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及思考

2011-08-11林丽萍厦门市图书馆福建厦门361012

图书与情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分馆厦门市管理人员

林丽萍 (厦门市图书馆 福建厦门 361012)

社区图书馆是面向社区开放、就近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是乡镇、街道、社区、农村图书馆(室)的统称。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惠及全民、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社区文化建设重要载体的社区图书馆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广东、浙江等省份的经济发达城市,对社区图书馆建设进行了许多成功的探索与实践,其中深圳的“图书馆之城”建设、嘉兴的“总分馆建设”等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成效卓著。但是,在许多地区,与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相比,社区图书馆建设仍然远远滞后,其服务能力和办馆效益也明显落后。总结分析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既可为厦门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其它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厦门城市概况及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1.1 厦门城市概况

厦门市是我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土地面积1565平方公里,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行政区,现有37个镇(街)、467个村(居)组织。根据《福建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末厦门市常住人口为353.13万人。

1.2 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十五”期间,厦门市开始推进社区图书馆建设,政府每年核拨专项经费支持社区图书馆建设,促进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十一五”以来,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厦门市按照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四部委部署,开展“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援建了一批社区图书馆;2008~2009年,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新闻出版局等部门开始启动 “农家书屋”建设,仅两年时间就在厦门市156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也通过合办等形式在农村、社区建设了一批分馆和图书流通点。多头投入、多管齐下的办馆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目前,厦门市镇(街)、村(居)两级组织504个,社区图书馆总量371个,社区图书馆覆盖率为73.61%,每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高于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中“每5万人应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标准;全市社区图书馆总面积19666平方米,图书总藏量998290册(见表1)。

表1 厦门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一览表

2 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存在问题

现有社区图书馆中,除厦门市区两级图书馆与社区合办的联网分馆办馆规模和效益较好外,其他占比例较大的由政府相关部门举办或社区自办的一次性拨款建设的社区图书馆都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馆舍规模小,馆藏量少质差

社区图书馆的馆舍面积普遍偏小,全市371个社区图书馆总面积19666平方米,平均每馆馆舍面积仅53.00平方米。按厦门市常住人口计,每千人面积5.57平方米,与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规定的小型图书馆(服务人口3-20万)“每千人面积27平方米”的最低指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部份社区图书馆办馆条件很差,甚至寄居在村(居)委会办公室或其他活动场所,基本无法提供服务。从藏书量看,371个社区图书馆总藏量99.83万册,平均每馆图书藏量为2690册。与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规定的小型图书馆藏书量4.5万册的最低指标相差甚远。不仅馆藏总量低,藏书质量也差,许多社区图书馆由于常年没有购书经费,图书多年得不到更新,一些社区图书馆甚至所有藏书都来源于社会捐赠,所藏图书陈旧残破,基本没有利用价值。

2.2 管理人员缺乏,服务能力差

调查发现,除厦门市区两级图书馆的联网分馆有专职管理员外,其他绝大多数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基本上都由村级文化协管员或居委会工作人员兼任。每位文化协管员每月的生活补贴300~1100元不等。文化协管员身兼多职,不仅要管好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等文体活动场所,还要开展群众读书活动,辅导和培训群众文体骨干,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等工作。如此繁重的任务即便是事业编制的正式工作人员也无法胜任,更何况是每月只有少量补贴的临时人员。无论文化协管员或兼职管理人员均存在人员变动频繁,图书馆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由于管理人员身兼多职,许多社区图书馆连正常开放,提供图书阅览、借还等基本服务都无法保证,更不可能开展其他服务;又由于专业人员匮乏,绝大多数社区图书馆的藏书没有分编加工,即便配有电脑,也无法实现自动化管理。凡此种种,导致厦门大多数社区图书馆管理不到位、开放不正常、服务能力差。

