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艺术教育的当代性

2011-08-15熊沁

大家 2011年9期
关键词:威尔士当代艺术学院

熊沁

英国艺术教育的当代性

熊沁

本文从学术的开放性,手段的多样化,注重知识结构的更新和理论修养以及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这四方面来分析英国艺术教育的当代特性。

英国,艺术教育,当代性,开放,多元

英国是今天世界上当代艺术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克里斯·奥菲里,崔西·艾敏,达米恩·赫斯特等英国艺术家都是近年来国际艺坛重量级人物,每年透纳奖的评选更是全球艺术圈里关注率极高的大事件,而泰特现代美术馆和萨奇画廊等也是世界上收藏当代艺术的一流展馆。

如此活跃的英国当代艺术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教育体系在推动?学院教育是怎样与当代艺术融合?在教学中他们有些什么样的思路和手段?对这些问题我一直都很感兴趣,我曾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威尔士大学,在北威尔士艺术与设计学院参与了他们的许多教学活动,这样近距离的接触让我获益颇多。以小见大,我认为北威尔士艺术与设计学院在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特点,也可以折射出整个英国艺术教育的某些思维和理念。

一,学术的开放性

在标准缺失而又变幻无常的后现代语境下,艺术的教与学成了难题,不断有人追问艺术是可以教的吗?如何来评价和考量艺术上的所谓‘进步’?进步是真的在推进还是丧失了自己的特性?

在北威尔士艺术与设计学院,以尽可能宽松开放的学术体系来保障艺术教育的当代性和实验性,是他们应对的策略。老师们在面对学生的作品时没有权威的姿态,多数情况下只是给出建议,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前行。而无论是刚刚跨进校门的新生,还是已经开始谋划毕业展览的高年级学生,他们的心态也都非常自信和开放。

老师在这整个过程中对形态各异的作品均持欢迎的态度,在与学生交流时更多是在探讨深化其作品的可能性,不会简单生硬地否定某件作品或是某人所选择的方式。

当艺术教学以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态度超越那些所谓‘标准’给教和学的双方所设定的限制后,整个艺术教学过程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创造过程。老师以过往的全部经验加上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和尊重,来搭建交流的更高平台;而学生在老师的鼓舞下个性张扬,更大程度上发展了锐意进取,求新求变的实验精神。

二,手段的多样化

今天艺术生态的多元让各种艺术语言与方式并存,而相应的艺术教育也不得不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北威尔士艺术与设计学院设置了许多工作室,从传统的架上绘画,雕塑陶艺到影像,装置和多媒体艺术,大致囊括了当代艺术的主要形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老师的建议任意选择工作室。而任教的老师们所从事的艺术形式也很多样。这样的格局拓宽了学生的接触面,对于开阔他们的视野确实大有益处。

三,注重知识结构的更新和理论修养的提高

北威尔士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整个教学都很看重理论体系的建构,而且这种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涉及到各种社会及人文科学观念以及其发展的最新动态,教学中同时也致力于让学生尽可能全面了解艺术史和当代艺术的状况,因为只有明白什么是前人已经做过的和现在的人正在做的,才能清楚自己当下的处境,有效的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今天艺术教育的重心其实是放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这样的教育诉求远远超越了简单的技能传授或是观念复述,更看重的是接受教育的人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来汲取尽可能多的养分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

四,注重与社会的联系

当代艺术谋求从社会、媒体和受众等各个环节进入公众生活,是其加强社会影响力的必然诉求,是波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实践。于是今天的艺术教育身体力行的开始与社会和公众亲密接触。

北威尔士艺术与设计学院和英国其他艺术院校一样,每学期都有好几次“开放日”,在这一天学校会开放一些工作室,并提供免费的工具和材料,来的人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做自己的作品。同时学院也会把近期学生和老师的作品陈列出来,并且安排老师和学生值班。学生主要是负责带着访客参观艺术学院各个工作室,展览厅,资料室等等。老师则要负责引导这些没有接受过系统艺术教育的人们着手做作品,还要组织研讨会,介绍当代艺术的基本形态和概念,回答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除了强调艺术学院自身与公众和社会的关系外,北威尔士艺术与设计学院还特别安排学生主动与社会发生关系。学生在最后一学年会有这样一种实践课程,他们被要求尝试与画廊,展览馆或是艺术基金等艺术机构联系,寻求展览,出售作品或是基金资助的可能性。学生要整理自己的作品,要制定详细可行的操作方案,要有准备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以及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还要全程记录下自己在此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最后所有的同学要坐下来总结彼此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这样的实践过程对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生存能力都大有益处。

从英国当代艺术教育的诸多特点来看,摆脱陈旧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以创造性的思维在新的问题情境和时空背景下应对今天艺术教育的诸多新课题,是其基本立场。同样我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能为我们自己的艺术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熊沁,男,1973年生,200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留校任教至今,讲师。

熊沁 重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威尔士当代艺术学院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0∶6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