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人血液粘稠问题研究进展

2011-08-15谢顺成

群文天地 2011年9期
关键词:红细胞血液老年人

■ 谢顺成

引 言

血液是由血细胞(45%)和血浆(55%)组成的混合悬液,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中,浓度均匀,流动自然,呈鲜红色。血液粘稠度偏高是一个不正常的状态,由于粘稠的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缓慢,影响身体各器官的血液供应。赵伟秦、王婷、孙清廉等人指出中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偏高时,同时多数人伴随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但是往往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而伴随出现以下五种常见信号:①神经系统症状:晨起头晕、头部有沉重感、午餐后犯困、头痛、头胀、耳鸣、健忘、乏力、倦怠、肢体麻木、心悸气短;②眼部症状:血液粘稠度高,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致使视神经和视网膜出现暂时性缺血,导致视力减退,常在扭转颈部时发生短暂的视力模糊,严重者可失明;③出血症状:常见有鼻、牙龈出血和皮肤粘膜有出血点、瘀斑等;④血栓形成:可发生在脑动脉、冠状动脉,并引起相应症状,也可发生静脉炎等;⑤血液易凝:抽静脉血时,血液很快凝集在针管中。一般来说,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人,以上五种症状中只要出现三种,就要引起注意,要到医院检查血液凝集时间、血小板功能、免疫球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项目,提前预防。

血液粘稠度升高对健康的危害表现在很多地方,血液粘稠度增高时,可使血液流速减慢,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可引发头昏脑涨、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四肢麻木、困倦乏力等症状。若血液过度粘稠还容易形成血栓。血液粘稠度增高同时是造成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据临床资料表明,冠心病和中风病人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缓慢,冠状动脉缺血缺氧会发生心绞痛,一旦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阻塞脑动脉可引起脑血栓形成;血栓还会堵塞肾动脉、腹部动脉、下肢动脉等而引起缺血性急症。汪维红等在“血液粘滞综合征与呼吸系疾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血液黏滞综合征可诱发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同时也为这些病症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和早期发现并发症提供了参考。徐建林指出糖尿病患者血稠,可加重大血管的损伤,影响微循环,加速心脑血管、眼底、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癌症患者如果血稠,可促使癌细胞的生长繁衍、扩散和转移,还会使抗癌药物失灵。

血液粘稠度的相关影响因素

就血液本身而言,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主要有血浆粘度和容量、红细胞压积、变形能力(RCD)和沉降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运动锻炼得到改善,另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温度、食盐摄入量、吸烟嗜酒、药物、年龄等。

通过长期运动锻炼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维持或降低血液粘度。1983年Convertino报道,8名运动员经过8d的运动训练后,血容量增加12.2%,红细胞压积由(38±0.4)%降至(35.5±0.4)%,血红蛋白浓度由(14.7±0.2)%降至(13.6±0.2)%。长期运动锻炼特别是耐力性训练血浆容量增加相对较多,红细胞容量增加相对较少,使得血浆容量增加大于红细胞总量的增加,所以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提高了红细胞变形能力,红细胞流变性能力得到改善,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增加。2005年汤跃等指出:长期坚持健美操锻炼的实验组的老人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血液粘度明显低于没有体育锻炼的对照组。国外早期有很多研究表明:长期的健身运动可以改善RCD,1996年郭成吉等研究指出健身跑可改善老年人血液流变学。2005年王开广指出:老年人长期从事适当的健身锻炼可使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适应,RCD得到改善;同时提高了红细胞对一次性大负荷运动的耐受能力,在改善老年人RCD方面,从事长跑锻炼比太极拳、舞剑效果显著。2004年卢咏梅等研究了运动时补液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对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的综合观察和分析,指出针对老年人健身而言,从运动时间的角度来看,运动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以40分钟左右的运动比较适宜,同时还要注意补充适量的液体,以含碳水化合物的电解质饮料为更佳,运动补液组的RCD、红细胞聚集性、血液粘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温度、食盐摄入量、吸烟嗜酒、药物、年龄等因素对血液粘度的影响。1993年曹桂芹等人在两种温度下(25℃、37℃)用毛细管式粘度计测定全血粘度,测试结果显示:对25℃与37℃所测得粘度值经t检验P<0.01,差异极显著,在一般条件下,粘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为临床工作中检测血粘度提供了参考意义。1994年尹进等研究了食盐摄入量和血脂水平关系时指出高盐饮食能引起甘油三酯TG与总胆固醇TC水平的显著升高,1981年Seplowitz指出TG、TC与血浆粘度PV有显著正相关性。1997年贾宗奇等在研究健康人嗜盐度对血粘度的影响时发现高盐饮食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从而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高盐饮食不但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而且通过升高血压、血脂与血粘度及降低HDL致使心脑血管等病发病。1998年李虹等指出烟草的烟雾中有200多种已知毒素如苯、甲醛、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它们都是对血液粘度有改变的物质。焦油中的芦丁蛋白可使血小板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纤维蛋白增加,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2000年杨宜娥等报道长期饮酒者红细胞变形指数的最高值(D Imax)和红细胞的平均体积(MCV)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长期大量饮酒能直接影响MCV和RCD,改变血液粘度,久而久之将导致微循环障碍。2006年李冬玉报道了冠心贴膜具有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同年田立岩等人报道了血塞通注射液不仅能明显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比,还可降低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标,并可缩短血小板1min聚集率和红细胞电泳时间。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血液粘稠度偏高的现象,这是因为老年人血管壁的弹性逐渐减退,血管腔慢慢变窄,再加上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性随着年龄增加也相应地发生改变,细胞比较容易相互紧贴靠拢从而引起血粘度的增高。

