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专稿:中国养猪史连载之十七中国近代猪的饲养试验研究概况
2011-08-04徐旺生
徐旺生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部,北京 100125)
1921年,东南大学农科畜牧系成立,即开始引入乳牛、猪、鸡进行饲养试验,从而开了中国近代家畜家禽饲养试验的先河,而猪的饲养试验是这一活动的主要内容。当时的一些饲养研究学者在不同的机构在饲养、饲料、营养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为我国近代养猪业生产科学饲养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也为后来中国的动物营养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中国近代猪的饲养试验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普通家畜的营养及营养生理研究;猪的传统饲养与科学饲养效果比较试验研究;中外猪品种对饲料利用能力的比较试验研究;猪对不同饲料利用能力的比较研究。
1 动物营养及营养生理研究
1926年,北平大学农学院成立了动物营养研究室,对中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他们的主要研究项目有:豆饼蛋白质营养价值研究;豆饼消化吸收率研究;食物内蛋白质互补功效研究;蛋白质在动物体内蓄积利用研究等。这些研究对确认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及在家畜体内的消化、吸收、转化、沉积情况等有着重要意义。
1942-1943 年,中央畜牧实验所与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合作,由沈同主持,研究了动物营养对家畜生理及繁殖的关系,内容为:关于维生素丙的各项研究(涉及维生素丙缺乏之豚鼠注射肾上腺素后肾脏的变化,以及昆明地区各种蔬菜的维生素丙的含量);几种特殊饲料研究;碘缺乏对家畜繁殖的影响研究等。
上述研究,虽不能在生产上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建立中国自己的动物营养体系及制定饲料标准有积极的意义,对于猪的饲养也有较大的帮助。
2 传统饲养与科学饲养效果比较试验研究
在介绍国外先进饲养方法以后,一些学者便对传统的农家饲养和国外的科学饲养方法进行对比试验,以期观察科学饲养方法的优势所在,以及传统饲养方法的落后之处。主要试验项目是“标准饲料与农家习惯饲料对于母猪发育及生育影响的比较试验”。
动物之生存和繁殖,主要取决于所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营养丰富,则发育迅速,能够在短期内发挥其遗传潜能。然而,饲料的缺乏对于动物发育的影响并不是不可弥补的。亦即短期的饥饿,有时可以通过以后的增加营养来予以弥补,一旦营养水平达到要求,则不但生长如正常水平,并且还会达到遗传所赋予的水平。长期的饥饿则容易导致终生受损害。中国农家,由于条件所限,人的食物都难以保持合理的营养水平,何况家畜的饲料,更是难以保证达到合理的水平。在饲养母猪时,经常是在母猪妊娠时,才会给予较好一些的饲料,势必会影响家畜的成长和发育。然而据报道,适当的不充分饲养不仅无害,反而有时会延年益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的饲养方法到底对猪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母猪的生长发育产生何种影响,是人们所愿意关注的话题。为此,许振英等开展了标准饲料与农家习惯饲养对母猪的生长发育之影响的比较研究试验。该试验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幼年欠缺营养对母猪自身发育速率与发育顶点之影响;2)长期欠缺营养对于生育能力之积累影响;3)标准浓缩饲料对于猪生长的长期影响;4)农家习惯饲养与标准饲养的效益比较。该项试验于1939年进行,标准饲料是根据饲料标准配合而成的饲料,农家习惯饲料则是由泔水、米糠、玉米、豌豆等组成。所用母猪均是由内江种猪场购入的同窝幼猪,共10头,分为2组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雌猪发育方面,使用标准饲料组发情较早,性欲循环及发情期持续时间较一致,有规律;而农家习惯饲料组的母猪发情较迟,且第1次发情与第2次发情间隔时间较长,原因是农家习惯饲料营养不全。但是如果营养不过分的欠缺,农家习惯饲养也可以在以后赶上。关于窝仔数和仔猪体重,以标准饲料饲养的母猪要优于农家习惯饲养的母猪。然而在第2窝生产上,标准饲料的结果还不及农家习惯饲养的好。至于饲料消耗,从短期来看,价格低廉的粗料配合并不经济;而从长远来看,标准饲料还是不及农家习惯饲料经济[1]。看来在中国当时具体的国情下,农家的饲养方式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3 猪只肥育试验研究
