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站房静态标识导向系统设计浅析
——以平遥东站标识设计工程为例
2011-08-02于凤凤
于凤凤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和快速旅客运输网的形成,我国将建成800余座功能完善、节能环保、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的现代化新型旅客车站。而在当今,人们的出行频率越来越高,选择乘坐火车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火车站配套设施是否全面而具体的跟进,关系着铁路客运车站的良好形象。旅客车站静态标识导向系统是对建筑空间功能的一种直观诠释,是旅客实现“进站—候车—检票—乘车—出站”这一系统行为的有力保证。此次分析是以大西客运专线平遥东站中间站房为依托,对标识导向系统进行研究,目的是清晰地理解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内容,对车站的人性化服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静态标识导向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在进行标识设计之前,有必要先对静态标识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解,这样能对标识设计起到理论支撑作用,对标识的理解更加清晰透彻。
1.1 标识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只要具有某种符号特征,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就可以称为标识,标识系统则是一切用来传达空间的视觉符号和表现形式。当人和物发生某种关系时,用符号或图形传递信息的方式,都可以称作标识。
而对于铁路客运车站的标识系统而言,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环境中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旅客进出站乘车及使用各类服务设施的各类标识、标志的总称。本文的静态标识导向系统主要研究平遥火车站车站内部、出入口及周边、引导旅客进出站、接站、乘车及使用公共设施的带有颜色、亮度、字体、图形和符号标志的总称,是一种服务于大众的符号文化。
1.2 标识的作用
对于火车站而言,标识的重要作用已经在长期的实践中展现出来。标识虽不能解决建筑设计的某些缺陷,但可以将难以实现的客流组织成为可能,承担着优化和组织旅客行进方向的重要任务,是建筑空间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静态标识导向设计的第一目的是功能性,而功能性的主要特点是旅客乘坐火车这一行为中的引导作用。标识系统的设计要帮助人们认识空间的形态和作用,使旅客快速识别行进的方向,消除心理上的陌生感和焦虑感,缩短乘车时间并提高换乘效率。
2 静态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的影响因素
平遥东站是大西客运专线的一座中间站房,建筑面积2 576 m2,坐落在山西旅游名城平遥市。整个车站为线平式站房,站房最高聚集人数设计为500人(图1)。下面依托本站建筑进行分析,首先找出对标识系统设计有影响的因素。
图1 平遥东站建筑外观效果图
2.1 站房使用人群的特征分析
车站建筑的主要使用人群是旅客,旅客本身是各部位功能实现的主体,标识设计要方便出行的旅客,建立无“停滞”的旅客秩序。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旅客本身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特征,使标识设计的前期工作更加充分。用户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客流特点和旅客个体特征。
2.1.1 车站客流分析
平遥火车站规模较小,人员构成相对简单。到达车站的旅客按照所需服务不同主要分为进站旅客、出站旅客和换乘旅客。每种客流特点如下。
(1)进站客流
进站客流主要指进入火车站房到上车之间的行为活动,以进站候车的人流最大,且停留时间最长。这类客流活动较多,在候车过程中最为突出,可能伴随购票、问询、购物、就餐、行包托运等多种活动,对标识的使用率也最高。
(2)出站客流
这类客流人员密集度高,行走速度快,同时疏散速度也快,对标识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
(3)换乘客流
在平遥东站设计系统中,由于站房规模较小,实现换乘不同交通工具的空间较少。主要包括到站房外进行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等的换乘。这部分客流在换乘过程中可能出现购物、就餐等行为,对服务类标识的使用频率较高。
2.1.2 旅客个体特征
旅客的个体特征也是标识设计的基础,标识所服务的对象是所有旅客。由于个体的年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的不同,使旅客在站内对导向标识相关的行为分为以下3种方式。
(1)自主行为
这类人多为平遥市本地居民,对火车站的环境比较熟悉,在没有任何标识引导的情况下同样行走自如,同样了解在哪里购票,哪里进站,哪里检票,对于标识的依赖性较小。
