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苕溪“6·19”洪水防御案例的思考
2011-08-04沈强勇沈宇翔汪建江
沈强勇,沈宇翔,汪建江
(1.杭州市余杭区运河流域水利站,浙江杭州 311113;2.杭州市余杭区林业水利局,浙江杭州 311100)
1 流域概况
东苕溪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以南苕溪为正源,水系见图1.源出东天目山北部平顶山南麓,山峰海拔1 166.8 m,南流折东流,分别与中、北苕溪回流至瓶窑称东苕溪,其水系见图1.此地域为东天目高山暴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 600~1 900 mm,汛期降水丰沛.流域内各支流呈梳子状分布,坡陡河短,汇流速度快,易发生洪涝灾害[1],典型的如“96.6.30”、“99.6.30”梅雨洪水.
东苕溪瓶窑站以上有流域面积1 420 km2,干流长165 km,多年平均流量48.7 m3/s,年径流量15.4亿m3,自然落差524 m.目前已建成主要防洪工程有青山水库为大型水库、水涛庄水库和四岭水库为中型水库、南湖滞洪区面积4.7 km2、北湖滞洪区面积5.3 km2,右岸堤塘称为西险大塘,全长45 km,是直接保护杭州市和杭嘉湖平原安全的屏障.目前为10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Ⅱ级堤防.左岸北塘正分期进行加固加高,可抵御20年一遇洪水.
图1 东苕溪水系图
东苕溪流域最大降水量2 428 mm(1978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4亿m3,最大年径流量为21亿m3(1954年),最小年径流量为5.06亿m3(1978年),最大洪峰流量795 m3/s(瓶窑站1984年6月14日).
2 “6·19”洪水概况
2.1 水情雨情
2011年6月3日始该流域持续降雨,降雨分布比较均匀,主要集中在3~6日,9~11日和13~15日,18~19日,总降雨量达420 mm,余杭、长乐等达到460 mm,降雨较小的瓶窑石门水库、良渚康门水库等地接近390 mm.其中13~15日降雨量普遍在120 mm以上,18日降雨量普遍在87 mm以上,分布均匀.
15日5时以后东苕溪流域全线超警戒水位.流域控制站瓶窑站19日11时达到6.61 m的最高水位,超警戒水位0.95 m,距保证水位仅0.05 m.余杭站17日5时水位达7.98 m,超警戒水位1.32 m.四岭水库15日18时达到最高水位74.27 m,库容达1 688万m3,超汛限水位4.71 m.26座小型水库和200多座山塘全部蓄满溢洪.
2.2 洪水特点
2.2.1 时间长
从入梅前后开始降雨,到6月18日基本结束,过程降雨长达15 d.东苕溪瓶窑超警戒水位时间达到113 h,余杭长达166 h.
2.2.2 雨量大
全区平均面雨量达到420 mm有余,按15 d标准计算,达到20年一遇降雨频率.
2.2.3 阶段性明显
整个降雨过程出现明显的4个阶段,3~6日,9~11日和13~15日,18~19日降雨,中间间歇2 d左右.
2.2.4 时空分布均匀
典型的梅雨系统降水,范围大,时空分布比较均匀,南苕溪流域略大,中北苕溪略小.
3 防洪调度措施及经验
3.1 防御部署
从3日降雨开始,随着汛情的不断发展,区防汛指挥部及时下达紧急通知,部署了各项防御工作.气象、水文等部门加密监测,实行滚动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镇乡、街道和区防指成员单位做好工程设施检查,提前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
14日下午省、市、区三级防汛指挥部门召开防汛紧急会议,通报了天气形势,再次部署了各项防汛工作,14日20时区防指及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余杭区全面进入防汛应急状态.15日早晨,东苕溪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区防指及时将防汛应急响应提高至Ⅲ级,区防指办以平时4倍的力量加强值班和指挥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及时派出3组技术人员到各地检查指导防汛工作,防指主要成员单位派驻人员到总值班室参与值班以便及时处理防汛指挥部的相关工作.
3.2 科学调度洪水
本次降雨过程长、阶段性集中降水明显,给防洪调度带来较大难度.区防指办一方面会同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密切监视汛情、雨情、灾情,另一方面与省市防指办同步连线,随时进行技术会商.在省、市防指的高度重视和临安市、德清县等兄弟县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对上游青山水库、水涛庄水库、四岭水库的拦洪错峰,对下游德清大闸开闸泄洪等调度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了东苕溪干流水位,确保了第3次洪峰时北湖滞洪区不分洪(最高水位距分洪水位仅差13 cm).为减轻西险大塘和下游杭嘉湖平原防汛压力,在第四次洪峰来临时,会商决定开启北湖滞洪区,蓄纳洪水1 000余万m3.
