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人空间 虚拟空间捍卫战

2011-08-10张红迪

BOSS臻品 2011年7期
关键词:浪费空间孩子

张红迪

当你——每天N条,楼盘售房短信,代开发票、走私车贩子信息骚扰,高考金牌补习班报名热线,餐厅打折团购,淘宝降价促销……让你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电话号码是不是已经被谁作弄公然发布在互联网。你以为偶尔路边抽奖,登记个手机号,职业住址,实在不济,安慰奖还能获得一包纸巾,殊不知,你的个人信息已被别有用心的“信息贩子”登记入库,准备好卖给商家以获取暴利。你以为网络上XX空间上了锁已经够私密,没料到论坛上已有人出售破解版本,有太多蠢蠢欲动的好奇心准备花上一笔小钱,闯入你的私人地带一探究竟……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私人空间安全保障,岌岌可危!

私人空间是什么?如我们般的凡人往往断章取义,或是私隐,或是自由。

不过在数十年前,著名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就已经提出过“社会空间”的概念,后来经过哈维、苏贾等人的阐释与发挥,现在已经成为了城市社会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分析概念。

来论道“私人空间”,不能陈旧,流于陈词滥调的纸上谈兵。

这不是单纯的物理定义上的空间距离,而应该上升到精神层面——社会人需要被保护或需要独立。其实,随着社会发展,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私人空间已经变成一种时尚人文文化的生活潮流。

国外旅游的中国游客你伤不起

这类新闻,作为国人,提起来不免有点辛酸和尴尬。如今,国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把中国人的形象也散播到世界各地。要知道,在欧美国家,对个人私人空间的维护与尊重,远远要强于中国。

随便翻翻早年的海外媒体报道,已经有不少关于中国人在国外旅游时不文明举止的报道,主要是在公共场所不注意考虑其他人,大声讲话喧闹,随地吐痰,抽烟以及一哄而上地购物、吃饭、观看景点等等……

后来,愈发“有想象力”,还有游客任意爬上公共雕塑拍照留念。这些现象也许在国内是见怪不怪的,不过放在国外,想必那些看到的老美应该是三条黑线+额头冒汗吧。

而在美国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的观念与外国人的观念有差距,具体来说就是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混淆不分。例如在美国社会,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是有严格区分的。

举个例子:如果是100人在同一个空间,你占的空间只是百分之一,因此你就要尽量照顾到另外的 99人的权利。外国人在公共场所往往说话声音特别小,因为他们知道不能妨碍他人的权利,他人有不说话和沉默的权利,有享受安静和不被打扰的权利。

在许多拥有公共雕塑的景点也是如此,一个公共雕塑,它是供人们观赏的,游客可以观赏,也可以在旁边照相,人多的时候可能还会排队等待照相,因为这是公共的,只能如此分享。如果爬上去照相,就是独享了这一公共空间。

自由严谨国度中的私人空间

众所周知,美国人非常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承认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即便是执法单位,也不得进入私人空间,除非有法院的搜查令。我们常在美剧里看到如下场景——警察闯入民宅,公民为捍卫自己的隐私而向警察谈判及示威,警察最终不得不尊重他人空间,“灰溜溜”而归。

此外,洛杉矶有过一个案子,一对男女在车中亲热,后来被警察开了一张罚单。当事人不服,告上法院,说他们在自己的车里,是自己的私人空间,爱干什么干什么,关警察什么事?法官只问了一句,这辆车停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公共空间?答曰是在购物中心的停车场。法官立即判这两个男女败诉。因为他们根本混淆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概念。

在中国呢?也许要追溯到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思想,国即家、家也是国的观念,以及在后来多年的群体主义思想指导下,社会将私人空间压缩到一个很低的限度。例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个人的恋爱、结婚,都是组织安排、批准的。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私人空间,而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也就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公私不分的思想,使得很多人在公共空间中,好像也是在使用私人空间。在影剧院大声讲话,在街上大声高谈阔论,餐馆中的人声鼎沸,包括在景点中任意违反规定,将景点占为己有地涂抹、糟蹋,都是这种思想的潜意识反映。

工作之间私人空间别轻易触碰

先听一个小故事:Andy是深圳某公司员工。一天他到公司食堂吃午饭,因看到饭里有小石子,没吃多少他就把米饭倒了。倒饭的时候,恰巧被行政部经理看见。当日下午,行政经理将Andy叫到办公室称,公司新出了规定,员工浪费粮食,一律开除。因此公司决定对Andy予以辞退。Andy不服,据此提起仲裁。

她认为,公司食堂饭菜一直做得不好,员工就餐是自己付了钱的,每天早、中餐4元,公司每月扣掉他们105元。既然自己出了钱,饭菜就可以自己处置,不好吃倒掉一点也没有关系,公司无权因此事开除他。公司认为,员工浪费粮食的现象非常严重,有时候食堂的包子、油条、米饭没吃多少就倒掉了,浪费是最大的犯罪,这种坏风气一定要治理。

在此之前,公司总经理在食堂向全体员工讲话,称凡是发现谁浪费粮食,一律开除。随后公司为此专门张贴通告告知员工。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现Andy浪费粮食,为执行公司规定,必须开除。仲裁经审理后认为,员工浪费食物属于个人道德范畴,与劳动纪律无关,公司以“浪费粮食”为由开除员工不合法。

仲裁并建议公司采取其他方式加强内部管理,而不能以此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对公司的道德价值取向,应采取鼓励的方式,而不是惩罚的方式要求员工遵循。基于劳动合同,公司只能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管理。

公司对员工的管理是一项权力,公司对员工的管理到底是一项什么样性质的权力?要想了解这项权力的范围和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公司管理权力的来源。公司对员工的管理权来源于员工本人对公司的权利让渡。

家庭中用关爱来隔绝疑心

上初中二年级的女学生,经常喜欢写日记。她喜欢把日记本放在抽屉里,可是最近她发现母亲动过她的日记本,这让她感觉很生气。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她在抽屉最上边放了一张白纸,纸上放五根头发丝。第二天,她发现头发丝没有了,显然抽屉被动过。第二天,她放了一张纸条,上边写道:请尊重我的隐私。结果,还是有人动她的抽屉。第三天,她在上边写道:不尊重别人隐私的人也不配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下可了不得了,母亲不再偷看,而是当着这位学生的面打开抽屉去看她的信,并说: “小毛孩子,还给我们谈什么隐私,谈隐私也轮不到你的份上。”这位女学生怒气冲冲地顶撞母亲道: “你侵犯了我的隐私权!”母亲听了淡淡一笑:“在家里你是我的女儿,我是你妈,我有权力看你的日记和信件。”

许多父母都以为小孩子对父母不该有什么隐私,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什么都说,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儿童也不例外,我们首先应该把孩子当作“人”来看,而不应该总是拿她当孩子。既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父母就应该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隐私。

父母不妨多用换位法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的日记或者我们的私人信件被别人偷看过,我们是不是也一样呢?孩子也一样,他有一种要求被尊重的自然渴望。他希望保存自己的私人领地,和大人不一样的是,当他们的隐私受到侵犯时,作为弱者,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方式来反抗大人的权威。这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所以,请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偷看孩子的信件和日记,不要偷听孩子的电话。这些行为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导致两代人之间矛盾的激化。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曾经说过: “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有远见的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猜你喜欢

浪费空间孩子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爆笑网文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