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私人空间?
2011-08-10猜猜
猜猜
这是一个意识觉醒的年代,如果你尚在沉睡,那我们这期专题的目的就是负责将你“唤醒”。
如何算是私人空间?到底如何定义,如何去判断它的实际范围?有这样一种说法,我觉得十分合适——私人空间是权利化和隐私化了的“我”。这个“我”,包括身体、个人信息、私生活、私有财产,以及在公共空间里不被打扰和侵犯的权利。
想必这样的故事已经听了太多——旅居国外已久的友人回到国内,种种不适应的现象频繁上演:“去银行取款,却遭遇身后的人贴身偷窥、蛮横催促”;“等公厕排队,却被他人无理地抢先进入”;更荒谬的还有,“你们这里乘电梯是可以吸烟的?”……如此这般,实在太多,友人无奈地一摆手,各种无奈,“罄竹难书”。当事者发泄完苦闷,旁观者也无非是看完热闹,发表几句不咸不淡的评语,嗑完瓜子,拍拍手表示看戏完毕。
是的,早已习以为常,一句话打发走,“你以为是在X国啊?这里可是中国!”干笑两声,算是自嘲,也足够冷漠。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漠然,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自嘲,明明知道自己的私人空间正处于一个被侵犯的状态,却跟大多数人一样,面无表情,内心麻木。对别人,对自己,均如此。这样,算不算是一种可悲?
现如今人们注重礼仪,越来越懂得尊重私人空间,外表看起来并不爱管闲事,但其实对周遭环境异常敏感。现代人也大都有教养,虽然从不凝视、关注他人,但实际上时时刻刻在凝神聆听任何声响。从前拿着大哥大在公共场合狂吼“喂喂”如今已成为人们回忆中的
笑话。
撩开人们生活的一角,我们会发现,代表政府的公共权力正在从公民的私人领域逐步退出,公民个人权利渐为公共权力所尊重和保护,私人空间正在悄悄扩大。私人空间意识的全民觉醒,是在追求生活品质的背景下社会的巨大进步。这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里,一个被全新发现和诠释的、从未有过的
空间。
记得我们小时候,妈妈还是很注意给予我们一定的私人空间。刚进了中学,妈妈就给了我一个自己可以上锁的抽屉,此生我有了第一个私密的个人空间。现在我还能记得,那抽屉里的东西不过是些小女孩的小玩意儿。有扎辫子的玻璃丝带和绸子的蝴蝶结、有攒了几年的糖果纸、还有有数的几张自己以及同学的照片,最贵重的应该是祖母给我的,一个据说是清末的福建漆器笔盒,黑色的面上镶嵌着贝壳,十分漂亮。
或许旁人看来不过是小孩子的把戏,但我却视之为宝。经常在没人的时候打开抽屉,独自一人欣赏着这些属于我的宝贝。岁月流逝着,抽屉里的宝贝也在慢慢更换内容。随着年龄增长,我的抽屉里已经有了第一封男孩子的来信。那时虽然家里居住环境并不宽裕,妈妈也会用家具的分割,给成年的女儿留下自己小小的私人空间。
其实,每个人都不是一贯正确、一贯高尚的,谁都曾在私下的场合说过或者想过错误的、低格调的、卑劣的、甚至邪恶的东西。如果把所有这些东西都公开出来,谁都会成为罪人。但只要不是恶魔,人们总会自我压抑这些想法和说法,使其局限在私人空间之中,不至于对公共空间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大多数人仍是善良的、有尊严的、不卑劣的,世界仍是可爱的,生活仍是值得追求的。为了维持世界的美好,生活的平静,我们必须截然分开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绝不可充当密探和好奇者,把人们的私人言论随意地捅到公共空间中去.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更应该学会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涉及到私人空间的问题。就像进自己的家门不必敲门,进别人的家则必须敲门,必须征得人家同意方能进入一样,私人空间是不能随意闯入的。这是因为每个个体不仅是独立的,即有独立的生存权利、独立的生活方式、独立的个性意志;而且每个个体都还有部分属于不可也不想显露、不可告人也不想告人的隐秘。以致每个个体都会很本能地护卫着这个自我空间。
我们要珍惜和爱护自己的个人空间,更要尊重别人的个人空间。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你才会完整地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提倡保护隐私,这种人权的表现形式来自不易,我们每个人都要自重自爱自律。在尊重和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人隐私、个人空间的同时,我们更要弘扬谦让、平和、友好、互助、诚信等社会美德,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其实,不用太刻意去琢磨私人空间的定义,其实它不关乎于条条框框,也不局限于法令法规,更多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集体素质的映照。
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年轻人,非常珍爱和维护自己的个人空间、非常认真的保护着自己的隐私。应当说,隐私的产生和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紧密相连。社会越是进步,人的情感越丰富,羞耻心和权利意识越强烈,对隐私就更敏感。尊重人的隐私,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