(2)被动行为
这类人多为到平遥旅游或办公的外地游客、商务人士以及平遥本地不经常出入火车站的人,需要根据标识的引导才能完成整个乘车过程。标识设计要着重考虑这部分人的需求,尽可能丰富标识的最佳引导作用。
(3)从众行为
这部分人是既不熟悉环境又不依靠标识引导的人群,大多是随波逐流,以进站检票和出站过程最为明显。特别在人流不集中时活动会受到制约,且行动带有一定盲目性。
2.2 建筑的功能空间
2.2.1 组成分析
平遥东站是客运站房的中间站房,内部包含各种功能,站房面积虽小但功能齐全,有各种满足旅客需要的空间(图2)。这些复杂的功能性导致车站内部空间与流线相对复杂,这需要标识来解决空间的复杂性与使用者的方便性这一矛盾。总之,对站房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设计标识,使复杂的环境简单化、杂乱的系统有序化。标识只有与这些区域分析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真正方便旅客的出行。
2.2.2 流线分析
图2 平遥东站站房一层功能区域划分(单位:mm)
流线设计其实是为了旅客较容易且快速的实现客站内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转换,完成从进站到检票再到上车的行程。有了流线分析的成果后,标识可以依托流线方向安排关键节点的标识导向,便于旅客可以顺着流线上的标识顺利到达目的地。标识位置是否合理,决定着空间内部流线是否清晰明确。
根据客流的组成,现将平遥东站分为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2种,由于平遥东站不属于枢纽工程且站房规模较小,所以在此换乘流线暂不做讨论。
(1)进站流线
平遥东站的旅客进站流线以普通候车人员为例,主要有2种:(1)直接进站,后上车。(2)先买票,后进站上车。通过对站房平面图的分析,可以大体总结出进站流程(图3)。由于火车停靠位置的不同,所以导致上站台的途径也不同,图中灰框部分的上站台有2种通道,一种检票后直接通过候车厅进入基本站台;第二种检票后下地道进入2站台。
图3 普通旅客进站上车流线分析
(2)出站流线
平遥东站共两台四线,出站流程为列车到站下车、出站检票,后选择交通方式乘车离开,流线比较简单。通过对站台和地道的分析,大体总结出站流程(图4)。
图4 旅客出站流线分析
流线分析是标识设置位置的基础,标识设计应根据流线的走向,注重标识在转角处的设计与连贯性设计,最终使旅客顺利到达目的地。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空间布局的差异性,在平遥东站的流线走向过程中,呈现了其他空间功能,例如卫生间、饮水处、警务值班室、补票处等服务类空间,标识设计要同样考虑这些部位的标识设计。
3 标识在空间中的规划布置
有了前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加之平遥东站的现实特点,在站房平面布置的基础上将静态标识的种类按照相关规定规划为以下几种:进站类标识、出站类标识、服务类标识以及警示类标识4大类,并初步形成了所有公共空间的标识布点图(图5)。在旅客活动的每一阶段,标识都应提供导向类标识、定位类标识、咨询类标识、服务类标识以及警示类标识,这样可以使复杂的空间信息变得简单而清晰。
4 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要素
对标识的种类有了清楚认识之后,下面分析标识本体的设计要素。标识设计涉及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美学等多种学科,为了与现代化的平遥东站相配套,标识系统的设计也要标准化,统一化,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4.1 色彩标准设计
色彩是人们视觉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元素,是标识形成系统性和易识别性的重要方法。按照铁路导向标识系统的色彩要求,进站类标识的图底统一采用使人感到稳定的蓝色;出站类标识的图底统一采用环保、安静的绿色;服务类标识的图底统一采用简洁明快的灰色(图6)。
4.2 字体的设计和图形的表达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导向图形逐步向国际化迈进,用图形来表达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它可以消除语言、习俗的障碍,超越国界,帮助不同国家或种族的人们进行有效交流。平遥东站的标识设计按照行业的相关标准,统一采用图形、中文、英文和箭头相结合的形式,颜色采用白色为主色(图6)。根据研究,标识的字体选择应选择识别性好的,例如中文汉字统一采
图5 站房一层标识布点(单位:mm)
用汉仪中简黑,这种字体容易被人识别,笔画粗细一致,结构方正,比较符合人们的识别习惯。
图6 标识色彩与字体设计
4.3 标识的安装位置和尺寸
标识的安装位置和尺寸是静态标识导向系统的重要技术参数,是旅客能否准确、清晰得到标识导向作用的关键所在。平遥东站标识的尺寸和位置设计是根据铁路行业相关标准逐一确定的。
4.3.1 标识的位置确定
标识位置的选择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要符合人性化要求,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布置合理,定位准确。以平遥东站出入口的标识为例,标识位置做到了不破坏站房的统一风格和站房的使用功能,准确告知了旅客进站口、出站口、售票处的位置。
