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与得之间——几米作品主题研究
2011-08-15黄立凡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黄立凡[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09]
作 者:黄立凡,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虽然仍称“绘本”,但是面对成人读者群,几米的作品无论文字还是情节早已与传统儿童绘本大相径庭。这里没有善恶两分法和圆满结局的套路,他所写的是更深刻复杂的成人心境。其中,“失去”是一个永恒主题——“人生总有许多的意外,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①几米敏锐地体察着成人世界的种种“失去”,以及由此产生的无奈、孤独、恐惧、寂寞、疲惫、困惑、淡漠等负面情绪,用简洁却直指人心的文字对其进行描绘和反省,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近几年来,对几米作品的研究和评论相当活跃,评论家们大多侧重于探讨其作品弥漫的孤寂忧郁的“都市情感氛围”,而较少探寻其作品“失去”主题背后“得失交错”的辩证与和谐,以及由此主题传达出的作者的得失观。本文将试图在这一方面对几米的几部长篇进行探讨。
一、自身的经历激发了几米对“失去”的深刻体察
几米大量的绘本创作始于他罹患血癌的濒死经历,他在病中体会到“生命变化太快,太残酷,来不及准备,也无法预料。所有的美好都在当下……许多平凡的小事变得重要,而许多非凡的大事又变得无足轻重”②。
在创作《月亮忘记了》时,几米的两个好友先后离开了人世。现实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再次深深震撼了几米,生活中的变故在书中化作了开篇一系列“失去”的意象:月亮坠落了,人坠落了,空余花盆碎片和一只被遗忘的拖鞋。
这些生命的无常让几米分外珍视“当下”的“拥有”,并把自己对不可预知的“失去”的焦虑投射到作品中:《地下铁》中女孩失去了视力;《月亮忘记了》中月亮失去了天空,孩子失去了月亮;《蓝石头》中主角失去了故乡和另一半;《微笑的鱼》中人与鱼同样失去了自由;《恋之风景》中女孩在车祸中失去了男友;《幸运儿》中董事长失去了快乐;《向左走,向右走》中男女主角几乎错失了爱情;《谢谢你毛毛兔,这个下午真好玩》中老婆婆失去了青春时光……这种对于“失去”敏感而细腻的体察始终贯穿于几米的创作,成为其作品(尤其是长篇)一个重要的主题。
几米用疏淡的笔墨悠悠道出生命中种种“失去”引发的伤感与孤独,他营造的这种情绪氛围已成为其作品独特的“标识牌”。但是,这些对负面情绪的渲染并非其作品的重心,由“失去”而引发的情感表达只是“过程”,是都市人面对“失去”共通的精神体验,更核心的内涵是几米借此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失去之物”的价值,从而传达自己对于得失的领悟。
二、得失交错的辩证和谐在几米作品中的体现
生命就是无数得失的累积,“得”与“失”是几米作品中反复探讨的两个命题:“何为得?何为失?”“得失间是否真的存在界限?”“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几米笔下的故事虽然虚虚实实、亦幻亦真,却如现实人生一般充满着纠结与思索。
生命中的感伤往往源于“失去”曾经的“拥有”。《谢谢你毛毛兔,这个下午真好玩》中小姑娘与毛毛兔都已老去,珍藏着童年记忆的动物园被废弃了,熟悉的城市也因瘟疫蔓延而被遗弃、那“白色的窗帘”、那“玫瑰花香”,那“星光下的游戏”已遍寻无踪,她们的重逢,已是物非人也非。《蓝石头》中,蓝石头以为宁静的森林就是自己永恒的故乡,但一场大火改变了它的命运,它一分为二,一半被带离了森林,运往城市,并在那里经历了注目、改造,参与了数段人生故事。在华丽而沧桑的旅程中,生离之苦与思念之痛愈演愈烈,石头只能寄望于不断崩毁、分裂,甚至粉身碎骨来试图回归家园。有时在“失去”的同时未尝不会得到另一些恩赐。《地下铁》中的女孩失去了用目光体验世界的能力,但拥有了旁人无法企及的绚烂想象力,她的世界完全诉诸想象而存在,澎湃着无法用视觉体会的绮丽光影,她在地下铁中幻游,倾听着“Sound of Colors”(《地下铁》的英文译名),正如史蒂芬·库希斯托所说:“盲是另一种音乐……在盲人星球上……人们在无风的六月夜里,听得到星星的声音。”③有时“得到”的越丰富,却意味着“失去”的也越多。《幸运儿》中董事长“幸运”地拥有了令世人羡慕的一切,包括一双人类梦寐以求的翅膀。但是在一片“加油”声中,他无助而恐慌,只能默默承受着焦虑与悲伤,绝望地挥动着不受控制的翅膀。最终,孤独疲惫的他失去了一切的“幸运”——家庭、事业、自由,化作鸟人飞离了世俗社会。
有时,在“失去”中也能“得到”一种凄凉的美。《月亮忘记了》《星空》都刻画了失去家庭关爱的孩子。他们同样躲进自己的小世界寻求亲情的替代品,或与坠落的月亮一起嬉戏、玩耍、享受宁静;或与同样孤僻的朋友逃离人群,泛舟湖心,仰望星空。有月亮相伴的男孩笑得那样开心,很美也很凄凉;那个夏夜里两个惺惺相惜的朋友看到了最美丽、最灿烂,同样也是最落寞的星空。
