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发展现状分析

2011-08-15谭艳普

戏剧之家 2011年1期
关键词:发展

□ 谭艳普

中国电影发展现状分析

□ 谭艳普

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数字不断被刷新,票房过亿早已经不是神话,中国电影业似乎比想象中更加繁荣,但是我们不能被简单的数字冲昏了头脑,中国电影业其实远没有我们看到的这样乐观,其中隐藏的危机更是不容忽视。

电影评论 人才紧缺 营销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曾几何时很多人对于中国电影将面对的严峻形势分外担忧,而我们的国产电影业的发展形势似乎没有想象中的严重,曾经的票房过亿已经不是神话,一部《唐山大地震》5亿的票房刷新了历史,一部《让子弹飞》更是掀起了全民讨论的热潮,让什么飞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2010年最后一天,中国电影市场将交出有史以来最高的票房成绩单——100亿元。

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电影业发展得似乎如火如荼,这其实与我们为了发展本国电影业,应对加入WTO的挑战采取的政策密不可分。面对生存困境,国家秘密出台了国产电影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电影创作质量、推进国有电影制片单位转企改制、激励民间资本参与摄制影片、积极推进院线制改革、加大电影合拍力度等。这些改革措施激发了中国电影的活力,推进了中国电影的现代营销理念的发展,中国电影的发展之势似乎不可抵挡。而我们的电影发展真如表面那样红火吗?一个简单的票房数字就真能说明当今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热票房背后,我们该有哪些冷思考呢?

1.电影批评理论的缺失

与中国电影发展态势相比我国的电影批评和电影评论似乎远远落后。自电影诞生之初,西方一直是电影的理论重地,产生了一大批影响世界电影的电影理论家,如爱森斯坦的蒙太奇论,巴赞、克拉考尔的电影纪实论等等。而中国电影理论自电影诞生之初就与西方有着重大的距离,而如今,虽然在电影技术的推动下、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中中国电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中国电影评论和批评的缺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对比好莱坞,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差距。好莱坞的电影评论已经存在一百多年之久,而且已经成为了美国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电影发展的电影评论,催生了电影艺术理论和电影批评理论,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和专业化,也成为了推动电影继续向前发展的重大支撑。而我们的电影评论,在现代电影发展中似乎处于失语状态,相比今天铺天盖地的影视作品,相比遍布全社会的影视文化和文化消费群体,我们的电影评论或是批评或是不成比例,影响甚微,在互联网上看似铺天盖地的电影评论文章,很少能有真正的反思价值。

真正的影评需要更多的文化想象力和各种文化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说好或说坏,我们需要知识分子发挥作用,而不是在漫天的评论文章中知识分子缺失,互联网评论的繁荣其实并不乐观,我们应该需要电影批评能够专业化、学术化,而非心情化,更不是人云亦云,缺乏主见,我们应该让我们的精英分子发挥作用,重建我们的电影批评,让他们来影响我们普通大众的欣赏趣味,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电影真正向前发展。

2.电影技术的落后、人才的缺失

当我们为电影的发展而欢呼,当我们也拍所谓的大片赚取眼球之时,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与别国电影技术的差距。

在13届中国国际电影节上冯小刚也曾语出惊人:“中国电影就是像中国足球,现在不缺钱,缺的就是技术。”直言中国电影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巨大差异,直言“高票房”掩盖下的技术之困。近五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飞速发展,一些国有电影企业开始逐步意识到技术短板,《2012》、《阿凡达》等带来的视觉震撼,更令中国电影“不差钱,差技术”的呼声渐长。

这一现实已经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不差钱,差技术”的困境始终束缚着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作为中国电影基地的上海也认识到这一情况,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争取把上影做成中国电影的技术基地,克服中国的技术短板。我们中国人拍的很多影片的后期制作多是在国外完成、去加工、去增加特效,如果这样的技术永远依赖国外,那中国真正的“大片梦”永远都不会实现。只有紧缩与别人的技术差距,把上海真正建立成亚洲领先的影视后期制作中心,能在影片的胶片冲印、特效制作等后期制作领域,形成一条新的技术产业链,中国才会出现真正的大片。

