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情结
2011-08-15李海波
文/李海波
刚记事时,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在当时并不富裕的农村,能混饱肚子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煮一锅南瓜汤,全家人便围石板桌坐下,美美地吃上一顿。如今,那又甜又面的南瓜总是萦绕在脑际,在那个年代,也许是家乡的南瓜给了我力量。
在家乡,南瓜又叫矮瓜、倭瓜,对环境适应力极强,栽植季节一到,母亲便在仅有的小菜园旁种上几窝。南瓜的精神几乎是索取少奉献全部。别看南瓜顺蔓而延,其叶是上好的蔬菜,其花是当时的美味佳肴。于是,它们成了大爷、大叔们下酒的“必备”。南瓜子被人们公认为驱虫“爽口良药”,能有效驱除体内的寄生虫。到南瓜成熟时,家乡的人们便挑选那完好无损的南瓜来贮藏过冬。那时一个寒冬,母亲三日两头煮“南瓜汤饭”慢慢吃。每次煮南瓜时,那鲜黄的瓜皮总是我和弟弟争着去刮。小时候时常端碗南瓜与村里的小孩比瓜色、瓜味的情景,现在想来还历历在目,仍旧那么诱人。
以后离家读书、工作,每每想念的人总是父母,每每想念的特产要数南瓜了。虽然南瓜已不再成为农村的“上等蔬菜”,每每归故里,父亲总是到地边挑选那又大又黄的南瓜,接着母亲开始生火。不同的是,南瓜的味道比先前美多了。原来,母亲在南瓜汤里配上精盐、香油、食醋、味精、生姜、葱花等等拌匀,熟时已是清香扑鼻,完全可以和山珍海味媲美。
南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世人公认为特效保健品。南瓜富含淀粉、脂肪等等,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南瓜汤几乎成为人们滋补身体的首选品。少小离家老大回,故乡的南瓜汤更鲜美,不过在吃南瓜时的烧法完全不一样,我还是怀念起小时候的南瓜汤来。一次在武汉学习时,我总为吃不上南瓜汤而懊恼。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跑了市内许多饭店,未见南瓜的影子,后来打听才知道,这儿没有煮南瓜的习惯。那天毕竟还没有让我很失望,因为一家饭店的女老板特意为我冲了碗南瓜粉,虽然比不上家乡的口味,还是算如愿了。闲聊时,得知女老板的家乡也在农村,谈起南瓜的感受时,她感触更深,因为她的经历比我多。她还告诉我,现在想吃上以前的南瓜汤也只有回家乡了。但是不可比拟的是,现在的国内市场上相继问世了南瓜粉、南瓜晶、南瓜浆等系列产品近15种,而且销售市场看好。听了女老板的一席话,我心里自然开朗多了,眼前的农民日子好过多了,各行各业的经济搞活了,就拿南瓜来说吧,身价倍增。
去年正值南瓜收获季节,我到乡下一位村民家了解情况,闲余时我又提及家乡的南瓜汤。午饭时,只见大娘盛上一满碗南瓜汤,用勺子喝上一口,清香扑鼻,半天的疲劳顿消,觉得一种特有的享受漫遍全身。然后,大娘还讲起了一段关于南瓜的史事:很早以前,就有栽植南瓜的记载,清朝皇帝乾隆可谓当时的美食家,当他下江南时曾因吃上风味别致的“南瓜粥”而叫绝;更有趣的是人们把金黄色的南瓜称作为“黄金身世”。而今想想国际走俏的南瓜系列产品,不正应验了“黄金身世”吗?
自实行双休日以来,我回家的机会多了起来。一次,当大妈得知我回家的消息,即刻派人接我去吃南瓜宴。在南瓜宴的准备工作中,我一直是耐心看。大妈先将南瓜切成小块放在旺火中略炒一下,又将切成片的猪肉放入锅中炒出四成油后,将小块南瓜放在一起煮,加至各种调料下锅,香味四溢;煮至大半熟时,大妈又将切成细条的新鲜香菇下锅。吃上一口,赛过人参汤。问及大妈的手艺时,她说,现在农村也讲究起吃法和营养价值,再说农村的烧菜方法有了改变,有的是自己的花样,有的是跟城里人学的。
近些年来,环境变了,生活条件好了,但是我嗜好南瓜的习性依然如故;无论如何,那家乡的南瓜汤将是我生活中永远的感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