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毕业设计教学误区
2011-08-15谭军
谭军
现代高校毕业设计教学误区
谭军
本文根据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针对高校毕业设计教学中的“非专业”设计、“伪原创”设计、“形式大过内容”的现象,提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设计的专业性、原创性,建立健康正确的设计价值观,拒绝浮夸粉饰,提倡绿色设计,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给学生公平的评价。
非原创 非专业 形式大过内容 毕业设计教学实践 培养
每年的毕业设计展对举办展览的该所高校及地方都是一次不小的盛事。展览对毕业生来说是对四年专业学习的总结性展示,对设计指导教师也是其教学能力和设计教育理念的宣传,社会、校方都很看重。为了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学生都使出浑身解数,不惜工本力求做出“最好”的效果,但因此也产生出很多“非专业”、“非原创”设计”以及“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悖逆了设计初衷,走进了设计教育的误区。
一、“非专业”设计?
我国高校的基本教育模式是通识教育,主导思想是增强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通才”,但艺术设计领域各专业方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专业差异,传统的工艺美术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数码媒体设计等不同专业方向间的差异性远远大于其共性。因此设计领域的“专业教育”非常重要。例如我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是一个大系,拥有最多的学生和教师人数,主要的专业课程以包装设计、VI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平面设计类课程为主,每年的毕业设计展览也以视觉传达专业的设计展览为重头戏。而毕业设计展是检验毕业生的专业设计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学生妄不可全凭自己的喜好,跨专业选择设计课题。因为如果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一个专业的知识,设计出来的作品就只能是表面现象,在心理需求、技术细节、材料准备、评判标准上是达不到专业要求的;教师在把关课题时应当考察学生对自己所选课题的把握能力,不能鼓励本身不具备实力的学生选择跨专业的课题。例如灯具设计是个专业性极强的课题,设计时除根据场所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灯源以外,还要了解光束、光强、照度、色温、光色、灯具效率、光源效率、功率因数等等概念,掌握灯光布局、光度计算、线路布局、灯具造型材料等等专业知识;除了软件支持,学校在这方面的硬件配套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条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材料、机器、技术指导、市场分析等。而不单单只是制作一个可以发光的形体结构,就是专业的灯具设计。
但是“非专业设计”也有它存在的价值,毕竟所有设计的理念本质上是一致的,流光异彩的光源和穿着时装走T台的模特很能使人热情高涨,让人眼前一亮,打破传统设计展一贯的宁静,满足师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尝试的心理,注目度高,也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但对“非专业设计”的评价应该站在专业的角度来做正确恰当的判断,设计定位是否准确、材料运用是否恰当、加工工艺是否精美,色彩造型是否独特,这些都很重要。当然,也要排除极少数学生在某一非专业设计上下了苦功,通过勤奋自学和实践使自己在这个专业方向上具备了较深的造诣,能设计出具专业水平的作品。
二、什么是“伪原创”设计?
设计的原创性,应该说是各类设计的生命,从本质上讲,没有原创性就没有设计,设计就是一个原创的过程。抄袭不是原创,模仿不是原创,各种设计成分的罗列与拼凑就更不是原创,我们将它称为“伪原创”。而毕业设计“伪原创”特别突出。虽然说“一个没有自我美学的民族,一定会灭亡。”但是“一个不知将自我美学更新推进的民族,一定会衰败。”继承传统文化,应该是在分解、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以民族精神为根源,用科学的方法为过程,以创新的发展为目标,整合消长,汰芜存菁。
三、什么是“形式大过内容”?
形式和内容的话题,设计是有计划有目地的创作行为,设计者必先理解用户的期望、需要、动机,才能将这些所知道的信息转化为对产品的规划,或产品本身,使产品的形式、内容和行为变得有用、能用并令人向往,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这是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可看出,设计者所必“先理解的信息”和使之“有用”“能用”就是“内容”,内容较偏向精神层面,包含更多源自内心的意念;“经济和技术上可行”则是“形式”,形式则更偏向物质层面。设计中的内容和形式的比重往往很不好把握。一旦失衡,或情节丰富,但架构松散;或重其形式,内容匮乏。设计中“重形式轻内容”即指将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的部分作为作品主体,用奢侈的材料、工艺、额外的装饰表现作品,忽视作品是将“用户的需要”等信息转化为“有用”的产品这个设计目的。这样的设计与我们设计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我们不能为“设计”而设计,设计必须是有目的的。无可厚非,有时候,恰当的形式和宣传绝对应该有,但是如果没有涵概丰富的情感内容,形式就失去了它原先的价值,美国建筑家沙利文说过:“制造公式是危险的,但是很容易扼杀真正的创作。”
急功近利的商品社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毕业生为了更好的就业,为使作品更加精致华美,选择昂贵的工业材料;安放炫目的灯光;请工匠订做新颖奇特的展柜展架……这些额外的形式其实是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用“形式大过内容”设计来获得关注和认同。在社会倡导“绿色设计”的今天,教师不应鼓励这种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不公平竞争,这与“绿色设计”强调的“小就是美”,“少就是多”的精髓是相悖的。
①冯冠超 《中国风格的当代化设计》重庆出版社
长江师范学院 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