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在陇州看社火
2011-08-04新疆刘新贵
新疆 刘新贵
离开故乡三十多年了,真正在故乡过春节是屈指可数的,今年春节回故乡过年,刚一下火车,我就被火车站广场上的春节文化信息所吸引,其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各县市要上演的社火了。我立即向爱人表明:到时一定要好好地去看看久违了的社火,爱人听了之后,可以说是不屑一顾。爱人与当代众多的人们一样,属于典型的现代文化主义主使者,因为,她生在文革初期,成长在新疆多民族文化元素共存的地方,平时接触较多的也是现代文化的理念,对内地乡土文化没有真实的了解,此时,对她来说社火只是一个知识概念。
正月十三日早上,在宝鸡市渭滨旅游文物局任职的万仓局长来电话说,要约我们去陇县看社火,我高兴得不得了。陇县,属于宝鸡市西北部的一个县,历史上称为陇州,是中国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陇县不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而且地方小吃、特色土产也非常有名。十余年前,我曾应朋友之邀到过张艺谋拍摄《秋菊打官司》的村庄,也曾写过一篇《秋菊打官司村庄行》的文章。我立即向爱人说了朋友的邀请,她听说要去较远的陇县看社火,而且还要在那里住两天似乎有些不大愿意。因为,在正月里的几天时间,她已经关注了一些在街道上由单位、家庭、社区、乡镇、工厂举办的社火表演活动与小型戏曲演出。虽然她每次都能陪我,乡土传统文化社火一时还没有引起她的兴趣。
因为万仓局长是去参加工作性质的活动,又让我方便时写一些关于陇州社火的文章,不一会他的车子就到了我们的楼下,我爱人只好一同而行了。
还未到陇县地界,我们在沿途就看到了相邻县市及乡间表演社火的热闹气氛,人流如潮,车辆涌动。人流中许多穿着古代戏曲服饰的社火演员在小范围的表演,车辆涌动中有众多扮装成不同人物形象的演员也在自娱自乐地精心表演。我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要求万仓局长停车去拍照。他似乎不足为奇地说,这些只是乡村中的地台社火,属于小玩法,好戏在后面哩。正值中午吃饭时间我们到了陇县县城中心广场,此时,这里已是人山人海,我们只好将车子停在了城外。此后,几乎是在人流的簇拥下到了县城中心广场,等待我们吃饭的陇县朋友就在咫尺间的对面三楼,可我们怎么也拥挤不到那个地方。原来,刚刚在广场上进行了一场小型社火预演。此时已经是人们吃饭的时候了,但是,看社火的人似乎没有过瘾,依然在广场簇拥的人群中寻找着节日的喜庆。
在陕西一般吃晚饭的时间大约都在晚上六点,这一天,不到五点朋友就安排好了晚饭,他们告诉我们晚上要早点看夜社火。当我们还没吃完晚饭时,县城广场、街道上已经是锣鼓喧天、鞭炮声震耳,焰火四射了。从三楼的窗口下望,似乎全是人的海洋,灯火通明的天堂。仔细看那在人群中不时穿梭着的人们,挑着的各种花灯就像散布在大海上的河灯、船灯;挂在街道空间中的彩灯就像火树银花,不时腾空而起的烟火就像满天繁星。我带着早已准备好了的相机与朋友们下了楼,刚出大门,楼前的几台皮影演出就紧紧地吸引了我们。这边是秦腔的花旦声婉约而柔情,那一边是苍劲沉雄、激越高亢穿越云霄的秦腔花脸唱腔,真是颤地又颤心。皮影戏是单独的一种表演种类,但在大型社火活动中它们往往是以烘托气氛而事先或之后必要出场的内容。久违了的陕西皮影戏,我小时曾多次看过艺人的表演,常被艺人的动情唱腔与剧情起伏所感动得泪水直流,我也多次在痴迷中从荧幕前慢慢地走到演艺者的幕帐内,我也曾与一伙朋友寻找牛皮、打制刻刀刻制皮影与木偶。此时,我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情不自禁地再一次与喜欢热闹的小孩挤进了艺人的幕帐,为那些艺人能手足并使、又唱又敲打的精彩表演拍下了众多珍贵的一瞬。
响亮的锣鼓声与庄丽华兹的唢呐声很快将我们引入到了另一个场景,只见身着彩服的男女有些在划着旱船,走着水步,有些在摇着竹编的木牛竹马,有些赶着布衣制作的陕北小毛驴翩翩起舞,其间还夹杂着走高跷的表演者。滑稽的老太婆、有趣的小丑装扮造型特有地方色彩,这种类型属于步社火,往往将音乐、演唱与表演融为一体,在锣鼓声、唢呐声中能听到合唱、独唱,听着那富有秦川大地上流传的“关中道情”、陕北民歌的腔调,看着那富有三秦大地特色的社火表演,望着涌动在人流中各种手提动物形态的花灯,还有那头上戴着各种花饰的人群,使我即刻就联想到了《大明宫词》影视片中太平公主在元宵节夜晚游长安城的热闹场景。这种气氛没有西方人狂欢节那种疯狂,却在人群与时空中充满了东方陇州人节日特有的喜庆与热烈。这种场景没有市场交易中狡黠的面孔与氛围,却全然是民间传统节日喜庆与祥和的情分。我爱人似乎也被这种古老的艺术所感染,她陶醉在每一个动人心魄的场面里,当我们在痴迷之中追随演出队伍时,万仓局长说,这是陇州的地台社火,也就是在较固定的场地进行表扬的一种类型,诸如那些有配唱曲调及鼓乐的表演是属于竹马旱船社火。