除了技术落后,人才的匮乏才是中国电影的困境实质。国内从事电影视听声画等特技制作效果方面的人才很紧缺,我们从国外购进的先进设备,很多因为缺乏专门的人才而白白浪费。而电影界人才的缺乏不仅仅是后期制作方面的技术人员,也包括导演、编剧等方面,都面临着严重的人才贫血。早在两年前导演吴宇森就曾强调中国电影界应该注重提携新人,我们不能一直掐指数着第五代第六代的名字,应该培养出时代的第七代第八代,虽然偶尔有新导演能拍出与观众见面的作品,但他们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现在我们可以凭着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等这些大导演指导的影片追求票房的影响力,可这些导演也都有江郎才尽的一天,而导演人又青黄不接,如果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未来几年中国电影必将难以前行。

3.高票房背后的赔钱事实

在100亿元票房背后,是不少令人尴尬的“二八开”比例数字:5部国产片只有1部能进入院线放映;而在影院放映的这100多部中外影片中,26部大片拿走了总票房中的60%左右;其中国产片赚钱和亏钱的比例也是“二八开”,虽然看票房收入每年都有很大的增长,但是《阿凡达》13亿多的高票房、《唐山大地震》的5亿奇迹就占去了电影票房的很大比例;每年票房收入跟每年影片的增长分配并不合理,有调查显示去年共生产460多部影片,放映影片100多部,亿元大片26部,事实很明显,更多的影片没有机会上映,而上映的影片票房差距着实惊人,市场上,既有《让子弹飞》这样回报率百分之百的影片,也有颗粒无收的种子。

在几乎占了百分之八十影片都赔钱的情况下,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成功靠的就是其导演效应、明星战术和宣传策略,近年来一大批花费精力财力进行宣传营销的国产大片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无论是跨媒体的多方位宣传,还是盛大的首映仪式,无论是多种促销手法的组合运用,还是精心安排的档期,各种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和日趋成熟都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电影走向市场的变化和决心。

在去年上映的影片中,每一部大片几乎都是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一部影片票房的高低不仅仅是由其质量决定,也取决于一部影片的营销策略是否得当。在去年上映的影片中,《狄仁杰》、《唐山大地震》、《杜拉拉升职记》可以说都是宣传营销成功过的例子,在今年上映的《让子弹飞》可以说是营销成功的大典范,在电影上映半年前之久就开始了宣传态势。相比起制作成本的1亿多,其宣传发行成本就高达5000万,在离《让子弹飞》上映前几个月,其宣传海报已经出现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地铁、公交站的广告牌上,不仅如此,营销团队也不惜重金换取各大电视台的广告时间。

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已经认识到电影不仅仅是制作出来的,同时也是营销出来的,“电影需要营销,营销大于电影”的观念已经逐步深入到电影界中,成为一种普遍的观念和手段,可以说营销观念是改变中国电影新世纪以来产业化进程中的一大进步,尤其是国产大片,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推动了国产电影营销的整体积极性。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国产电影品牌营销时代似乎已经到来,但是同样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营销宣传的两极分化严重。只有大制作、名导演、大明星、中影、华谊旗下出品的电影才有机会或有能力为一部影片的宣传不惜一掷千金,而更多的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影片并没有充裕的资金用于营销宣传。与此同时,我们的电影营销很少能够走入国际市场,很多影片都只抓住国内的票房收入,海外票房收入与电影相关后期产品的开发都存在着严重不足。中国电影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份额上几乎没有影响力,我们不应该只让别国的大片走进来,也应该让我们自己的电影走向世界。

总之,在我们电影高票房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大多数影片其实属于亏本状态,上映的影片在其营销策划方面也还有很长的探索之旅,我们不应被简单的数字迷昏了头脑,而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世界电影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我们也许只看到《阿凡达》票房的成功,而没有注意到一部《阿凡达》,人家也许已经用了10年来研究、探索才能有今日的成绩,我们应大力培养将来能创造属于中国《阿凡达》的后备之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电影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