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南拳的价值与特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视角

2011-08-15李二超陈

武术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南拳活态传统武术

李二超陈 昇

(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福建南拳的价值与特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视角

李二超1陈 昇2

(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各地的展开,其工作重点在于保护人的传承。南拳作为武术的代表性拳种,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南拳对当地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价值,对南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南拳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和谐交流的价值(现代价值)和无形性、活态性、独特性、可接受性及地方文化特性等特征。

福建南拳 价值 特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浩瀚之水奔流不息;武术是中华大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更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中华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称,在历史当中无论是北派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还是南派抗击倭寇等等,都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与魅力。但是随着火器时代的发展,武术逐渐淡出了技击及实用性的本质,而更多的向养生,强健体魄,表演娱乐等方面发展。提到传统武术,人们常说的就是“南拳北腿”。的确,中华武术门派甚多,拳种体系甚广。南拳北腿在当今社会的意识中也就成了空空其谈,武术趋向于娱乐等方面发展笔者觉得暂不可说成是武术本质的改变,但是武术发展到如今正逐渐失去她原来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与魅力。2004年8月,中国政府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列为政府的意志去执行。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国家大力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作为技能与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解决,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传承人的言传身受。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武术、发现武术、保护与传承武术。本文以福建南拳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福建南拳的价值与特征。

虽然传统武术没有被整体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中,但是传统武术符合国际和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定的标准,并且在目前公布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收录了众多传统武术项目,提醒着研究者必须把传统武术研究置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视野之下。[1]

1 南拳的历史起源

南拳,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南方独特的一宗文化遗产。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南拳源远流长。据《拳经》里说:“吾国之技击之学,发端于战国,昌明于唐宋,盛极于明清。”时到明朝,我国武术活动已在民间广泛流传,武术的套路运动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种流派。据《小知录》记载,在明代有“使拳之家十一”,“使枪之家十七”。其拳有“赵家拳”“南拳”“勾挂拳”“披挂拳”等等。可见,南拳在四百多年前已被载入史册。[2]

2 福建南拳的界定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它以福建、广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

周伟良把传统武术定义为: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手包括功法练习为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播方式,以提高道德修养和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3]此定义说明中华传统武术属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同时我们也很容易理解早在四百年前已经被载入史册,并且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的南拳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乃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灿烂的篇章。它承载着这里的民众对于自己的集体、民族乃至整个时代文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如今我们想要对福建南拳有所了解就应该首先知道什么是福建南拳,传统武术是南拳的上位概念,福建便是这种传统武术的特殊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要定义的是福建的南拳而并非广东、浙江、江西等地的南拳,由于南拳所包含的特殊文化底蕴;因此从这些方面福建南拳应该是:以福建当地传统文化为基础,由某人或集体所创造,符合福建当地民众的集体性格、共同气质和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武术。

3 福建南拳的价值

传统武术以提高道德修养和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同时武术也具有经济、健身、娱乐等价值;福建南拳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笔者认为福建南拳应还具有历史价值、和谐交流的价值。

3.1 历史价值

福建南拳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闽越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历史财富,通过对南拳的研究我们可以活态地了解福建当地的武术文化历史,以及它所附带的其它价值。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基于人们对事物的需要,武术的产生也不例外,福建南拳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总是反应一段时期人类社会生活的特点,通过福建南拳,我们可以了解到闽越当地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道德习俗及思想禁忌。[4]福建南拳是闽越大地历史时空积蓄的精华,保留了极具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是民族历史活态的延续;它反映出了闽越当地特殊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地方群众集体的性格,共同的思想观念、同时福建南拳内涵丰富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其文化植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当中,想要理解也就必须联系当地其他诸多的文化现象。此外、通过民间武术家活态的传承,言传身教,著书典籍等可以让人们更加详细准确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3.2 和谐交流的价值

福建南拳独特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过去更加注重于现在与将来,与其说历史的价值可以让人们更加准确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那么和谐交流的价值正是现代价值的主题。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一种文化凝聚着这种文化集体人所共有的思想及行为准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东西,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东西,这种生命力正是传统武术发展至今的内在动力。传统武术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发明和创造,传统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5]人们所共有的思想、准则及影响和控制使其遵守着共同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平衡的发展。

如2010年2月7日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在泉州隆重举行,闽南文化中传统南拳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祖”、“同源”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和桥梁。在此次文化节中,11个国家3个地区及国内472名武术界人士参加南少林武术系列活动。有如此类的活动无疑是武术交流的盛宴,通过展示和宣扬福建南拳中那些美好向善的伦理道德可以极大地促进两岸三地的同胞文化的归属感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

