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1-08-15冉斯铭
冉斯铭
(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上海 200093)
试论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冉斯铭
(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上海 200093)
武术套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寓美学理论于运动实践过程中。文章主要探讨了武术套路“形美”、“意美”、“德美”的美学特征,以及武术套路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
武术套路 审美教育 武术教学 审美能力
1 武术套路与美育的关系
最权威的美育定义为: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宽广的美育定义为:美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进行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就是运用人类实践的创造的一切美,反过来对人自身进行审美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精神面貌。因此,美育也就是人类美化自身的教育。武术套路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寓美学理论于运动实践过程中,借助各种审美媒介对实践者进行审美教育,愉悦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感受运动美、欣赏运动美、表现和创造运动美的能力,在掌握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还陶冶情操、优化品质。
2 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
2.1 武术套路的“形美”
“形”是指“武术运动中人的整体外部形象或形态,它可以是一个个完整动作的静止形象,也可以是动作过程中人的整体运动形态”。“形”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所体现的外在形态。形是基础,是对武术动作技击和技法的外形模仿,是武术动作的外在艺术美。
从武术套路整体的运动形式看,“形”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态美,指套路演练过程中人体在空间完成各种动作时所构成的瞬间造型;另一种是静态美,指套路中动作之间那些相对静止的短暂的定势造型。人们把武术的动态造型和静态造型生动地描述为“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等特点。
动态有快慢之分,大小之别。快的动作如烟云翻滚,慢的动作似老鹰在空中盘旋。大动作肢体舒展,小动作裹缩肢体,动作在快慢,大小的交错变化中充分展示了武术运动的形态美。武术套路中显示的开合、虚实、吞吐、疾徐、刚柔、起伏、屈伸等多方面的美学因素,使武术动作在矛盾的转化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学特征。静态有高低之分,俯仰之异。高动作如青松立顶,低造型似虎卧草丛,俯的动作似潜海寻珠,仰的动作如睡卧云海,动作在动或静的表现过程中,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画面,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形象,展示了武术运动造型美的特性。武术套路的静态美是动态美中起基石作用的一些点缀动作。武术套路中的动态造型和静态造型的相互映衬和表现,是造型艺术之美的完美表现。
2.2 武术套路的“意美”
中国武术的套路是以一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需要对那些具有有攻防技击含义的动作进行艺术性加工,将神和形交融表现出某种境界。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趣味的根本特色或精髓就在于对意境、神韵的欣赏。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武术十分重视人“精、气、神”的运用,武术讲求“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心动形随,意传神发”。这里的“意”就是指人脑对武术运动的深刻理解和形象思维。“意”美就是通过动作的手、眼、身、发、步的外显美的协调配合反映美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形成于演练者,体验于演练者,并作用于观看者。“意”美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活动,它是以其独特的攻防技击的“意”来体现武术所特有的美,这种内在与外在的认识和反映,进一步形成了武术套路的意境美。正是武术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了一种撩人心弦的意境美,使人们在欣赏武术的过程中,不但认清了自身的价值,也感受到了人类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力量。不同风格的武术套路配合以不同的情感和意境才可能更好地表达出独特的韵味。正如长拳看来更像一部交响乐,有平湖秋月、高山流水,也有峻岭险滩、激流波澜。整个套路的飘逸、力的风采、健的韵味,得到一种奋发有为的力量感。我们欣赏太极拳演练时就像在品味一首流动的诗,优美、高雅、从容而又充满意境。
2.3 武术套路的“德美”
千百年来,武术界把“尚武崇德”作为民族的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武术界历来有“习武德为先”、“练拳兼修德”的格言。中国武术要求仁义待人,勿论人非,严禁以武凌人。中国武术诸流派都有自己的戒规,强调习武者以强身健体为宗旨,勤学不辍,磨练意志。“崇德”,既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处事,心胸豁达,尊师重道,重义轻利。过去拳师都很重视武德,在收徒传艺时反复讲武德,习武先习德,一再叮咛不能出手伤人。不管是佛家的慈悲为怀,还是道家的仁义礼节,都净化着习武者的头脑,纯洁着人们的思想,表现出中华武术古朴文明、深邃内涵的美。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说:“勇而无礼则乱”、“军旅有礼则武功成”,并把“智、仁、勇”三者相提并论。孟子则提倡:“大勇”反对“小勇”,即把勇武用在安邦救国的大事业上,而不要去做那种只知好勇斗狠、任性使气的“匹夫之勇”的“勇士”。《庄子·论剑篇》中曾生动地记述了庄周以巧妙的比喻述说赵惠文王重视武德的故事。他向文王说述了武德教育与富国强民的关系,建议他要重视武德。民间武术世代相传中则定有“三不传”、“五不传”、“八戒律”、“十要诀”等清规戒律作为典范。以健身为要旨,自卫为信条,反对好勇斗狠,恃强凌弱,主张尊师重德,扶危救国等,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武术教育中的道德准则。
3 武术套路美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3.1 武术套路的“形美”“意美”能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代体育教学追求的形体美主要表现在体型匀称,骨骼坚实,肌肉发达,肤色健康。经过科学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验证明:通过武术锻炼有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柔韧、耐力等素质以及骨骼肌肉的弹性。这种武术既重视躯体的锻炼,又注意身体形态的锻炼,全面地发展身体素质。马稚柯夫斯基的诗说:“世界上没有更美丽的衣裳比得上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这是对健美的一体歌颂。形体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感知美、鉴赏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基本形式。武术教师要充分利用武术套路“形美”的特点、自身的健美身形、庄重的仪表、饱满的精神、优美的动作,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动作表象,感受到武术美,产生良性心理反应过程:欣赏——向往——实践,起到体育和美育的综合效果。
《辞海》对意境的解释为:“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由此可见,武术套路的意境可理解为在套路演练中将艺术化的攻防格斗技术与运动员的精、气、神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武术套路给演练者提供美的艺术享受,同时在这个境界里每个欣赏者也会产生一种联想的艺术效果。这种内在与外在的认识和反映,进一步形成了武术套路的意境美。演练不同风格的套路,会感受到不同的意境美。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素养对同一个套路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意境享受。所以武术套路的“形美”和“意美”都为学生感知美、鉴赏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提供了有利条件。
