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在当代教育教学语境中的作用及实施方案探究
2011-08-15张美玉
张美玉
舞蹈在当代的教育教学语境下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时代在发展,主流在演变,人们的精神需要和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包括舞蹈在内的诸多的艺术种类的作用和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作为舞蹈教育者,笔者认为除了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充分的分析当前的主客观形势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灵活的实施舞蹈教育的指导原则外,还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其他的一系列外围条件进行有效的运用。
一、舞蹈在当代教育教学语境中具有以下几大方面的作用
第一,新语境下舞蹈起到培养、提高受教育者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的作用,还起到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作用。除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重视学生审美兴趣、审美能力的培养外,还要重视舞蹈的教育作用、净化作用。舞蹈既具有文化的功能也具有艺术的作用。它的特点是:舞蹈的教育作用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进行的。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可以在表现中产生无穷的力量,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因而充分的发挥这种艺术的教育作用,可以使得舞蹈教师和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心灵净化。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还应该在课外的舞蹈游戏和活动中,注重舞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启发创新意识以及锻炼包括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情感表现等在内的综合性因素方面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得学生的发展符合未来的人才需要。
第二,舞蹈起到传承地方文化与民族传统的作用。舞蹈教育与教学,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传承地方文化与民族艺术传统的作用。随着近些年来世界“大同”趋势的逐渐增强、人们的“寻根意识”普遍蔓延,对于本土文化艺术的兴趣与关注开始变得日益增强,地方性特色较强的文化艺术和体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等诸多艺术门类的传统也逐渐得受到重视,并在各地兴起了“申遗”与“保护”的热潮。这些包括戏剧、戏曲、以及地方性舞台剧等众多的艺术形式。如何在舞蹈教学中体现出地方性舞蹈的风格与特色不但涉及到如何在创作中吸收、借鉴本土的艺术因素,而且还关系到如何进一步保护、发展、弘扬地方性民族文化艺术以及如何培养一大批后备军与接班人,进而直接影响到地方性艺术形式是发展还是削弱以至灭亡的重大问题。
只有很多的、具有一定的民族艺术修养的人才,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承担起这样重大的责任。但是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民族文化意识、注重本土艺术的意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解决。因而,学校中进行有关民族音乐舞蹈的内容、有关本土艺术形式的教育教学,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舞蹈起到与海内外艺术形式进行交流、合作,宣传本国文化艺术的作用。舞蹈艺术,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本土气质与民族性特征。它是对民族文化与生活的一种反映,因而都具有相对的“保守性”和“地域性”。世界各地的人们,由于生活的差异、环境的差异也造就了观念上和艺术上的差异。但是世界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世界各国间需要彼此更加了解,因而追求某些共识就成为进行双向了解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之间的艺术交流就成为有效的载体和媒介,因为一方面,各地域的舞蹈艺术具有不同的风格、样式、内涵,体现了各个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又由于彼此间频繁的交流、学习与合作,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共性与共识,走出了原来相对“封闭”的环境,逐渐的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与风格。
在近些年来的对外交流中,交流生是促进两国文化艺术彼此了解的很重要的载体。因而,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具有典型的本土特点的舞蹈内容、风格作品的讲解与传授,引导学生深刻的了解本土的舞蹈艺术文化,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设计舞蹈教学方案的思考
第一,在教育教学中,应该灵动的实施新课改的标准及要求,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介尽量使得学生能够在欣赏、领悟、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自己的想象力和对知识间的联系与整合能力,实现舞蹈的审美功能及教育功能。
由于学生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因而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案不能“一刀切”,要充分的调查学生的具体情况再研究实施方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爱好与兴趣,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对不同知识体系的横向整合,使得彼此间实现有机联系,以增强学生在一定基础上认知舞蹈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舞蹈表现和尝试创作的方式,来增强对舞蹈艺术的认知和体会。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舞蹈作品的欣赏和表现,来理解舞蹈作品中的深刻内涵以及所掩藏着的历史文化、道德伦理等信息,从而实现舞蹈的审美作用、教育作用。
当然,舞蹈表现固然很重要,但这只是舞蹈教育教学的一个方面,它所承担的另一使命是达到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目的,因而舞蹈在教育教学中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
舞蹈教育教学中,要体现本土内容,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传统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舞蹈在教育教学中,还要具体的体现出本土内容、本土意识来,因为在当代语境下,国际一体化趋势逐渐增强,彼此间的吸收与借鉴更加明显,因而舞蹈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共同性或者相似性特征。在这样的形势下保留本土文化特征、体现本土舞蹈艺术的特色就成为在国际舞台上区分自我与他国艺术风格与形式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的注重对民间、民族艺术形式的了解与学习,尤其是注意研究多种艺术间的联系性。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民族文化教育,使得学生的视野尽量放开,能够以客观、包容的心态对待本土文化,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能够自觉主动的接触民间、民族舞蹈艺术形式,成为发展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要后备力量。我们必须在舞蹈教育教学中突出本土文化艺术形式的地位,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本土文化艺术形式的特征。
为了民族艺术的发展后继有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注重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民族文化情感的培养,使得他们至少有了解民族艺术的愿望,愿意欣赏、学习民族特征的舞蹈作品。
舞蹈是一种文化,文化具有着开放性与流动性特点。
舞蹈艺术不仅需要在本土进行地域间的交流与碰撞,也需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与展示,以促进彼此间的了解,探讨舞蹈艺术的审美与发展规律,达成某种程度上的默契与共识。
舞蹈的发展,需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国内观众的需要,还要满足国外观众的需要;既要体现出对国内观众审美心理的了解,也要体现出对国外审美规律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的既符合国内外观众欣赏口味、同时又能够代表本土特色与民族风格、气质,充分体现中华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的舞蹈作品来。随着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民族性的艺术包括舞蹈在内,一定会更具有发展空间。而具有一定舞蹈鉴赏能力的学生就有可能会在这些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使得舞蹈艺术成为连接彼此间关系的“纽带”。
在这样的形势下,舞蹈的创作、演出要在其间充分的体现出民族精神、气质来,这样的舞蹈作品能够体现出向深层发展的趋势。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识别国内外具有典型特征的舞蹈样式、舞蹈风格,培养他们在舞蹈艺术方面的鉴赏能力,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提升彼此间交流、沟通的层次,了解的范围和水平。
无论上述哪种情况,都决定了我们在舞蹈艺术的教育教学中,要积极主动的想方设法突破困难,实施有限条件下的优质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