3.3 危险区域全面巡查
15日上午6时区防指发出紧急通知,启动西险大塘百米一人巡塘制度,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和在建涉河工程的巡查.全区堤防巡查员、水库山塘巡查员、气象协理员、山洪灾害预警员、地质灾害检测员等1 000多人全部到岗,加密巡查.及时转移危险地区人员380多人,及时报告和处理地质灾害5处,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防洪调度经验总结
4.1 气象水文预报及时准确
在每一次强降雨前,气象部门都提前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报,并及时做好临近3 h滚动预报.降雨开始后,水文部门及时做滚动预报,如最后一次降雨过程瓶窑水文站预报北湖闸前水位7.4 m,实际为7.38 m,预报精度相当高.气象和水文的及时准确预报为这次防洪减灾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4.2 上下游联合科学调度
本次降雨过程时间长达15 d,形成多峰型洪水[2],给防洪调度带来很大困难.市、区两级防汛指挥部门密切保持联络,在洪水期间,通过远程会商系统进行了8次技术会商,在充分考虑上下游诉求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调度意见.适时进行水库错峰调度,合理运用德清大闸泄洪,及时开启北湖滞洪区滞洪.6月15日15时,将瓶窑最高水位控制在6.58 m,6月19日12时,将瓶窑最高水位控制在6.61 m.科学合理的调度使东苕溪关键节点水位精确地达到了预期目标,确保了西险大塘和苕溪北塘的安全.
东苕溪流域涉及临安、余杭、德清、湖州、嘉兴等多个市、区、县,在洪水面前,上下游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承担、合力抗洪,充分体现了团结治水的精神.第3次降雨以后,青山水库及时关闸错峰,临安市部分村庄进水,从而确保了北湖不分洪,第4次降雨以后,余杭区在北湖接近分洪水位时开闸分洪,大大减轻了下游杭嘉湖平原的防洪压力.
4.3 水利工程防灾减灾作用明显
水利工程是防御洪涝台旱灾害的基础和关键,近几年来,余杭区加大水利投入,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基础水利工程,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苕溪以北的众多圩区,以前每次洪水都是提心吊胆,2009年来余杭区已投资2亿余元,加固苕溪北塘30 km,在这次长达10 d有余的高水位中,新加固的北塘整体完好,未发生滑坡、管涌等险情,被保护的村庄安全程度得到大幅提升.实施水库保安达标和临村山塘除险加固以后,这些水库山塘无一出险;在平原圩区改造中,圩区堤防得到加固加高,泵站得以改造提升,平原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得到很大提高[3].水利工程防灾减灾的明显成效,在这次洪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4 基层防汛体系作用有效发挥
目前余杭区21个镇级基层防汛体系和400多个自然村防汛体系已建设完成,山洪灾害预警员、地质灾害检测员和水库、堤防巡查员均已落实到位,并制定了管理办法,落实了报酬待遇.15日上午6时区防指发出紧急通知,启动西险大塘百米一人巡塘制度,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和在建涉河工程的巡查.全区堤防巡查员、水库山塘巡查员、气象协理员、山洪灾害预警员、地质灾害检测员等1 000多人全部到岗,加密巡查.及时转移危险地区人员380多人,及时报告和处理地质灾害5处,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 结语
“6·19”洪水成功调度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不断改进和思考.
(1)需要在今后的水利建设工作中进一步加大投入,及时解决防洪减灾工程薄弱段节.如未经加固的北塘发生多处渗漏和滑坡;低洼的瓶窑老集镇在洪水面前显得十分脆弱;局部区域排涝能力仍较薄弱,农业受灾较重.
(2)进一步研究蓄滞洪区和易灾地区的防洪管理.蓄滞洪区和易灾地区的防洪管理一直是个难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防洪调度措施的顺利执行.针对管理对象动态变化的难题,当地镇乡和工程管理单位要进一步研究动态管理办法.可从建立转移人员数据库并随时更新,建立分片联系制度和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明确转移信号等方面着手,建立全面、完整的动态管理体系.确保转移工作更快、更有效.确保人员安全和调度措施更快地实施.
(3)雨洪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目前,我国气象、水文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监测、预警体系的不断完善,已为雨洪资源的合理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开展大中型水库“动态汛限”的新模式研究,在确保防洪安全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雨洪资源,为社会经济健康、较快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1]吴婉玲,谢华伟,陈晓东.特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研究概述[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校报,2010(3):31-33.
[2]胡庆芳,王银堂.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J].水文,2009,29(5):7 -11.
[3]万荣荣,杨桂山.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对洪峰的影响研究——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2):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