“得而复失”原来并不能回到原点。《向左走,向右走》的男女主角在都市中因比邻而居,却咫尺天涯。相遇前,他们是冷漠城市的细胞,循着不变的路线来去匆忙,表情空洞,情感封闭。但是奇迹般的偶遇使两条平行线出现了交集,他们瞬间坠入爱河,又骤然在雨中分离。这段“得而复失”的邂逅使他们突然发觉残缺了热情温暖的交流,人生原来如此乏味。原先封闭、单调、孤寂的灰冷世界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三、无论失去的痛苦多么强大,几米总能发掘出背后潜藏着的更深沉的生命力
几米说“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④,这是一种孩子般不断梦想的向上的力量,它让人在“失去”中体味到积极的意义。他的作品即使总披着忧愁的外衣,读者也能从字里行间读到温暖,含着泪微笑。这种隐含的积极力量如同乌云散尽后的月光,温和、坚定,充满希望。
《走向春天的下午》和《恋之风景》都在探讨生者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和悲伤。《走向春天的下午》中,痛失好友的女孩在赴约之旅中回忆着她们过往的点滴,也倾诉着自己快乐、烦恼和秘密。好友的家人用温暖的拥抱欢迎女孩,与她一同快乐起舞。舞蹈中的泪水温暖而甜蜜,因为女孩知道,那些共同的经历、情感和时光,从不曾,也永不会消失,逝者会变成“最强的力量,最美好的想念”回到想念者心中。
《恋之风景》是在车祸中失去爱人的女主角的心路历程:最初她痛彻心扉,“不再相信人间有幸福,不再相信奇迹”。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睛受伤的她渐渐感应到了身边寸步不离的“守护天使”,有他的照看与安慰,女孩的恐惧渐渐消失。随着眼睛日渐康复,女孩内心的创伤也慢慢愈合,与此同时,她心中的“守护天使”也日渐淡出。女孩重新燃起了人生的信念,相信梦中的风景是爱的见证,“守护天使”是幸福的奇迹。
《月亮忘记了》中的男孩和坠落的月亮相互温暖,也相互依赖,男孩经历了一段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温馨时光。分离时刻,几米没有写依恋与不舍,而是“所有的喧闹在瞬间退至远方,所有的烦恼消失无踪”,男孩在快乐中沉沉睡去,梦中依稀闻到百合花香。开篇时坠楼的男子在盛开的百合花旁苏醒,当他抬头仰望新月时,露出了恬淡的笑容。“最深的黑夜即将过去,你看,月亮出来了。”
《向左走,向右走》中的男女主角经历了痛苦无望的找寻,虽然失去了爱情,仍决定离开城市,走向阳光。他们在空寂的都市中遭遇了爱情,又在失爱的绝望中重逢。篇尾两人重遇的画面却是几米最早的创作,因为几米相信“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
思念的力量不仅使蓝石头(《蓝石头》)不断地碎裂,同样也让它无比坚强,经历潮起潮落,分合悲喜,仍能保守希望,最终化为一粒细沙回归故乡。《谢谢你毛毛兔,这个下午真好玩》中衰老的奶奶和毛毛兔在回忆中重温快乐光阴,毛毛兔唤醒了老奶奶心中沉睡的那个小女孩,她们破屋而出,飞越城市、海洋,最终飞回了美丽的家,也终于有了说“再见”的机会。
“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快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却在午夜惊醒时,蓦然瞥见绝美的月光。”⑤无论几米写的故事多么坎坷曲折,变故多么无常,读者都能在掩卷后的回味中感受到一抹温馨,一股生命力,这种向上的精神力量是人们心底冀望的折射,也是几米对人生的信念。
①几米:《向左走,向右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②几米:《生命大发的意义》,见几米:《几米故事的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
③史蒂芬·库希斯托:《盲人的星球》,大块文化1999年10月版。
④⑤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1]李乐平.几米与成人绘本[J].语文建设,2002(6).
[2]逄伟,孙延军.阅读狂潮何以被掀起——几米绘本在青年中流行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3]彭玲.几米绘本中的都市情感[J].大众文艺,2009(23).
[4]李春,杜文岚.从《月亮忘记了》品评几米的漫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5).
[5]杨波,封兴中.从大众文化的角度看几米绘本的文化意义[J].文学界(理论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