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发展探论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出路
2011-08-15陈宇秦
陈宇秦
从人的发展探论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出路
陈宇秦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外部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但忽视了人的内心需求,这种状况表现在道德领域就是人们内心的失落以及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降低,从而给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困难。
一、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困惑
(一)现代性与道德建设的悖论
源于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现代化进程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资料的丰富,人类摆脱了“缺衣少食”的境况;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目标;紧跟工业化的步伐,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尽情对自然加以改造。更重要的是现代性的思维方式:科学、理性无限制地蔓延扩散,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之际,也越来越成为“笼中鸟”,自我迷失、理想泯灭、道德失范。从而形成了现代性与道德建设的悖论:物质越丰富、满足,就越显露出犯罪、疏远和冷酷无情。现代性并非启蒙思想家鼓吹的“理性的天堂”。
(二)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对政治发展原则的反思,我国确立了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原则。我国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富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高楼大厦矗立起来了,马路也宽阔了。但经济建设原则也给人们传递了一个信号:经济目标大于其他任何目标。经济目标成了评判发展的标准和尺度。甚至社会主流观点也认为,道德建设应该为经济发展服务。
伴随这种进展进程,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精神空虚、信念迷茫、人格扭曲,心理变态、各种犯罪。人们甚至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终其原因可以得知: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金钱产生了依赖,经济建设不能取代道德建设。否则利益的追求会走向社会发展的反面,削弱社会的整合。这是造成现代社会道德建设困惑的时代原因。
(三)精英道德与大众道德的断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多元思潮的涌入,我们曾经引以自豪的道德体系逐渐失去了其特有的地位,我们千百年来苦心经营的道德防线正在被多元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冲击的支离破碎。现代道德总体处于非主流的态势。
面对此种状况,社会精英们通过多种方式努力重建现代道德体系,如学者们从道德建设的伦理方式、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道德建设的政治方式以及道德建设的文化方式等方面探索现代社会道德建设问题,取得了较大成果。
二、人的发展涵义辨析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进步与发展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因此,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人,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实现人的发展。
在什么是“人的发展”的问题上,学界存在着不尽相同的观点:王孝哲指出,“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个性特征的发展与人的社会特征的发展:人的个性特征的发展主要指人的身体发展、实践活动的发展和精神活动的发展。人的社会特征的发展包括人的社会素质不断发展、人的需要不断发展、人的社会关系不断发展和人的个性不断发展”。魏则胜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人‘类特性’的全面发展,个人的社会特性的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杨河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指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完整的发展;是指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指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
明确了主体之后,来探讨发展的内容问题。学者们一般将发展的内容分为人的个性特征的发展与人的社会特征的发展。在此我们将人的发展概括为全部社会人的生存条件的发展和思想状况的发展。前者指人的物质条件的改善、生存质量的提高,也就是人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发展与提高;后者则是指人的内部条件,诸如精神状态、道德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三、充分考虑人的发展,全面促进现代道德建设
现代道德建设的困惑无论潜在原因、时代原因,还是显在原因,都是缺乏对人的发展的关注而造成的。因而在探寻现代道德建设的出路问题上,我们应始终关注人的需要与人的发展。
(一)关注人内在需要的发展
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因。所谓人的需要就是“由于人感受到自身内在的物质或精神上的缺失,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而对外界事物的摄取欲望和要求”。[8]甚至可以说,人的外在需要促使了人类历史的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人的内在需要则促进了人类历史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因而在构建和谐的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有必要关注人的内在需要,在现代道德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关注人的内在需要。
(二)关注道德建设的大众因素
一直以来,我们的道德建设走的是精英化的道路,这条道路有利于道德内容的推广、社会的整合和人们对道德的遵守。这种道德建设道路适应于传统社会,因为在传统社会中,知识相对集中,信息较为闭塞,只有极少数人拥有知识、文化和社会的主流信息。大多数人被排除在主流信息之外,任何道德教化与言传对他们而言都是全新的、正确的和理所当然的。
在现代道德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大众因素:第一,充分考虑大众的道德要求。大众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人,他们具有道德的诉求,因而要对这种需求加以了解,从而构建适合民众的道德体系。第二,加大民众的参与力度,尊重他们的话语,增强道德建设的民众成分。引导他们从对道德的盲目逐步走向对道德的思考。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道德建设存在着困惑,主要是忽视人的内在发展造成的,因而在道德建设方面要深刻把握对人的发展的理解。只有如此,道德建设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系宝鸡文理学院重点项目 “现代社会伦理建构”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K0757。
陈宇秦(1980—),男,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马列主义与社会问题研究。
陈宇秦 宝鸡文理学院 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