的演出曾有更为盛大的场面。此类皇家举办的规模盛大的演出,缺乏比较形象的资料。不过,一般官僚、贵族观赏的“鱼龙曼延”之戏,可见于山东沂南画像石墓。此墓室东壁横额上有乐舞百戏,其中一组鱼龙曼延之戏有装龙、装鱼、装豹、装大雀和绳技、乐队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一次颇具规模的演出。此外又有顶竿、跳丸、戏车、马技等杂技,有专门乐队。与《汉仪》、《隋书》所描绘的场景相似。

唐代是中国史册上辉煌的一页。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都给民俗体育领域中的舞龙运动以发展的契机。舞龙在唐代已经独立成型。甚至我们可以猜想,也许从唐代开始,舞龙就具备了传衍至今的大体形态。唐代舞龙运动发展水平应该相对较高,因为唐代舞龙已经有了不少自身的变种。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和舞龙表演转瞬即逝,在没有今天高科技记录手段之前多被历史所湮灭的缘故,唐代舞龙无法向今人证实它们的灿烂与辉煌。

时至今日,舞龙艺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形形色色、各具地域风格的造型和舞姿。按传统风俗习惯,在新春佳节和元宵节,各地多舞龙欢庆。有的民族在二月二“舞宝龙”,三月三“舞草龙”。广东浦北县在中秋之夜“舞蕉叶龙”,香港铜锣湾大坑一带在中秋之夜“舞火龙”。仅三峡库区的舞龙就分龙灯和彩灯两大类 。龙灯类有:蠕龙、正龙、火龙以及彩龙、板凳龙、稻草龙、旱季求雨的黄荆龙、祭悼用的孝龙等;彩灯类有:鲤鱼跳龙门、泥鳅吃汤圆、亮狮、开山虎、十八学士以及犀牛望月、猪啃南瓜、蚌壳精等,加上各种装饰类工艺品,有上百个品种。舞蹈套路丰富,因其道具不同而舞蹈各别,情趣各异。

今天,在祖国大地上,舞龙运动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形象,它品种多样,活跃在都市和乡村,遍布大江南北,也渗透进许多少数民族的文艺活动中。在科学观念的大改变下,舞龙祭祀求雨的情形已不多见了,但舞龙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担负着更大的历史使命。1994年5月被国家体委纳入竞技体育项目后,舞龙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舞狮的历史发展

在公元1987年,与我国相邻的西域大月氏和安息等国为了结好汉室,不远万里把象征吉祥、威武的狮子作为礼物送到我国,很快就引起了朝野的关注,也引起了广大群众对这一瑞兽的喜爱。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不仅常有友邻赠送狮子的记载,而且历代友艺术家们更是将狮子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创造了无以数计的有关狮子的绘画、石刻、陶塑甚至刺绣织锦,并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狮文化。

虽然中国人不喜欢活狮子,但对狮子的形象还是相当欢迎的。但同很多外来的事物一样,狮子的形象也走过了一条“本土化”的路。西域狮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有一条影响深远的渠道,这就是佛教美术。因此,古代西域输入的狮子形象,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加工、改造和长期的融合华夏化的狮子形象,终于形成了独特的面貌。

唐代是舞狮文化的大发展时期。《旧唐书 音乐志》以及《新唐书 礼乐志》上也有类似的记载。据此不难想象出唐代宫廷舞狮的盛大场面。“五方狮子”又叫“五常狮子”它们批着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狮被,每个狮子都有一丈多高,分东、南、西、北、中五方站立。由十二个穿着五彩画衣,扎着红头饰的狮子郎手,持红拂子逗引雄狮,狮子前仰后俯,活跃异常,在鼓乐喧天的龟兹乐伴奏下,一百四十人的大型合唱队,高歌太平乐,这种宫廷乔装狮子的表演,人众狮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近几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通过挖掘整理和试办各种舞狮比赛,使传统的民间舞狮表演习俗,发展成为集舞狮、武术技巧、艺术等为一体。寓身体锻炼于精彩表演之中的群体育活动,出版了《中国舞狮竞赛规则》,并于1997年12月在广东的番禺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舞狮比赛。举办了多次国内外舞狮锦标赛,使舞狮运动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定的一步。经过千余年的不断创作于实践,舞狮已与龙舟、舞龙一样扎根于中国人民心中,舞狮已成为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是不成问题的。舞狮不但锻炼人们的体制,发扬尚武精神,启迪人们智慧,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有益的游艺项目。近几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通过挖掘整理和试办各种舞狮比赛,使用传统的民间舞狮表演习俗,发展成为集舞狮、武术技巧、艺术等为一体,寓身体锻炼于精彩表演之中的群体育活动,国家体育总局于1997年1月在广东的番禺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舞狮比赛。其后又相继出版了《中国舞狮竞赛规则》,举办了多次国内外舞狮邀请赛,并且举办了第四届农运会舞狮比赛和第一届世界龙狮锦标赛,使得舞狮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化。

