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道家思想提升羽毛球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1-08-15王金朝

大家 2011年22期
关键词:道家羽毛球竞技

王金朝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部分问题随之凸显出来。部分情况下,体育教师表现出疲于应对羽毛球教学工作的尴尬。面对九零后的学生,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途径等渐渐呈现出沟通困难,配合无力的情况。如何有效的组织羽毛球教学活动,成为教师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羽毛球教学活动本身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规律,因此,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创新式的教学调整,以适应当前的教学变革。借助道家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可以探究出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理解体育运动的本体价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道家思想的特征,在此可以将教学形式分为三种阶段。

一、竞技策略 以柔克刚 后发制人

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像学生传授基本的运动竞技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竞赛能力,根据实际需要,有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和荣誉。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获得具有实效性的竞技方法成为首要目标。羽毛球运动可以借助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道理实现获胜的目标。教师在进行羽毛球教学活动时,需要向学生宣传和介绍“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原理的意义和要求。作为同场竞技的双方,如果一方了解到对手的特点和规律,则意味着在比赛中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半。没有思考的体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连动物的捕食技巧都不如,只有充满了智慧的比赛,获得的成就才是最耀眼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在基本的运动基础上提出“反例学习”或者“暴露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两两对垒,另外则要求一对同学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发现别人的缺陷与不足,来反思和总结自身需要提升的内容。而后角色转变,互相观摩学习,查找不足。

利用“远守近攻”“以弱搏强”“四两拨千斤”等策略,克敌制胜。比如在组织模拟现场比赛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不要一味地进行猛烈攻击,以求直接通过自己的攻击而将对手击败,同样重要的是利用规则和技巧消耗对方精力,磨损对方锐气,实现消耗战的目标。在面临敌强我弱的局面时,则更是要牢牢把握这一原则,将力量比拼的局面,通过以柔克刚的策略,转变成长短球、边角球等情况的拉锯战,保存体力,消耗对方,用“拖”字诀打赢比赛。

二、欣赏视角 轻柔舒缓 动静结合

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暴力行为”,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审美因素和信息,教师组织羽毛球教学活动时,

需要可以的进行相关内容的引导和教育,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羽毛球运动审美能力。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活动本身已经不再局限于竞技比赛这一简单的空间,区别于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实战训练模式,本身具有审美教学的任务。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理想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观察并发现羽毛球运动本身所包含的魅力。一旦学生感悟到这种难以言传的魅力之后,则可以由“兴趣”作为老师引导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运动感悟 无为不争 善利万物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极为强烈的竞技特征,毋庸置疑。然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讲,羽毛球学习活动除了竞技比赛的意义之外,还包含着更为丰富的信息和价值,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可以使其获得更为通透和全面的理解,获得全新的体育运动真谛的感悟。道家思想中曾以“水”为例,说明“道”的特点,“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实在羽毛球运动中同样蕴含着这样的理念。一项体育运动理解到深层次之后,就不再局限于竞技一个狭隘的视域了,运动本身可以是一种利己利人,善利而不争的行为。在组织羽毛球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上述的道家哲学精髓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使得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表象层次上。从最初阶段完全追求“克敌制胜”过渡到中间阶段“局外欣赏”最后回归到“局内感悟”方才经历了羽毛球运动精髓的领悟历程。到了这个阶段的教学则不再受限于形式上地表现了,教师个利用羽毛球课堂的载体介绍“合作共赢、运动强身、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将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和修养提升到新的阶段和高度,使其从内心的深处有所触动和领悟,从而自发自觉的喜欢羽毛球运动,参与其中,乐于其中。

结语:

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工作的创新与变革,为当前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支撑,利用道家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编,可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部分参考和借鉴,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改革与尝试,该策略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不断跋涉。

翁林.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

猜你喜欢

道家羽毛球竞技
羽毛球
竞技精神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羽毛球PK赛
花与竞技少女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