(2)标识的位置要富有秩序性。秩序性是指在考虑使用需求和建筑空间秩序的前提下,标识要放在视觉的突出位置且形成一定的规律性。平遥东站站房内部的主要服务类标识定位在空间入口的门洞上方,高度大部分为600 mm,宽度根据门洞的大小而有不同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3)标识设计要保持连贯性。平遥东站的标识设计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例如旅客进出站地道的标识设计,在地道转角和上下楼梯部位都有不间断的提示信息,使旅客在到达站台或出站口的行程不会“停滞”。因为平遥东站进出站需共用一个地道,流线复杂,所以标识的连贯性显得尤为重要。
4.3.2 标识的尺寸设计
标识本身既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还要考虑与旅客的视线和视角的关系,将标识的间距和高度与建筑空间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标识牌自身的信息包括图形、文字和箭头等细部尺寸,这些信息也要与标识整体的尺度结合,做到比例合适,信息内容合理(表1)。以平遥东站的站名设计为例,因为有站房景观广场的存在,当人站在广场上较远距离时就需要识别标识,距离越远标识尺寸越大。经计算,景观广场的最外边缘距离站房主入口将近80 m,所以将站名设计成高3 m,字与字的间距为1.4 m,基本满足广场内外旅客视线的使用要求(图7)。
表1 一般情况下视距与标识尺寸关系
标识设计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设计程序复杂。除上述设计要素外,还包含其他要素,例如标识的安装方式。平遥东站的标识安装方式主要包括:贴附式、吊挂式、复合式、柱立式,本站的这些方式是根据不同的位置和空间特点而具体设计的,可以满足旅客的正常使用。
5 结语
通过对标识导向系统的分析,发现标识表面上是为乘客提供导向和信息作用,但实质是车站人流组织的反映,在车站中承担着“无声的警察”的作用。标识系统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铁路客运的运营效率。一套系统、合理并且科学的静态标识系统,既可以改变一座火车站的环境,又能将客运站管理水平以友好热情、服务周到、组织合理、简单高效的方式向公众展示。这就要求标识设计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可以形成整套成熟的工程设计系统。而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对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站房标识系统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运输局.铁路旅客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GB/T 10001.1—2006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S].
[4]GB/T 10001.10—2007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0部分:铁路客运符号[S].
[5]GB/T 15566.3—2007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第3部分:铁路旅客车站[S].
[6]GB/T 20501.1—2006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第1部分:图形标志及相关要素[S].
[7]GB/T 20501.2—2006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第2部分:文字标志及相关要素[S].
[8]GB/T 16903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标志用图形符号[S].
[9]TB10074—2007 铁路旅客车站客运信息系统设计规范[S].
[10]铁路旅客车站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11]郑 健.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12]陈 军.《铁道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50226—2007)主要内容解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8(6).
[13]滑 蓉.铁路旅客车站标识导向系统研究[J].中国铁路,2011(1):65-86.
[14]陈立民.城市交通设施与导向标识设计[J].装饰,2006(6):111-112.
[15]王 璇,杨春立,杨立兵.国内外轨道交通车站标识系统的比较研究[J].地下空间,2004(B12):677-683.
[16]韩艳欣.大型客运站旅客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