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困境及应对措施

2011-08-15马慧婷

大家 2011年22期
关键词:效益价值评估

马慧婷

人类从事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希望并努力使其产生一定的效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必然追求一定的效果和利益,即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认知、评估、实现等方面都存在困境,诸多理论和实践难题值得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内涵界定

借鉴经济学中的效益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有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也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利益来满足人们特定的需要。具体而言,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所产生的一定的效果和利益。尽管这种效果和利益很难像经济效益那样通过公式准确的核算,但其存在的客观性是不容置疑的。按照分析经济效益的思路进行思考,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轮廓,其公式如下: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满足需要/劳动消耗。这里的劳动消耗,既包括人、财、物的投入,又有情感、人格力量的投入,还有精神的投入(如灌输、激励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现实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现实困境及其存在原因

在实践中,人们常常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效益联系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意识十分淡薄,或是根本否认其存在的客观性,或是对其进行贬低,使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发展陷入困境。其客观方面的原因为: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模糊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产出和投入都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效益很难用数据、货币简单的加以评价。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益的间接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益有直接效益(如思想观念的转化),也有间接效益(如由于个体思想观念的转化而带来的其他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但直接效益向间接效益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常常看不到间接效益的存在,进而贬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益。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益的长期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益很多都是长期效益,因为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理性层面的问题一般都需要长期的引导和教育,常常不能取得一蹴而就的效果。但一旦取得效益,这效益就可能是长期而受益终身的。可人们却往往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其短期效益不明显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益的存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益意识淡薄还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效益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人们习惯将效益与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联系起来。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范畴,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精神方面的问题, 因而不会把效益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联系。于是,人们很少从经济的角度、从效益的视角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似乎这样做就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纯洁性,这也造成了实践中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困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现实困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价值的体现造成消解。首先,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声誉。“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现实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却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由于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益,人们直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字眼似乎越来越与时代脱节,人们不愿提及也无暇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毫无用处”之类的观念早己不是少数人的想法。其次,抑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承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效益,自然也就否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价值。社会上曾流行着“政工干部的劳动是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不大”,“政工干部进行的劳动是无效劳动,根本不创造价值”等说法,极端地贬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劳动价值,极大地挫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最后,实践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劳动价值的忽视,更是抑制了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薪酬激励上。以企业为例,现有工资制度仅以“效率”来衡量人们工作的好坏,并把它作为员工薪金发放的重要指标是不科学的,它使人们产生不公平感,使人们只注重工作的数量是否完成,而不在意工作的实际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惰性心理,也会抑制他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三、思想政治教育摆脱效益困境的措施

(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理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核心理论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出现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摆脱困境的首要措施就是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在主客体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属性是构成价值关系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以此类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有的主体和客体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张耀灿、郑永廷等(2006)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有两个:即处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中的社会集团与个体,或处于一定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而价值客体“是指主体的需要对象,并且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发生直接联系。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按需要对象的内容可分为物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条件)和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二是按需要的性质可分为社会的(人民对社会环境的需要)和个人的(人们对教育者人格的需要);三是按需要的来源可分为主体以外的客观世界和主体自身的主观世界。”以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存在的不同形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的标准、方法等理论问题,有力地反驳了社会上各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效益的模糊和歪曲的观点。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效益传播机制

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进行沟通,有效传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科学理论,使其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益存在的客观性,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益意识。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全部参与主体,以企业为例,包括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意识。

(三)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估体系

鉴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复杂多样及不易评估性,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估体系有几个难点需要突破。其一,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评估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评估的依据,标准的科学性是评估过程公正、有效的保证。评估过程除了应用定性标准外,还要力求将评估标准科学量化、加权,将无形变为有形。其二,掌握恰当的评估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现实效益与理想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而客观的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三,建立多维的评估体系。效益不能仅仅关注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评估应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全方位、多视角的评估体系,既有对目标的审视,也有对过程的关怀,还要有对结果的反思,用评估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既能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益,又能鼓舞士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以上几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估过程中的难点也是重点,这些难点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将为思想政治教育摆脱效益困境带来重要契机。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

[2]张耀灿,郑永廷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李萍. 对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理性审视,中国高等教育,2005.

猜你喜欢

效益价值评估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