4 福建南拳的特征

福建南拳是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技能与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已经有了初步概括,认为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无形性和活态性。[6]笔者认为福建南拳还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可接受性和地方文化特性。

4.1 福建南拳的无形性和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特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最深的根源,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的特性隐寓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的、有形的因素与非物质的、无形的精神因素的复杂结合体,彼此难以分割,但是更为重要的还是后者。[7]更加强调的是无形的和精神意义方面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断运动着的活态存在,武术遗产也是一种民间活态文化,武术的发展是以鲜活的人为载体的,武术传承靠的是口传心授、身体示范,而不是靠书本、录像。武术界盛行拜师学艺,自列入门户始,经过老师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终才得以成器。没有师承的习武者,较难得到大众的认可。这都说明了武术是“活”文化,是活在人民当中的文化。[8]都必须由人将其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4.2 福建南拳的独特性

传统武术作为技能与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福建南拳也被收录其中,例如: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五祖拳,地术拳等等。其中地术拳被称为福建地方稀有拳种,并在2010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古称八闽并有六大民系组成,在这六大民系中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和习俗,福建南拳当中各大拳种的表现形式及运动方式都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其间接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也都是各具特色。如地术拳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盘多以倒地后下盘动作为主,美名曰地上飞龙。福建南拳总体上也与北方的拳种有着明显的区别,表现在福建南拳多为短打,稳马硬桥,腾空动作较少,手法变换较多,常常是一个步型之下要完成数次手型变换,而北方拳种动作舒展大方,招式正圆,多善于腿法。

4.3 福建南拳的可接受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得到传承,主要是由于人的延续,并且与传承人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福建南拳的发展更离不开传承人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而不是紧紧依靠录像、教科书等等。福建南拳由一定的共同体、团体或个人创造,是对自然界认知的流露,是共同体、团体和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和表现形式,是各种制度的社会实践等等。这些表达和实践只有能够得到共同体内成员的认可,能够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文化价值上的认同,能被共同体或个人所接受,才能成为其民族的文化财产。[9]

4.4 福建南拳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或地方文化特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首先表现为地域性,脱离了地域的基层社区,就会变质、枯萎。[10]南拳在福建也被深深地打上了地域的烙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来源于国家和地区精髓的浓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成长的标志,也成为了各个民族、部落、团体的基本识别标志。在国外,人们一提到功夫便是中国功夫,如同功夫就是中国的另一个名字。在国内人们认识武术如南拳北腿、北人善射南人善舟、东枪西棍等等,说到南拳便是福建南拳,因为这里才是南拳真正的发源地,继而流传于广东、湖南、四川等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福建古称八闽大地由六大民系:福州人、兴化人、闽南人、闽北人、客家人、龙岩人这六大民系组成。六大民系更加使各地的南拳极具有地方色彩;如少林五祖拳就分为泉州直流的少林五祖拳、厦门直流的五祖鹤阳拳和漳州直流的五祖鹤阳拳,广泛流传于福建福州、泉州、南平、建阳、瑞安等地的地术拳虽师承各异,但在民间互相吸取长处,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南拳拳种。

[1]虞定海,牛爱军.中国武术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55.

[2]http://www.521000.com/BBS/.

[3]周伟良.行健放歌——传统武术训练理论的文化诠释[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2).

[4]韩基灿.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特点及意义[J].延边大学学报,2007(4):40.

[5]虞定海,牛爱军.中国武术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1-3.

[6]李晓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观察[N].中国文物报,2004(11):26.

[7]韩基灿.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特点及意义[J].延边大学学报,2007(4):40.

[8]虞定海,牛爱军.中国武术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36-48.

[9]王巨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其保护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报刊,2006(5):165.

[10]廖明君,周 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J].民族艺术,2007(1):30.

A Study on the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ujian Nanqu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activated protection

Li Er'chao1Chen Sheng2
(P.E.Science Schoo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108)

With the protection work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around our country,the key is to prtect the inheritor.It is very important to let more people know about the national cultural's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anquan.Fujian Nanquan is of historical value and exchange value with the harmony and with invisibleness,living state,uniqueness and acceptability and local cultural featuresand so on.

Fujian Nanquan value characteristics

G85

A

1004—5643(2011)08—0039—03

1.李二超(1987~),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套路理论与方法。

2.陈 昇(1968~),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南拳活态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活态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南拳对塑造积极行为的影响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论述南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