猪只肥育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各种饲料对猪肥育的作用。通过试验,能够判定某种饲料对于猪的肥育性能以及最佳肥育效果下的合理饲料使用量。由于各地饲料种类不同,因此一些学者为此作了许多试验,分别对各种饲料的育肥性能进行比较研究。
3.1 豆渣、酒糟、酱渣饲猪效果比较研究
豆渣、酒糟、酱渣都是饮食加工业的副产品,每年全国各地均有大量的产出。这些副产品用以饲喂猪只效果如何呢?1936年,轻微和彭孟泽等用豆渣、酒糟、酱渣进行了一次饲猪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以酱渣较其余2种副产品增重快,而饲料利用率则以酒糟为最好[2]。
3.2 糖泡子育肥试验
四川沱江一带盛产甘蔗,在煮熬蔗糖时随时浮起的泡沫,习惯称之为“糖泡子”。此物为灰褐色液体,味甜,含丰富的脂肪及灰分,纤维含量低,榨房多在糖泡子产量高时买进架子猪,用煮熟的玉米和“糖泡子”作催肥饲料,效果很好。然糖泡子在其中起何种作用呢?许振英、彭文和等对此进行试验研究,试图确认“糖泡子”的催肥价值。猪只试验共分4组,分别给以不同种类的饲料,试验结果发现,糖泡子是辅助玉米进行催肥的最佳饲料之一,若再添加少量花生饼则效果更佳。就其营养价值而言,1.5kg糖泡子相当于0.5kg优质饲料。本试验对于利用四川等地蔗场下脚料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3.3 生熟饲料比较试验
饲料生熟之别,其营养价值并无区别,但是四川农家习惯将饲料煮熟后再进行饲喂,这种熟饲是否在畜禽增重方面有效呢?为此,许振英等在内江猪场进行了生熟饲料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饲和熟饲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并无明显差异,因而在实际生产中放弃熟饲,实行生饲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燃料消耗。
3.4 碎米育肥试验
四川荣昌一带,农家饲猪催肥多用玉米,利用碎米者少,而碎米价格较廉。本试验即是利用碎米进行育肥试验,以求开发饲料来源。结果发现:增重速度碎米组为玉米组的90%,而增重效率与玉米相当。因此用碎米替代玉米,在不影响猪的催肥效果的情况下,能提高经济效益,因而颇有推广价值。
4 猪对不同饲料的利用能力比较试验
由于中国各地的饲养习惯不同,所用饲料也相当繁杂,因此确认一些饲料的使用价值显得十分重要。在近代饲养管理研究过程中,科学工作者对一些饲料进行了比较试验,如猪对黄白玉米利用效率的比较试验等。这些试验均是国内首次进行,因此在学术研究和生产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做了一些替代试验,用一些当时廉价饲料替代价格较高的饲料,试图在降低饲料成本的同时,不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发育,因而意义也十分重大。
4.1 猪对黄白玉米利用的比较试验
本试验以四川省金堂县等地农家常用饲料黄、白玉米进行对比试验,观察黄白两类玉米对架子猪的营养价值,并探讨了白玉米作饲料在不加青饲料的情况下是否会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试验结果表明,黄玉米增重性能比白玉米要好,以试验架子猪增重50kg所需饲料论,黄玉米组需205.5kg,而白玉米则需要243kg,两者差异显著。而白玉米组在不加青饲料的情况下,并未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试验者分析认为可能是试验期较短,症状未及时显示出来的缘故,因此须进一步试验。
4.2 猪对菜油饼和花生饼利用的比较饲养试验
本试验始于1942年,目的是探讨菜油枯(饼)作为蛋白质饲料的价值。试验用荣昌猪与巴克夏猪的一代杂种猪共8头,平均体重相差甚微,且皆被去势。经过3个月的试验,发现菜油饼与传统的蛋白质饲料花生饼作为猪只蛋白质饲料具有同样的价值,这就为农家每年大量的菜油饼的利用找到合理的途径,同时还可部分地解决一般饲养条件下饲料中蛋白质普遍不足的问题[3]。
4.3 猪血作仔猪主要代乳品及确定仔猪断奶时间试验
母猪分娩患病死亡,仔猪因得不到母猪喂养,多致死亡或营养不良,一般情况下多以牛乳为代乳品,但代价较高。1942年夏季,张龙志、苏一兴等人进行了用猪血作仔猪主要代乳品试验,试图了解廉价的猪血作为代乳品的价值,以及一般情况下仔猪断乳的最佳时间。试验共分3组,每组6头小猪,均为母猪健在之小猪。第1组与母猪终日厮守,主食母乳;第2组日间饲以代乳品,夜间与母猪共处;第3组则昼夜与母猪分离,饲以代乳品(主要成分为猪血)。结果发现:用猪血做主要代乳品效果不佳,其增重效果仅为吸吮母乳者一半,因此猪血不宜作为代乳品中蛋白质的来源,代乳品仍需主要由牛奶充任。关于仔猪的断奶期,试验表明仔猪28日龄即可饲以代乳品,可缩短哺乳期至42~56d,并使母猪产仔提高至2.5~3窝/年,经济效益较好[4]。这一结论十分正确,现今养猪业中即有采取12~42日龄断乳,日本即实行了30日龄断奶法[5],该试验为后来幼猪饲养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5 中国地方猪饲养性能比较试验
