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拆曾让罗马尼亚垮掉
2011-08-13张子宇
西方历史上著名的罗马帝国皇帝尼禄的罪状之一就是,因为不喜欢罗马城而将其焚毁以图重建。对于罗马尼亚来说,1977年的大地震给了另一位“君主”重建他心目中的首都的机会。但很多历史学家指出,1971年对朝鲜的访问,是齐奥塞斯库产生改造布加勒斯特想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平壤如同一个宏伟而又规整的兵营一般,充斥着对领袖金日成的崇拜和传诵。齐奥塞斯库决意建立一座干净、洁白、光彩夺目的城市,一个与自己的伟大相称的伟大首都。
大地震半年后,即1977年11月,政府的历史古迹局被关闭。大拆迁的序幕徐徐拉开,城里的许多古教堂、宫殿、公共建筑和民宅,许多被列为受保护的文化古迹,都没能幸免。重大损失包括沃克雷什蒂修道院。它被称作是“罗马尼亚18世纪最杰出的建筑”,但政府花3年时间拆除了它。此外,有3万户的住宅建筑被拆除,许多不幸的住户们被勒令24小时内滚出自己的家,一些人自杀了。被吓呆的老人被逐出自己的房屋,像阴森可怕的幽灵一样,在他们被推土机铲倒的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在推平这些土地后,这里将出现齐奥塞斯库心目中的布加勒斯特的最重要象征——人民大厦。整座建筑没有任何风格,是齐奥塞斯库受到朝鲜相似结构建筑的影响构思出来的。人民大厦的主体工程到1989年才竣工,罗马尼亚为此花费了62.2亿列伊(约10亿美元),占罗马尼亚外债总额的1/10。到1982年,罗马尼亚的外债已经高达132亿美元。为了保持国民对罗马尼亚的信心,齐奥塞斯库在1982年12月宣布,在1990年之前还清全部外债。他信守了他的承诺,可是还债和继续大兴土木的代价,就是罗马尼亚人民遭受了越来越多的痛苦与贫穷。
由于大量的粮食、工业品和燃料需要出口偿还外债,从1982年开始,罗马尼亚实行食物定量配给,工业及家用暖气和热水受到限制,供电也时常中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措施实施得相当严格,以至于在市场上根本找不到食物,人们常常因为缺乏供暖而冻死,医院在进行手术时也常常因突然停电而导致手术中断、病人死亡。布加勒斯特街头曾经的生机消失殆尽。面黄肌瘦的人们,在巴尔干冬日的寒风中,为领取一点面包和可怜的副食品,在商店前排起长龙。他们一面抱怨没有合脚的靴子,一面暗暗诅咒着他们的统治者。民怨不断积累,终于导致齐奥塞斯库在1989年12月迅速倒台,并很快被执行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