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体育的特点及其对上海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2011-08-15夏正清
夏正清
大众体育推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定位,会对学生的行为、知识、情感和能力等产生非常重要的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大众体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必然对学校体育产生重要影响,而整合大众体育社会资源和建设大众体育生活圈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大众体育的特点及其对上海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上海高校构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做出贡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大众体育
大众体育是指人民大众在闲暇时间里,自愿参与的适合自己兴趣和有益自身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大众体育还称为休闲体育、闲暇体育、群众体育、余暇体育等等。在学术界常常把大众体育称之为继奥林匹克之后的又一重大发展。
(二)大众体育的特点
1.广泛性
大众体育的服务主体是社会公众。大众体育包括的服务应与多数人或大众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把体育具有的社会公共利益与特定共同体的多数社会成员联系起来,在大众体育相关体育产品的选择、综合、分配到落实等各个环节实现其“公共性”。
2.公平性
大众体育实现的是社会整体利益,人人都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政府为推行大众体育,为社会免费提供各种体育产品,使全民都拥有了参于体育运动的条件,因此大众体育具有公平性的特点。
3.政府相关性。
大众体育体现的不是一般的共同利益,而是社会的公共利益,人们往往把政府看作是“执行公共利益政策和促进社会总的社会福利事业的机构”,看作是“社会共同利益”的代表,并把政府的任务即合法性定位于“服务和增进公共利益”。因此,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提供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
(三)校园文化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环境中,以全体师生为主体,经过较长时期形成的,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师生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质形态、内在精神和活动形式等内容的总和。
二、大众体育与高校体育的关系
大众体育理念的推广和迅速发展,这使人们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又提出了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理念,使得大众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体育研究机构和高校都将目光集中于大众健身和终身体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有了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休闲时间和更多的休闲机会去参与体育运动。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大众健身认识的逐渐理性化和科学化也使得高校大学生和体育工作渐渐的改变对体育课的认识。体育课不再是仅仅用于健身和获得体育技能,而是传输大众健身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途径。
高校大学生通过学校体育课的学习,不断可以接受身体锻炼的同时掌握体育健身知识,还可以接受到大众体育理念的熏陶。这为学生在自己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参与大众体育和终身体育做好铺垫工作。终身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教学理念正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当中,它对校园体育的发展企业方向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三、大众体育的社会功能
大众体育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功能,它能过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本文结合上海市大众体育的建设现状,对大众体育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
(一) 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当今社会矛盾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产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政治、文化及体育需求。这种不相适应的矛盾,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复杂紧张的根本根源。在党的十六大上,我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而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推行大众体育的理念,可以提高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健身和健康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化解很多社会矛盾。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加大了群众体育设施的建立力度,也积极开展了各种全面体育健身活动,这符合民意也顺应民心。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理念,同时在各种活动实施过程中,广泛了听取了群众的意义,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很高。这些举措服务了人民群众,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缓和了一定领域上的社会矛盾。
(二)有利于保持社会公平公正
大众体育的理念认为体育是全社会共有的财富,任何人都享有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利。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非常严重的社会差异,人民群众可能由于所在地区的不同、从事职业的不同,收入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存在贫困线上的人可能由于收入的原因无法无法进入中高档健身消费场所。例如:上海的一些健身会所,会员需每年交纳3000元到上万元不等的会员费。
大众体育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相关政府智能部门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满足了社区中老年阶层或低收入家阶层的体育健身需求,深受老百姓欢迎。因此,大众体育的推行有利于保持社会的公平公正。
(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众体育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进动力和有力支撑。主要体现在大众体育可以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而人民的设题素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推行大众体育也可以建设先进的社会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例如,近年来,上海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影响的赛事活动,如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健身大赛、万人健步行、领导干部乒乓球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苏州河龙舟赛及金贸大厦跳伞等等,既推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发展又开创了城市景观体育的新路。通过比赛活动,展示了城市形象,凝聚了人心。这几年,上海市民体质增强,生活安居乐业,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提高。
四、大众体育对上海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一)大众体育符合大学生个性心理特点
大众体育是一种时尚,体育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这是一种适合现代社会竞争精神的理念,也可以满足青年人个性追求。追求个性,追求时尚是大学生不变的追求。而大众体育恰好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在体育活动中寻求刺激,在体育活动追求激情,在体育活动中追求时尚。因此在大学校园中推行大众体育的理念,符合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例如:笔者在上海交通大学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8%的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90%的大学生愿意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95%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非常的时尚。
(二)大众体育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及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体育本身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大学校园中的推行可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人文氛围。同时在校园中推行大众体育,也是全面贯彻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
同时,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的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普遍具有焦躁的心态,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体育活动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满足自我需要,也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参与体育活动对于完善学生的个性品格,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促使大学生向健康、活泼、高雅的方向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全校范围,推行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也可以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提升学校形象,丰富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笔者在上海大学的校园内对体育活动的作用进行了调查,96%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而84%的大学生希望学校多举办体育活动,以活跃校园气氛。
(三)大众体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大学阶段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终身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也可以使大学生体会到健康生活方式的乐趣,使他们养成习惯终身与健康生活相伴。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锻炼,也会给大学校园生活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了必要条件。体育活动也会帮助大学生提高追求层次,更新生活内容,创造了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兴奋点”。
笔者也对大学生的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仅有23%的大学生拥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大部分的学生不经常锻炼身体。因此在校园内推行大众体育的理念,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非常的迫切。
(四)有利于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
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方向也是向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大众体育推行项目以增进健康、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增强体质、享受运动快乐为目的的特性,这些特性同高校体育改革精神是相符合的。大众体育所推行的健康性,文化性,创造性,新颖性,娱乐性所也可以弥补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呈现出的一些缺陷,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五、结论
大众体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必然对学校体育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大众体育的特点及其对上海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一)认为大众体育具有广泛性、公平性、政府相关性的特点。
(二)大众体育具有以下社会功能: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利于保持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认为大众体育对上海高校校园文化有如下的影响:大众体育符合大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大众体育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众体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则珊. 群众体育学.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2008.
[3]谢英.区域体育资源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
[4]舒达,蒋长好.素质教育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5]李金龙. 社会体育学与群众体育学.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