中老年人血液粘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血液粘稠偏高现象虽可用于预测中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但是往往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对于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也甚少,老年人个体的纵向比较研究较困难,目前研究成果很少,而且大部分文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研究领域重复较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少数据支持,科研性不强等问题。

血液粘稠偏高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一类就血液本身而言,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主要有血浆粘度和容量、红细胞压积、变形能力(RCD)和沉降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运动锻炼得到改善,但是老年人个体差异很大,具体运动项目对其血液粘稠聚改善的研究还很少,而且由于地域和研究对象选择的不同,还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果,这是一个系统、复杂、长期的工作。另外还有其他因素,已经进行研究的有温度、食盐摄入量、吸烟嗜酒、药物、年龄等因素,笔者认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有待深入和拓展。

综上,中老年朋友们血液出现粘稠现象时,不要焦虑不安,有时血粘稠只是血液的浓缩,并不是病理性的,未必就会发生血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掌握一些自己的身体信息,如:血压、血脂、心率、体重等。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坚持长期运动锻炼,达到预防血液粘稠度升高,改善心血管机能和血液微循环,减少脑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出现。

[1]赵伟秦.血黏度升高的信号[J].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2月第015版:预防指南.

[2]王婷.血液黏稠度高的五种信号[J].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7月第003版:家庭医生.

[3]孙清廉.血液黏稠的危害与信号[J].养生大世界:A版.2009年第3期:26.

[4]王沁等.脑梗死患者血液黏滞度变化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微循环.2004年6月第8卷第3期:178.

[5]纪京林.血液黏度与中风[J].民族医药报.2008年2月第002版:医药服务.

[6]汪维红等.血液黏滞综合征与呼吸系疾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第2卷第11期:643-644.

[7]徐建林.血液黏稠原因、危害及用药[J].老友.2008年06期第6版:18.

[8]Convertino VA.Heart rate and sweat rate responses associated w ithexercise induced hypervolem ia.Med.Sci.SportsExerc,1983;15(1):77-82.

[9]汤跃等.体育舞蹈对老年人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5年9月第9卷第36期:28.

[10]M atin D.L.,et al.Blood viscosity responses to maximal exercise in endurance trained and sedentray female subjecta.J.Appol Physiol,1985,589:348-353.

[11]W ood S.C.,etal.Effectof endurance training and long distance runningon blood viscosity.M ed.Sci.SportsExerc,1991,23:1265-1269.

[12]Carrol,et al.Effect of trainning on blood volume and plasma hormone and concentrations in theelderly.Med.Sci.SportsExerc,1995,27(1):79-84.

[13]郭成吉等.健身跑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山东师大学报.1996年6月第11卷第2期:118-120.

[14]Geoge G.Zeogasm et al.Exerci se trainning,postprandial hypertriglyceridem ia and LDL subfraction distribution.Med.Sci.SportsExerc,1997,9:986-991.

[15]王开广.长期锻炼对老年人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红细胞胆固醇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第28卷第6期:781-783.

[16]卢咏梅等.运动时补液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4年3月第10卷第1期:46-49.

[17]曹桂芹等.25℃与37℃测定血液粘度的结果[J].微循环学杂志.1993年第4卷第1期:48.

[18]尹进等.蛋白质和食盐摄入量与血脂水平关系初探[J].营养学报.1994;16(4):359.

[19]Seplow itz A H,et al.Effect of lipoproteinson plasm a viscosity.Atherosclerosis,1981;38:39.

[20]贾宗奇等.健康人嗜盐度对血粘度的影响[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 3月第 35卷第1期:87-88.

[21]李虹等.吸烟对血液粘度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8年8月12卷第10期41.

[22]杨宜娥等.长期饮酒者红细胞变形指数的改变及意义[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年第15卷第3期:19-20.

[23]李冬玉等.冠心贴膜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黏稠度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第17卷第11期:2272.

[24]田立岩等.血塞通注射液对血液黏稠和心绞痛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12月第16卷第6期:377-379.

猜你喜欢

红细胞血液老年人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血液透析中风险护理的应用探索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老年人养护消化系统从改善饮食开始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