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所具有的特性

2011-08-15□王

戏剧之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满城身韵古典舞

□王 珂

“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古典舞学家唐满城曾提出并强调“身韵”要从摆脱戏曲的行当、套路出发。从中国的大文化传统,包括书法、武术、来探索它的“形、神、劲、律”,提炼它的元素,总结古典舞运动的路线、法则和阳刚、阴柔、节奏的内涵,从而使之不再有戏剧化、比拟化。形态的突出,神韵的体现,劲头的运用,律动的强调,使得中国古典舞有着特殊而不同的魅力,对中国古典舞来说,“身”是外在,“韵”是内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从身韵中“拧倾圆曲”的体态来看古典舞之“形”的特性

“一切外在的、直观的体态、动作以及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凡是一切看的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①“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没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任何艺术的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不同形态表现不同舞种的风格,中国古典舞的“形”是最具有独特内涵与表现力的。它要求体态上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由王亚彬表演的《扇骨丹青》,舞蹈的开头折扇打开左拧身,呼吸,上身由上至下圆弧路线,翻折扇,落脚屈膝,呼吸流畅,让更多的人也欣赏到了中国当代古典舞“拧、倾、圆、曲”的人体形态。从而领略到中国古典舞行云流水、迂回婉转、闪转腾挪、刚柔相济的动作意象,理解到“和谐即美”的审美理想,感受到“神形兼备”的内在精神气质,感悟到“天人合一”的深层内涵。

二、从身韵中对“心、意、气”的运用来看古典舞之“神”的特性

“神”的艺术特征是遵循“心、意、气”的规律而运动。“神”也是舞蹈者心态和内涵的表达。表演者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觉去支配舞蹈动作,做到形与神的统一,而不是简单纯粹的完成动作。比如在欢快的音乐中,表演者的神态是快乐的、活泼的,是积极向上的。而在比较悲伤的作品中,表演者的情绪则是低落的,随着舒缓的音乐表演者的神态是伤心的。舞蹈开始前,遵循“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②它的真正含义是通过自身自觉的意识、意念和感觉来支配诠释舞蹈动作,并且起着主导支配的作用。

只有把握住了“神”,动作的“形”才有了生命力。著名京剧教育家钱宝琛先生有一句精辟的概括,他说:“开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③在他看来,舞蹈动作中,“形”只占三分,“劲”占六分,“心意”(即“神”)却占八分。这并不是说“形”不重要,而是说“形”是可以通过模仿去做,而“劲”和“心意”是必须通过潜心揣摩才能掌握的。要领会动作的要领不单单是要把动作的框架模仿下来,那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内涵,在观赏者看来也没有灵性和神气,要真正地把动作做好,必须要用心地揣摩它的神韵,动作由内而发。

三、从身韵中对动作的力度处理来看古典舞“劲”的特性

“劲头”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头运用得当得以表现的。如舞蹈家陈维亚编创的舞蹈《秦俑魂》,如果没有动中显静的“亮相”,“抑扬顿挫”的动势,眼、手、步伐的运用,就不能看出从舞蹈中所透露出的秦俑的气势,若演员不能用心把秦俑“复活”,呈现出的是“人”而不是“秦俑”,那舞蹈就失去了审美价值。动作力度的大小不是平均分布的,有轻重、缓急、强弱、快慢、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的区别,而这些都是通过形体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以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的造型。“抻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比如在第九届桃李杯中根据唐诗演绎的舞蹈《乡愁无边》。动作非常舒畅,需要舞者全神贯注,完全融入音乐和气韵中,保持呼吸的惯性和感觉,一气呵成。舞蹈中贯穿了身韵中的提沉、顿挫、缓急的对比。充分阐释了古典舞中的韧性的美。舞蹈从古典审美中寻找动作的归去来,以古典身韵的气场整个贯穿这个舞蹈的始终,呼吸、留、随、松等古典舞训练中的元素性动作在这支舞蹈中均有体现,当然这些也是肢体动作上的表演,舞者注重了“形”、“意”、“神”,并运用了古典舞身韵的元素。让观看者感觉舞者由心意带动了呼吸,再由呼吸支配腰部动作而体现出了那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

四、从身韵中“正律”与“反律”的关系看古典舞“律动”的特性

“律”这个字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它依循的规律这两层意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劲正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顺则能一气呵成,有如行云流水。但古典舞往往又十分重视“不顺则顺”的“反律”,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如“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③等一切从反面做起的“反律”式规则:“反律”,也就是要遵循动作从反面做起的法则,“燕子穿林”就是“反律”规律最典型的体现。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完成动作时既能有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顺势,又能在动作中有起伏跌宕、相反相成的逆向效果,这种又顺又逆的特殊规律才能产生动作强烈的对比性和起伏感,这也就是身韵“律”的奥妙与特质。

身韵的训练就是要从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入手,把训练“身韵”和陶冶“神韵”相结合。这些基本的动律元素就是由心意带动了呼吸,再由呼吸来支配腰部的运动来体现,如王亚彬所表演的《扇骨丹青》,作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其“闪、转、腾、挪”的动势,以及瞬间止息如红日欲出、满弓蓄势的感觉,动作以“神”带“形”,“形神兼备”的表现,以呼吸和力量带动身体,全身心投入状态,使得观众与舞者同呼吸同舞动,一种沉浸自我的体验,让欣赏者被舞者带入了一种行云流水的气场中,跟随它峰回路转,无不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独有的神韵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当之无愧成为舞蹈艺术的佳作。

结语

身韵在古典舞中占据重要地位,“形、神、劲、律”使得古典舞有着不同的形态与韵律,与其他舞种相比有着不同的特色,达到古典舞的“破其形,扬其神”的实现,因此可以认为,我们民族以一贯之的文化精神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立足之地——确切地说是立身之本。古典舞的美离不开身韵的内在影响,舞蹈是内在呼吸、韵律与外在身体协调的结合。其中内在的身体韵律在舞蹈的表现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使舞蹈这一简单的词有了内在的灵魂所在。研究古典舞必须要从身韵中的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的动律元素以及呼吸的运用,“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从而形成古典舞中的细腻柔和、刚柔并济的美感所在。

注释:

①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第10页。

②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8月,第73页。

③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8月,第72页。

主要文献:

1.于平:《高教舞蹈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9月。

2.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1月。

3.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4.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8月。

猜你喜欢

满城身韵古典舞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满城尽是黄金果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一湖山水满城诗
满城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