2.3 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效益低下

371个社区图书馆中,能够开放服务的只占69.65%。而据我们实地调查,这些能够开放的图书馆,有一大部分由于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其开放也只是在有人上门借书时,才开门服务,借完书后立即关门走人,这种形式的开放并不是图书馆界通常所指的真正意义上的开放。而少数真正开放的图书馆,其实际开放时间也十分有限,而且基本上是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总体而言,能保持正常开放并严格规范开馆时间的,基本上只有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的联网分馆。这些分馆馆舍规模在300~1600平方米,配有1~5个专职管理人员,实行自动化管理,采用联办或托管的模式,纳入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中,与市、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标准基本一致,开放正常,管理规范,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如集美区的杏林街道、灌口街道和湖里区的高殿社区等委托厦门市图书馆管理的托管型联网分馆。除公共图书馆联网分馆外,其他社区图书馆几乎都无法提供应有的社会教育、信息咨询、文化休闲等服务,很少开展知识讲座、英语沙龙、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由于设施简陋,设备陈旧,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管理不规范,开放不正常,导致社区图书馆办馆效益低下。200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246次,年人均外借文献0.194册[1];2009年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2.015次,年人均外借文献1.823册。据调研,2009年厦门社区图书馆年接待读者316048人次,年人均到馆0.089次,平均每馆年接待读者851.88人次;外借图书总量249230册次,年人均外借文献0.071册,平均每馆年外借文献671.78册次。其办馆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厦门市区两级图书馆相比更是大相径庭。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社区图书馆的流通数据也绝大多数是来源于公共图书馆的联网分馆。撇开这些联网分馆,其余社区图书馆的年接待读者人次和外借文献册次更是几近为零。

3 原因分析

3.1 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

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是厦门社区图书馆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等发展指标不断突破新高。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形势下,政府完全有能力加大对社区图书馆的投入。但是,由于我国尚无《公共图书馆法》,而具有地方立法权的厦门市也未出台相应的公共图书馆法规,导致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社区图书馆办馆主体不明、管理责任不清。图书馆的馆舍建设、经费投入、人员配置等缺乏统一的准,各级政府天马行空,率性而为。如果辖区政府重视,社区图书馆的馆舍建设、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等标准就比较高,其管理水平和办馆效益也相应较高;反之则水平低下。综观国内各级城市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可以发现,社区图书馆得到规范发展的城市,基本上都有图书馆地方法规作保障。以深圳市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市政府不仅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还出台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及《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对各级图书馆的建设标准、布局及人均拥有藏书量等予以明确,由此促进了社区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目前,深圳市已建成629个社区图书馆、160台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形成了星罗棋布、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2]

3.2 经费投入不足

人员、藏书和日常的运营都需要经费支撑。目前,厦门大多数社区图书馆基本是处于 “有人生没人养”的状态。经费投入不足,人员、藏书和日常运营经费匮乏,成为社区图书馆的硬伤。大多数社区图书馆在一次性投入建成后,基本上再没有新的资金投入。全市371个社区图书馆,有购书经费的仅占8.35%。而据实地调研,这些有购书经费的社区图书馆几乎均为当年新建的图书馆,其购书经费也均属于一次性投入。由于常年没有购书经费投入,图书更新滞后,馆藏质量低劣,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经费的缺乏还导致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奇缺,371个社区图书馆中,有专职管理人员的仅72个,占总数的19.41%。而72个专职管理员中也全部为临时雇佣人员,每月仅有数百元工资。由于管理人员缺乏,一些社区图书馆基本不开放,一些社区图书馆虽然偶有开放,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经费投入的不足同时还导致社区图书馆设备无法补充更新,绝大多数图书馆还停留在手工管理水平。而图书馆服务宣传推广经费和水电物业等运营管理经费的缺失同样影响社区图书馆服务的正常开展。

3.3 缺乏资源共享体系支撑

依托市区两级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统一调配置、服务标准统一规范是社区图书馆优化馆藏质量、提高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社区图书馆只有在规划、管理和组织等方面与市、区两级图书馆成为联系紧密的协作组织,才能与市区两级图书馆实现文献、人才、管理及服务等资源的共建共享,才能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但是,现行体制下,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行政隶属不一、财政分级拨款,公共图书馆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3]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由街道、乡镇政府和村、居基层组织说了算,上一级公共图书馆没有发言权。这种管理体制不仅阻碍了图书馆建设的总体布局,还导致社区图书馆一直游离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外,制约了社区图书馆与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而从国家层面看,社区图书馆建设也未能得到文化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文化部四次对全国公共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均未把社区图书馆纳入考评范围。凡此种种,导致社区图书馆游离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外,无人关注,无人问津,自生自灭。