传统中的社火是从喜庆佳节或迎神祭拜活动中发展而来,《礼记》记述西周祭祀活动的仪式大概就是陇州社火的最初内容了。陇州社火两千年来经久不衰,而且成为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当今国内外喜欢中国古文化人们的热捧,成为了陇州人春节时别具特色的精神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展发,缺失了历代与当代有识之士的传承、挖掘和发扬光大,万万是不会有此独特的文化。我爱人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陕西人真会过年啊!万仓局长说,这只是夜社火,又叫黑故事,即晚上演出的节目。真正让你激动不已的社火明天才开始呢。他又一次的“好戏在后头”说法,着实又将我们的胃口吊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正月的十四,晨雾中的寒气还未退去,不到八点钟我们就走向了广场,真正的大型表演十点半才开始,但是,来自各地的人们已经守候到了广场,一大批民警与志愿者也早早在那里维护秩序。来自各乡镇、单位的社火表演队也陆续向广场集中,在那种肃然静穆中大家都在等待着。快到十点半钟时,人群像潮水从四面八方向广场聚拢。四周的楼房顶上、树杈上都爬满了人,不时还看到了许多西方的洋人在人群中出现。这时,我才领悟到很早来到广场的人们的意图,就是为了能有一个理想的观看点,那些久久等待着的目的一是为了热闹高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为参加表演社火的自家人、单位人鼓与欢,或者是为揭开陇州社火神奇秘密从全国而来。
光彩与富丽的后面实际上含有许许多多复杂与坎坷成分,比如,我了解到,在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陇州社火表演中,从来离不开自愿者的投资、群众自发组织、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形式。其中还包含了热心人服务社会、各种群体团结相助、为群体争光的集体意识。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专门从事研究、组织以及化装、服饰制作等方面人士越来越少。每年参与庞大阵容的艺人都散居在全国各地,是社会演出质量提高受到了影响等,但是,这些都没能影响陇州社火每年的演出。当组委会宣布社火大赛开始时,各有特色的社火队伍都以尽显风采的姿态陆续出场啦。声势浩大的锣鼓队节奏激烈,身着统一服饰的男女表演者威风凛凛,大有古代战士出征前助阵鼓手的虎威浩气。马队社火气势不凡,浩浩荡荡载驮着两千年中不同时代的英雄好汉、才子佳人、仙佛僧道、鬼魅精怪,他们手执刀枪棍棒、斧铲鞭锤,或对打抵架、或追逐拉弓、或抚须观书、或仰视苍穹、或斥责奸佞,个个神态自然。高跷社火相对多了些滑稽喜气与欢乐的成分,嘴含烟袋的媒婆,身高约两米,一边行走一边还在向观众挤眉弄眼。一群走高跷的女性一边行走一边还在扭着秧歌。尤其是那名叫背社火,也叫“挈”(qie,抗在肩背上的意思),非常让人揪心,该社火形式利用了当地人生活中一种背柴禾的工具背夹,把表演者背起来,有些背夹上要背两到三个人,这种力量与巧妙之美中透漏着人们对力大无穷背负者身体强壮的赞赏,更多的则是对背负者诚实及有担负精神的敬重。依托现代化工具车辆运载的各种表演,如高芯社火,即是在运载车辆上竖起足有十几米高的高杆上的造型表演,有些还是动态的,如旋转式表演、打秋千方式的表演等,那真是让观者惊奇不已,心惊胆战啊!据说陇州社火有近30多种类型的表演形式,有千余个节目,有200余首社火曲词。现在的社火还创作出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表演方式,如农村奔小康、养殖、健康与青年人爱情、学科学等等有关的表演。从十点半开始至十三点,参赛的社火队伍似乎才露面了一半,从面前走过的队伍少则也足有三千人次了,其中还有各种车辆、马匹。我与爱人被这壮观的场面所震撼,被这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所陶醉,被陕西这块土地上的古老神奇民间艺术所吸引,我们更为三秦大地上人们不断传承优秀文化、不断创造新时代文化的精神所欣喜。看到我痴迷的神情,我爱人问我的朋友,明天是正月十五,那时的陇州社火将会又是怎么一个盛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