2 舞龙舞狮是新课改的需要

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以在课堂上学习一门专业技术为目的的学习目标,建立在体育课中通过动作的学习达到娱悦身心的目的,使学生在毕业之后,仍能对一种或数种体育运动有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199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民族传统体育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很多枯燥无味的竞技体育项目渐渐被一些娱乐观赏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取代。由于舞龙舞狮运动在国内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表现形式又不雷同于其他外来的体育,并且它具有民俗和现代体育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使其在众多民族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舞龙舞狮运动势必有效地推动我国更多高校体育课的改革。

3 舞龙舞狮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

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创建了我国首支高校舞龙队;2003年,中南大学成立了中国大学生龙狮运动培训中心;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设立了龙狮培训基地,至目前我国已有100多所高校成立了龙狮队。2003年底,16支全国高校大学生代表队汇聚湖南,在中南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2005年9月,在湖南省株洲市炎帝陵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暨首届龙狮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高校舞龙代表队、8支舞狮代表队,共500多人参加了此次比赛。1995年1月,在香港成立了国际龙狮总会,现今会员国已有20多个。我国于1995年7月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并加入了国际龙狮总会,多次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比赛。各种国际、国内大型比赛。据调查的50所高校中,其中27所高校开设了体育专业,在这27所高校中已经开设了舞龙舞狮课程的有22所,占81.47%;准备开设舞龙舞狮课程的有5所,占18.53%;而不准备开设的为0。这表明舞龙舞狮课程开设的前景是乐观的。在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训练周期短、见效快和民族意识强”,不受选材、场地及训练时间等条件限制,可观赏性高等特点。大学生们有兴趣,喜欢参与其中,从中获得身心健康快乐。同时,充分利用高校“高智能结构”,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科研、训练、医务监督及科学管理等一体化的有效保障,可以促进舞龙舞狮运动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及创新。因此,我认为在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有其可行性。

4 舞龙舞狮在高校发展的功能

4.1 健身娱乐功能

舞龙舞狮是一项集武术、舞蹈艺术、民族鼓乐等综合因素的体育项目,通过鼓乐的击打节奏将武术技术和舞蹈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舞者利用身体姿态的多种变化,在动态行进和静态造型中将力量、速度、耐力等揉合于舞龙舞狮之中,完成各种优美的动作。研究表明,舞龙套路运动属于大负荷强度的有氧运动项目,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心肺功能及有氧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在精彩激烈的表演中,表演者锤炼了体魄,愉悦了身心;观赏者在吉祥喜庆的鼓乐声中,活跃了生活气氛丰富了业余生活。

4.2 交流功能

舞龙舞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在有此传统的地区里,甚至每村每社都有自己的舞龙舞狮队。每逢喜庆的日子,狮跃龙舞,各自尽情展现技艺又互相切磋,同时也是不同宗族、不同村社、不同行政区域之间民俗文化的互动和交流。近年,舞龙舞狮运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也取得了长足进步,1995年1月,在香港成立了国际龙狮总会,现在会员国有20多个国家。1995年7月,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并加入国际龙狮总会,我国龙狮队经常走出国门,参加世界锦标赛和进行文化交流。可以说,舞龙舞狮运动架起了一座国际交流的桥梁。

4.3 丰富校园文化功能

中国是龙的国度、狮的故乡,舞龙舞狮是中华民族政治、思想、文化、艺术、体育、宗教信仰和社会民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舞龙舞狮运动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内涵加深了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舞龙舞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富民族传统色彩,是独特的表演艺术,其表演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并具有强烈的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力。作为传统的民间项目,原本就在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也是中国传统精神传承的媒体。同样,舞龙舞狮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有着其深厚的基础,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从近年来我校舞龙舞狮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情况来看,充分说明了这点。舞龙舞狮活动在展示龙狮运动神韵的同时,传承着龙狮文化,丰富着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

5 结语

(1)高校开设舞龙舞狮课程有利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改善校园文化氛围。(2)高校开设舞龙舞狮课程可以有效的推动高校体育课的改革。(3)高校开设舞龙舞狮课程是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大有裨益。(4)高校开设舞龙舞狮课程是必要的,通过舞龙舞狮课程的合理设置,可以扩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满足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复合人才的需求。

[1]饶云鹏.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探源及其发展[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1.

[2]金一平,黄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2002,(4):31~33.

[3]唐韶军.中国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07):114~115.

[4]黄益苏,史绍蓉.中国传统体育[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G807.4

A

2095-2813(2011)12(b)-0063-03

猜你喜欢

龙狮舞狮舞龙
高校学生龙狮社团协同发展探究
迷宫弯弯绕
国庆七十周年有寄
《儿童龙狮》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路径
中秋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狮
中国龙狮运动未来五年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
喜气洋洋过大年 舞狮欢乐庆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