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中开展反邪教教育必要性及方式的研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1-08-15王玲
王 玲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宗教团体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宣传传播,扩大其社会影响,其中,也不乏存在一些非法宗教组织及邪教组织。近几年来,社会中形形色色的邪教组织常常以其隐蔽性、欺骗性渗入大学校园,致使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学习动力不足、生活缺乏目标的大学生被骗上当,迷茫中加入邪教组织。另外,本课题组通过调查、座谈及个别谈心等形式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作了深入了解,发现在高职大学生中信仰宗教人数占一定比例,而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分清宗教与邪教的区别。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他们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拥有怎样的精神追求,不仅仅涉及他们自身的人生选择、生活意义,更重要的在于他们的价值取何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和方向。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反邪教教育尤为必要。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反邪教教育必要性分析
2010年9月,我们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入学时做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调查对象专业覆盖面广,数量大,因此调查数据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信度,因该校学生绝大多数为浙江省内生源,所以,此次调查也能为了解浙江省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3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860 份。我们随机抽取624份,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加以分析。(其中包括:党员7人,非党积极分子17人,团员570人,群众30人;学生干部93人,普通学生531人)。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高职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
(一)对宗教政策了解甚少但信仰宗教以及对信仰宗教赞成者较多
在被调查的624人中,对我国宗教政策有一定了解的不到10%,了解一点的占44.2%,不了解的占45%左右。但在“你的同学中有无信教”问题中,选择“有”,占27.9%,“不了解”占43.9%,只有28.2%的人选择“没有”;在“对大学生信教怎么看”问题中,选择“赞成并信仰”,占10.7%,“赞成但不信仰”,占23.2%,“不赞成不反对”,占48.1%,“反对”占18%。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比较广泛,在高职大学生中信仰宗教以及赞成信仰某种宗教者占一定比例,只有10%左右的人对大学生信仰宗教持否定态度。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群体中只有10%左右的人了解宗教政策和相关的宗教知识,这说明绝大多数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被动性。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受家庭的影响,其次是网络及广大传播者。因为此次调查绝大多数为大一新生,高中阶段主要生活在家乡亲人的身边,受他们的影响最大。同时,我们问卷中在问道“你的家人有无信教”时,选择“有信教”占42.9%,“不了解”占14.6%,选择“没有”42.5%;在问道“你了解宗教的途径”时,选择“选修课、读书”占29%,“网络广播”,占39.3%,“跟教徒接触”,占15.5%,“传单、小册子”占16.2%。
综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进行宗教知识的正确教育和引导,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对宗教与邪教、迷信等辨别不清,此种情况令人堪忧
如果说大学生能够了解宗教的本质,自愿自觉加入某种宗教似乎也无可厚非,但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大学生根本没有分清什么是宗教,什么是邪教,什么是迷信,这种状况一旦被邪教组织利用和欺骗,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在问卷中列出了目前比较流行的7种非宗教组织,也是依法应取缔的、打着宗教教派旗帜的欺骗团伙名称,让同学选择“下列哪些不属于宗教”,结果无一人全部选对,而且每一选项都不超过50%,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分清宗教与非宗教组织的区别。在“是否相信轮回转世”的回答中,选择“相信”和“半信半疑”,两者共占39%左右。上述数据表明:如果正确的理想信仰、科学的知识不能占领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领域,那么,邪教、封建迷信思想将会无孔不入,侵袭大学生思想精神世界,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及我国社会和谐发展造成更多的残害和损失。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反邪教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非常必要。
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反邪教教育方法选择
一是针对普通学生,要通过各类活动,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提高他们识别和防范邪教侵害的能力;二是针对学生干部,更要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提高理论及道德修养,提高自觉与一切反科学、反人类的邪教及非法宗教(隐性邪教)组织作斗争的能力。
(一)加强学风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风气一旦形成就象一种无形的制度,有着“不令而行,不禁而自止”的约束力。在我们调查和座谈中了解到,绝大多数人并不是主动信仰或加入某个邪教组织的,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其理想、信念的迷失,对社会以及人类发展规律的无知,再就是对其学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或不满等。例如:在“您觉得大学生活闲暇时间多么”问题中,选择“太多”占30.7%,选择“多”,占40.5%,只有28%人选择“不多”。这组数据表明:对于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大学生来说,远离了父母的管束,如果学校没有一个良好的学风来引领,学生很快就会放松懈怠、甚至空虚无聊无所事事,这样一些打着宗教的旗号,披着宗教的外衣,摇着救世主的幌子,编着动听的谎言的歪理邪说就很容易乘虚而入。所以,高校要从学风建设抓起,营造和谐校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逐渐加大反邪教教育力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要加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在课堂上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时,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现实。帮助大学生学会判断,认清邪教及一切非法宗教组织的本质,从而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增设了以下内容:珍惜生命、担当责任;健康人格、成功人生;幸福源于创造等。在具体途径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从硬性灌输走向引导选择,着力增强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开设人文选修课和知识讲座的形式,向大学生进行宗教知识的正确宣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对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与现状科学的分析与评价,以消除大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提高对各种宗教本质的认识,增强辨别能力,进而防止某些邪教和不法组织利用宗教自由政策蛊惑人心,宣扬错误的迷信及邪教等思想。
(三)重视文化育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令人喜忧参半。欣喜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愿意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令人担忧的是,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方式越来越缺乏深度。比如说:在问道“您是否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时,有50%人选择“参加”;40%“想参加”;问道“您觉得应提高哪类活动”时,只有10%选择“读书类、知识类”绝大多数都选择“体育类、娱乐类”。当人们在享受感官上的愉悦同时,慢慢会失去其基本的价值判断、道德选择能力。所以,我们要营造一个“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开阔人生视野,逐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把反邪教工作与学生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自觉树立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0%多的大学生有入党的想法,但对党的宗旨及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大学生不够明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入党后仍可加入某种宗教组织。对“入党后还可否信仰宗教”问题的回答,选择“可以”,占35.9%,选择“不知道”,占24.5%,选择“不可以”,还不到40%。由此可见,学生党建工作与宗教信仰教育及反邪教教育要结合起来,在高校培养一批真正信仰共产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先进分子,组织所有积极要求进步的非党积极分子,参与校园反邪教系列活动,积极带动所在寝室、班级以至整个校园形成“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校园风尚,抵御各种邪教以及隐性邪教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