4 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发展对策

4.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政府推动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深圳市的图书馆之城建设、嘉兴市的乡镇图书馆建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厦门市社区图书馆的覆盖率之所以能达到73.6%,也是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推动下得以完成的。但是在社区图书馆的后续管理中,由于没有政府的介入,在行政缺位的情况下,社区图书馆的作用没能得到有效发挥。要确保社区图书馆健康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发挥政府在全市公共图书馆整体建设布局上的主导作用。“十一五”期间,厦门市相关部门制定了《厦门市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促进了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最近,厦门市委、市政府又提出推进岛内外“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厦门岛外集美新城核心区建设各种文化设施。其中图书馆规划用地面积2.43公顷,总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动工建设。“十二五”期间,市政府要着力协调各区政府抓好社区图书馆的规划与建设,加强对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统筹安排各级图书馆尤其是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营经费,使厦门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水平得到提高。

4.2 推进立法,为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健全的法规是实现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图书馆工作的领导,[4]加快制订《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条例》,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从法律层面明确各级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建设标准、管理部门、管理模式和服务规范。尤其要明确社区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人员聘用及设备配置等要求,规范文献资源、读者服务、读书活动等组织工作,规定各级政府和各级图书馆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的职责,规范社区图书馆的工作任务与操作流程,使社区图书馆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康发展。

4.3 合理布局,大力推进社区公共图书馆建设

社区图书馆是面向社区开放、就近为居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是图书馆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欧美等西方国家每步行十分钟或每隔一个街区就有一所社区图书馆,笔者2007年曾赴美国俄勒冈州考察交流,该州的社区图书馆星罗棋布,市民利用图书馆十分便利。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也十分重视社区图书馆建设。深圳市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目标是基本实现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县级以上标准图书馆,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社区图书馆,常住人口人均藏书2册;嘉兴市通过推行总分馆制发展乡镇图书馆。目前厦门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规模小、硬件条件差,政府应尽快调整布局,把图书馆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社区农村,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社区图书馆。

4.4 统一规划,构建可持续运行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缺乏专业管理是社区图书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的原因之一。目前,除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联网分馆外,其他社区图书馆全部游离在公共图书馆共享服务体系之外,各自为政,自生自灭。要推进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政府除了给予法律和经费保障外,还应将社区图书馆纳入厦门市公共图书馆共享服务体系,与各级图书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共建共享。2009年以来,厦门市图书馆通过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实现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文献通借通还,资源共建共享,大大提升了区级图书馆和基层分馆的服务能力。灌口分馆、杏林分馆、高殿分馆及长乐社区图书流通点等与厦门市图书馆合办的社区图书馆均被纳入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与市区两级图书馆实现一卡通用、通借通还,开放正常,管理规范,办馆效益良好。把社区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仅可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文献统一调配提升其资源保障能力和读者服务能力,还可通过服务理念的引导和渗透转变其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通过专业化的指导规范其服务模式,并由此推进社区图书馆办馆效益的提升。

4.5 加大投入,建设一支稳定的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

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提高社区图书馆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首先要落实管理人员经费,稳定管理人员队伍。无专职管理人员及管理人员频繁变动是社区图书馆开放不正常、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因素,而一个几乎不开放的图书馆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因此要真正发挥社区图书馆的作用,提高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效益,必须保证正常开放。而要保证正常开放,首先要落实管理人员经费,建立稳定的专职管理人员队伍。要借鉴嘉兴市的总分管制经费投入机制,将社区图书馆人员经费纳入市、区、镇(街)财政年度预算。其次要加大对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社区图书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服务意识淡薄是当前影响社区图书馆作用发挥的诸多因素之一。厦门市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中心馆的作用,每年组织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同时可分期分批组织社区图书馆管理员到市区两级图书馆进行短期进修,实地培训,以提高其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

5 结语

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节点,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平台。全面推进社区图书馆建设,加大社区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改善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条件,提高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效益是各级政府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文献信息需求的必然之路,也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1]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年鉴2010[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610-615.

[2]聂灿.“十二五”期间深圳将成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EB/OL].[2011-08-23].http://www.gd.xinhuanet.com.

[3]林丽萍.托管型分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有效模式[J].图书馆论坛,2011,(1):25-27.

[4]林丽萍.厦门地区公共儿童图书馆事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06,(4):65-67.

猜你喜欢

分馆厦门市管理人员
文山书海
厦门市妇联打造“爱在厦门”交友联谊互动平台
出神入“画”
“Double-subjects” at PWP Stages in English Class at Junior Stage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北京地区四所高校图书馆分馆运行现状调查分析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