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化铸就海上“救捞铁军”

2011-08-04

中国船检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专业化救助船舶

本刊记者 崔 燕

海上救助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全球海事界的地位。中国救捞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海上救助队伍,作为国家应急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海域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海上应急抢险打捞、海上消防、溢油污染清除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使命,代表我国政府履行海上搜寻救助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赋予的国际义务。一次次大风浪中的救助,一次次应急抢险打捞,中国救捞人用他们的忠诚、热血和专业能力化险为夷,保障了海上人命、财产安全。

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近年来,我国沿海水上作业安全风险与涉海活动量同步增长,导致海上突发事件频发,水上遇险人员、遇险船舶数量及污染事件不断增加,加强救捞队伍专业化建设,切实提高处置海上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新形势对我国救捞队伍提出的迫切要求。为此,交通运输部救捞局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精干实用的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求,以及交通运输部党组为救捞系统制定的“三精两关键”的工作目标,在救捞系统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具有中国救捞特色的人才、装备、技术专业化建设工作。

拥有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关键时刻能起关键作用的人才队伍,是推进救捞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是救捞专业化建设中的重头戏。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曾专门强调:“人力资源是救捞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综合作用的发挥,直接决定着救捞事业的兴衰成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系统开展人才专业化建设,实施了人才引进工程、人才留住工程、人才培养工程、人才使用工程、人才培训工程、人才经费保障工程等六大建设工程,吹响了全面加强救捞人才队伍建设的号角。

人才引进工程,为造就一只“国内一流、世界有名”的高素质救捞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人才培养工程,则激发了救捞系统人才的内在动力。目前,系统已初步建成了救捞系统专家库。2008年以来系统共培养深潜水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潜水员150余名,培训300多人次,为上海和广州打捞局氦氧饱和深潜水工程作业“零”的突破和南海Ⅰ号古沉船的成功打捞奠定坚实基础,这也是中国在开发海洋领域征途上新的里程碑和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开启了中国通往“世界潜水高峰”的大门。

在救生员和绞车手培养方面,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经历了从机务人员中挑选,再到潜水员中挑选,最后再到从海军陆战旅中招收人员的嬗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该队救生员、绞车手岗位从最初的空白到现在已有11名,其中救生员、绞车手教员2名。同时还把提高空勤人员体能素质作为重点工作,将体能测试成绩纳入到考核中,提高了空勤人员体能锻炼的积极性,保证了空勤人员的充沛体能和旺盛精力。

良好的用人机制与平台,使一大批优秀救助人员很快脱颖而出,为救捞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救捞局正在着手制定专业化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框架,将综合绩效考核与岗位技能评估机制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高级救助技术人才保障制度纳入制度体系中。同时,在人才建设方面,继续加大队伍结构调整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措施,采用多种方式推进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留住工程。

救捞装备全面升级

救捞装备技术能力是救捞系统从事应急救助、抢险打捞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体现救捞队伍现代化水平、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布局规划》,通过“专业化建设”工作,装备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了覆盖我国重点海域的海上立体救助体系。

新型现代大功率远洋救助船舶的建造和使用已成为救捞系统的一大特色。目前,我国设计建造的6000千瓦、8000千瓦、14000千瓦的专业救助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救助船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但是,相对来说,这些国家设计建造的专业救助船的吨位和功率与我国相比相对较小。根据我国海域的特点,我国设计建造的专业救助船不仅航速快,而且拖力比较大,抗风浪能力强。适于北海的专业救助船具有破冰能力;适用于南海海域的专业救助船抗风浪能力突出。

目前,在救助船舶方面,中国救捞系统已经拥有76艘专业救助船舶,其中新造大中型现代化专业救助船舶20艘。这些新造大型救助船可在12级风条件下安全航行,近岸快速救助船可在9~10级风的条件下安全航行,有效提升了救助综合能力,在台风等恶劣的气象海况条件下成功实施了多起救助。

在救助飞行器方面,陆续引进了包括S-76C+中型救助直升机和EC225大型救助直升机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先进的飞行救助装备,现在共拥有和租用救助直升机和固定翼搜寻飞机21架。

在打捞装备方面,各打捞局拥有包括拖轮、起重船舶、救捞工程船、驳船在内的122艘救捞船舶,包括具有“亚洲第一吊”之称的4000吨起重船“华天龙”、3000米深水作业水下机器人、溢油回收及探测设备等一大批救助打捞装备相继投入使用,300米深潜水工作母船和30000吨自航半潜船正在开工建造。各打捞局在国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建造了一批救助打捞船舶。各打捞局的环境救助、财产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长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并且研发出“南海一号”古沉船整体打捞等一系列受到国际救捞行业普遍认可的专利技术。

2003年救捞体制改革以来,装备技术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一支人命、环境、财产救助并举,救助、打捞、抢险救灾兼顾,远洋、沿海、内陆并进,空中立体救援、海面人命救助、水下潜水打捞结合,大、中、小并用,远、中、近配套,多兵种、多功能、多手段、多元化综合发展的专业救捞队伍正在形成。

救助打捞能力显著提高

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不仅在于它拥有专业化装备和专业化训练,更在于兵贵神速。按照“关口前移、岗哨加密、动态待命、随时出击”和“抢占制高点、以快制胜”的战术思想,救捞局对全系统的救助力量进行部署:将全天候大功率救助船舶移出港内基地码头,尽可能靠近海上通航密集水域和交通要道、海上事故多发水域;救助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配合在海上执行动态值班待命。中国救捞成立60年来,在生死线上挽救了55266名遇险人员的生命,在惊涛骇浪中奋力使3942艘中外籍船舶转危为安,在复杂多变的恶劣水域中攻坚克难,使1740艘沉没船舶重见天日。充分发挥了国家专业救援队伍的关键作用,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交通运输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006年5月,强台风“珍珠”横扫南海海域,大批越南渔船渔民遇险。应越南政府的请求,中央指令交通运输部派遣救助船舶前往现场实施救助。救捞人顶着11级强台风连续奋战17天,搜寻海域9.7万多平方公里,船舶总航程6219.5海里,找到22艘失踪的越南渔船,成功救援了330名渔民。

2007年3月至4月,荷兰籍世界最大挖泥船“奋威”轮与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碰撞,沉没于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天津港主航道拓宽处,对天津港深水航道的畅通构成严重威胁,同时船存的1000多吨燃油一旦泄漏将给渤海湾水域造成严重污染。救捞系统调集精兵强将,经过一个月连续奋战,成功完成该轮的整体打捞,消除了天津港主航道的通航障碍,解除了船存大量燃油对海洋环境带来的严重威胁,在国际救捞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誉为“中国第一捞”。

在完成海上人命救助、环境救助和财产打捞职责的同时,中国救捞还肩负着考古打捞、抢险救灾、保障“神舟”系列飞船海上应急救援及国家赋予的其他任务。

2007年4月至12月,救捞系统圆满实施举世瞩目的“南海一号”古沉船整体打捞,开创水下考古打捞新时代。2008年5月12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救捞系统派出4架救助直升机在第一时间赶赴灾难现场,15天内执行急、难、险、重的救援任务36起,救助运送灾民和救援人员225人次,运送救灾物资13.9吨。

从2000年开始,救捞系统一直参与我国载人航天工作。先后为“神舟5号”、“神舟6号”和“神舟7号”载人飞船,以及“神州8号”飞船筑建了海上应急救援保障线。

猜你喜欢

专业化救助船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救助小猫
船舶 扬帆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