中国本地猪种的饲养性能,也是当时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对象。当时一些学者还分别做了试验:如对西康汉猪与土种猪之间,江苏之北部猪与金华猪之间,成都猪、内江猪、荣昌猪三者之间,金华猪之见光饲养与幽闭饲养之间比较试验。
5.1 西康汉猪与土种猪二者比较试验
西康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大约在现在四川和西藏自治区之间,当地老百姓饲养2种类型的猪,一是蛮猪,其特点是与野猪形体相似,嘴长耳小,背瘠体健,全身黑色;另一品种类型即是汉猪。其耐粗饲能力不及土种猪。由于2个猪品种各自生长于不同的环境,饲养管理方式也不同,因而对环境适应的能力也就自然不同。在当地,藏民认为土种猪具有特殊的耐粗饲能力。为了证实这一说法,1939年西康省立畜牧场的赵海泉用土种猪和汉猪各2头,共4头猪进行试验,试图比较一下2种猪的生长发育情况。经过试验,结果如表1。
从表中可知,土种猪的屠宰结果不如汉猪。土种猪的头重达到6.434%,而汉猪仅仅不到5%,其他脏器如心与肺都比汉猪大,则可以表明土种猪的抗逆性比汉猪要好,粗饲料的利用能力强。另外作者指出,西康汉猪和成都平原地区生长的小型猪生长曲线颇为类似。据许振英教授推测,汉猪是四川白猪和当地土种猪之杂交的后代。土种猪的生长发育比较迟缓,但是在当地有其特殊的存在价值。当地猪饲料品质较差,猪以自然之杂草类为食。土种猪应该在达到50kg左右即应屠宰。
5.2 成都猪、内江猪、荣昌猪三者之间屠宰试验及增重效果比较试验
许振英等对四川3个地方品种猪进行屠宰试验,以寻找出合适的屠宰期,试验情况见表2。
结果表明,3种猪催肥后最佳时间各不相同。小型的成都黑猪体重180kg时最佳;内江猪以250kg最佳;而荣昌猪则以210kg屠宰最佳。由于生活习惯的关系,有时屠宰时间与最佳屠宰时间有出入,则会达不到节约饲料、提高饲养效率的目的。本试验的目的即是寻求最合适的屠宰时间,以期达到较佳的增重效果,同时能够节约饲料。
许振英、彭文和利用内江猪和荣昌猪进行饲养试验。试验选取内江猪母猪6头、荣昌猪母猪8头,比较各自母猪及后代的产仔及生长性能,结果见表3。
从上表的数据可知,在内江猪、荣昌猪二者之间,内江猪在试验期间增重始终明显比荣昌猪迅速,尤其是当体重达到100kg以后,与荣昌猪的差别越大。内江猪的饲养成本也较为经济合算。相比于荣昌猪,每增重50kg,即可以节省饲料约34kg,从生物统计的角度来看,属于差异显著。荣昌猪生长较慢,催肥期也较长,肥肉也较多[6]107。
表1 西康汉猪和土种猪成长试验表
表2 3种四川猪之屠宰试验[6]106
5.3 江苏之北部猪与金华猪的生产效率比较试验
据费里朴(R.W.Phillips)等所著的《中国之畜牧》[6]105一书介绍,关于中国本地猪的生产效率尽管研究的比较少,但还是有些试验涉及其中的一些方面。研究者曾经开展过有关浙江金华猪和江苏江北猪的生长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二者生长速度相同。但是金华猪皮下脂肪较江北猪为多,而板油则较少。关于江北猪的饲养试验结果见表4。
5.4 金华猪见光饲养与幽闭饲养比较试验
浙江金华一带的农民,养猪的习惯是将猪幽禁于不见阳光的封闭的地方。这种养殖方式是否科学呢?对于猪的生长发育是否有害呢?长期以来不得而知。当时的畜牧科技工作者决定对此种饲养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用金华猪6头,分为2组,每组3头。试验组幽禁于猪圈,无日光直接照射;对照组虽然也幽禁于猪圈,但有日光可以照射其中,试验结果见表5[6]106。
表3 内江猪、荣昌猪母仔生产试验结果
此外,1927年,燕京大学农学院以波中猪、北平猪、波平一代杂种猪进行比较试验,许振英、张龙志还对外国杂种猪和中外杂种猪的饲料利用性能做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科学的饲养条件下,外国猪种具有较好增重性能,而在粗放饲养条件,由于土种猪的抗逆性较强,增重效果比纯种外国猪要好,说明土种猪具有耐粗饲的特征。
表4 江北猪饲养试验结果
表5 金华猪见光与不见光饲养试验表
[1]许振英,彭文和.标准与农习饲养法对母猪发育及生育之影响[J].中央畜牧兽医汇报,1942,1(1):24-33.
[2]许振英,彭文和.内江种猪场饲养试验报告[J].畜牧兽医季刊,1940,4(2):1-16.
[3]张志龙,李炳坦.猪之菜油枯与花生饼比较饲养试验报告[J].畜牧兽医月刊,1944,4(1):3-10.
[4]张志龙,苏一兴.以猪血作仔猪主要代乳品之试验报告[J].畜牧兽医月刊,1944,4(1):18-23.
[5]山西农业大学.养猪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6]R.W.Phillips,等.中国之畜牧[M].汤逸人,译.上海:中华书局,1948: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