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维护石油安全的国内战略选择

2011-08-15李思锋

群文天地 2011年23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石油能源

■ 李思锋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国际社会“大动荡、大调整”为我国利用矛盾,见缝插针,从而实现石油安全提供了契机,但是,随着美国战略中心亚洲化趋势加强,以及“阿拉伯之春”带来的阵痛,为确保我国的石油安全,我们需要从国内体制和机制改革入手,加速调整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以防患于未然。

一、提高石油安全保障能力

第一,要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的电力消费中,核电只占1.4%,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则平均高达16%。据悉,中国计划到2020年投资500亿美元新建大约30座核反应堆,届时将会大幅提高中国的能源自给率,这对于减少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和降低能源风险具有战略性意义。

第二,要加快国内石油勘探和开发的力度。我们完全有条件建立我国国内石油供应体系。首先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还不足全国最终可发现的的地质储量的一半。未来通过勘探还可发现250-300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中国在南海的西沙和南沙的海槽、台湾西南领域以及东海都有丰富的蕴藏量。长期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获得的石油相当于中国进口的石油总量。

第三,要大力开发节能技术,降低污染和能耗,提高石油资源使用效率。节能被称之为“第五种能源”。我国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中国整体经济的能源强度比日本高10倍左右,比经合组织国家高5倍左右,甚至比印度还高3倍。抓好节能是缓解日益紧张的石油供求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高产能和高能源效率并存的国家,才能真正称得起能源大国。

第四,要进一步加快战略能源储备制度建设。早在2001年下半年石油价格高涨时,美国就曾经通过动用战略储备石油来平抑油价。在截止2008年9月5日的一周里,美国原油商业库存比前一周下降590万桶,而前一周降幅只有190万桶。汽油库存比前一周下降650万桶,降幅也远大于前一周的100万桶。包括柴油和取暖油在内的其他成品油库存比前一周下降120万桶,降幅超过前一周的40亿桶。

第五,要加快新能源建设。风能(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初步估算为11亿到12亿千瓦),太阳能等,加大对农村沼气、生物质能使用的推广的财政扶持力度。

二、搞好综合安全,提高协同保障能力

安全是不可分的。它们“存在体系上的交叉和功能上的互补”,“只注重某个领域的安全而忽视了不同领域安全利益的平衡,这种思想的匮乏和无力,自然会遗患安全战略的谋划。”所以中国石油安全必须国家安全体系的宏观层面上进行把握,在国内搞好综合安全,协同保障。

第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能耗经济。要转变粗放式增长模式,建立一个低消耗的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在二战末期,美国占领军当局建议日本应当遵照比较优势理论在恢复经济过程中集中力量制造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日本的经济和政治精英却持迥然不同的看法,认为美国想把日本纳入经济和技术链的末端,所以不予理睬。相反,日本通产省和其他高层经济管理结构把目标锁定为使战败的日本将来在经济和技术上与西方平起平坐,甚至更加强大。

目前,在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第二产业增长的拉动,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40%(39.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巴西(75.1%)和印度(51.2%)。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加快新一轮投资以拉动国内的需求。所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1)促进高科技、服务业产业的发展;(2)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加快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3)国家运用政策和法律鼓励企业创新。

第二,中国在寻求石油安全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国内的其他方面的安全,把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结合起来。

中国要维持一个合理的外汇储备,把外汇储备和实物储备结合起来。在美国政府鼓励美元贬值以减轻自身债务的情况下,中国出口更多的产品换回的只是有限、甚至是逐渐减少的购买力。有学者就提出“石油金融体系”,通过这一体系既能把石油安全与金融安全联系起来,又可使其成为石油储备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平衡机制。为此,可以考虑建立在银行系统支持下的“石油金融体系”,将金融安全与石油安全合并起来运作。大量持有外汇意味着要放弃其他可替代的选择可能带来的收益(即机会成本),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是搁置一部分外汇资源不用,导致资源的闲置。

第三,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在军事方面,目前中国海军还不能够确保海上能源交通线的安全,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使得中国石油进口的脆弱性比较明显。如果遇上特殊情况,正常的石油进口可能无法得到保证,国内的人民生活、经济运行乃至国防都会受到重大影响。

另外,我们还要看到在发生直接涉我战争时,能源安全就演变为军事安全,通常意义上的能源安全概念已不适用,传统的能源安全保障手段诸如战略石油储备、能源生产与运输设施等不但已无法保障战时的能源供应,反而会成为战时敌方主要的军事打击目标。也就是说,在和平时期,军事安全是石油安全的手段,石油安全是军事安全的目标。在战时这种关系则颠倒过来了。总之,二者互为补充、互为保障、互相制约,必须统筹兼顾。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石油能源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石油石化展会
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