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认知与生命教育状况研究
2011-08-15曹金梅
曹金梅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本研究是在生命教育日益引起关注,并在全国逐步展开的背景下进行的。经过了80年代的逐步推行,90年代在台湾地区的大规模展开,目前已经成为遍及全球的学科门类,我国的生命教育总体而言还比较滞后:①推行范围小,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个别地区;②研究不够深入,大多为基础研究。现阶段我国的生命教育主要用来解决两大类问题:第一类是生命的发展问题,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问题;第二类是扭转当前学校教育漠视生命、脱离生命本原的问题。实施生命教育首先应该让学生客观地认识“生命”,拥有科学的生命知识和良性的生命观。本研究通过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生命认知状况进行调查,旨在宏观上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生命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微观上为学科教学思路的拓宽,教学内容的丰富提供指导。
二、大学生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状况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法,对以石家庄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为代表的五所驻石家庄高校外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他们对于生命与死亡、竞争与挫折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人生目标、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客观、准确地把握他们的生命认知状况。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结构
生命认知是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整体认知,囊括了一切与生命和死亡相关的内容。结合本定义,同时参考由Crumbaugh和 Maholic编制,后经台湾学者宋秋蓉修订的生命意义量表(Purpose in Life Test,PIL),调查问卷设计为5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关于生命教育;第三部分是关于生命和死亡,第四部分是关于竞争和挫折;第五部分是关于人生目标和意义。问卷主体部分由30个道题组成,全部为封闭式问题。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次调查抽取了五所驻石高校外语专业为样本,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750份。问卷测试基本在统一时间进行,结束后当场收回。经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735份 ,有效回收率为98%。问卷资料经整理、量化后,输入计算机,利用Excel 2003和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和描述性分析。
(四)调查结果
调查的总体状况是比较乐观的,大多数同学都有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能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珍惜生命。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①有些同学把爱情置于生命之上,四年级持唯爱情论的比例更是高达16.7%。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甚了解生命的意义,随心所欲或啥也不干但有钱花的生活视为精彩生活。③不少学生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④对未来谋划不足,有21.4%,17.5%,37%,和50%的学生被动地认为毕业后能找到啥就干啥。⑤对成功的理解有失偏颇,二、三、四年级有11.5%,7.4%和16.6%的学生把金钱和地位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
三、思考与结论
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我们发现以外语专业为代表的大学生的生命认知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学生的人文意识比较淡薄,对生命伤害漠然视之;时有彷徨,无法正确看待死亡;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生命意识淡薄,自杀倾向或绝望感明显;生命意义感偏低,享乐思想严重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①大学生生命教育类的课程是必须要开的,而且要尽可能的持久。数据显示,高年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明显低于低年级学生,而挫折感和享乐倾向却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因此,他们更需要生命发展的有效引导。②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渗透生命教育的思想。就外语学科来说,教学采用的材料大都为名篇、名作,内容涉及生命、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为生命教育的灌输提供了绝无仅有的良机。③分别关注男、女生的生命认知状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以外语为代表的文科系男多女少的现象十分突出,本次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人数上的劣势往往导致男生心理上的劣势,数据显示,在生命观,死亡观,竞争意识,责任意识等诸多方面,男生都显得比女生脆弱。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因此,作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生命教育应该包含一切能够激发学生生命潜能,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内容。具体而言,应包括如下内容:珍惜生命,敬畏生命;追问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注重个性发展,彰显人文关怀;确立人生信仰,完善真实自我。
[1]曹新样,徐伟强.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刘雨声,詹姆斯•华特士生命教育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