3.2 优化武术套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武术套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积极、主动、复杂的内化过程,是学生主体行为的结果。教师对这种内化起主导、讲解、示范、启发的作用。从自身的运动过程感受到美,最终形成以美育体的良性循环。学生在学习和练习动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完成武术动作美的自我体验。首先教师要把将要学习的套路风格,技法特点给学生讲解清楚。同时如果能告诉学生有关此套路的历史故事将会更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要给学生以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要精神饱满,声音宏亮,讲解生动到位,善于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带到美的境界之中。教师的示范动作也应做到准确、熟练、优美,使学生在学习动作一开始就建立起正确的完美形象,跃跃欲试,由欣赏羡慕到理解实践,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先进行错误动作的试做,然后再做一个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美的尺度和重要性,在实践中培养爱美的情趣和鉴赏美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特别注意将武术动作中所包含的攻防含义以及其蕴涵的中国传统哲理教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在教学将要结束时可以采取小组竞赛和表演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3.3 发挥“德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武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它是提高审美能力、建构审美心理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和表现。正确的审美观是建立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基础上的。因此,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加强武德教育,从思想上、道德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建构审美心理尤为重要。武术广阔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武术“尚武崇德“的精神则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缩影。习练武者按此修养身心,规范举止,品评善恶。武术界历来有“习武德为先”、“练拳兼修德”的格言,这说明武术对人们思想品德和情操教育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武术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样,锻炼方法独特。因此,结合武术的不同内容、运动形式、锻炼方法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能较全面地实现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建构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如集体基本功和集体项目练习可以培养习武者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应有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个人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两人以上的对练表演,能够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以及团结友爱,互相尊敬和学习的思想品质。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奋发拼搏、力争上游的竞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并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提高约束自己的自觉性,激发学习和进步的愿望。所有这些优秀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不仅是培养学生具有优秀思想品德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建构审美心理的重要思想和道德基础。
3.4 给学生创造美的环境
教学环境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总和,即“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即为场地设施、器材布置等;“软环境”即和谐愉快的教学互动和师生教关系。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所以作为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清洁舒适的场地、美观完好的武术器械等,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增强美的感染力。美育的突出特点是激发、顺应人的本性和内在个性兴趣,较少采用约束、强制手段。美的产生不仅源自美的动作、美的运动文化,还源自真挚的师生情、教学激情。武术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感化学生,用美的形象提高、激发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和热情,可以让学生认识教学中存在的美,在感受的同时创造美。武术教师还要构建美的教学气氛,形成一种尊重、愉快、平等合作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也是武术套路课程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美的教学气氛之所以“美”,体现在其是一种安全和自由的心理环境。学生只有在完全解除“威胁感”、“压抑感”而充分获得心理安全的时候才会自由地想象。而这种安全和自由的心理环境可以通过师生间对运动美的诠释、美的体验与美的遐想来共同营造,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保障。因此,教师教学激情要高,要关心学生,以情感为纽带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合作、和谐的关系。同时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他们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对学生在活动中显示的审美意向进行形成性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满足和自信,保持与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5 武术教师要增强美学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对学生起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要使学生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得到美得享受,获得美的知识,武术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本身对美学缺乏深度的认识,学生是很难在教学中接收到美的信息的。这就要求武术教师要牢固掌握美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开阔视野,提高思考和分析鉴别能力,创新教学。同时武术是中国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她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和发展,深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哲理性和艺术性。所以,作为武术教师还要深入学习中国哲学、历史文化,全方位认识武术,把武术美更好地通过教学展现出来,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武术、学习武术、传承武术!
[1]邱丕相.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22-132.
[2]刘 健,杨艳梅. 竞技武术套路的审美因素及其构成法则[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0).
[3]王 岗,唐衍平.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4]吴甫超.论武术的审美形态[J].美与时代(下),2010(8).
[5]田芳兵,李治国.浅析武术教学与审美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10(15).
[6]韩国安,龚小芹.试论武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8).
[7]李丑亮.体育教育中武术对传统审美意识的培养[J].搏击·武术科学,2004(4).
[8]李连生.武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审美能力与建构审美心理[J].体育学刊 ,1996(3).
[9]李梅青,李 源.武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6).
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Wushu Routine Teaching
Ran Siming
(P.E.Department of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3)
Wushu Routine is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and stands for the movement esthetics concluded from kinds of exercises.This article is to address the esthetics characteristics of Wushu routine with regards to Beauty of figure,Beauty of mind,and Beauty of morality.At the same time,the paper analyzes the efficient ways of teaching on recognition of Wushu Routine esthetic.
Wushu routine Wushu education Wushu aesthetics
G85
A
1004—5643(2011)08—0050—03
冉斯铭(197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