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药治疗失眠症60例疗效观察
2011-07-30买买提艾力努尔买买提吐尔洪阿西木海如拉穆萨
买买提艾力·努尔买买提 吐尔洪·阿西木 海如拉·穆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失眠(insomnia)是指睡眠的始发 (sleep onset)和睡眠维持(sleep maintenance)发生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白天困倦乏力、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早醒,或寐而不酣,时醒时寐,重则彻夜不眠。WTO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约有27%的人遭受睡眠病症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治疗失眠症制剂益脑吾斯提库都斯糖浆为我院临床使用悠久、疗效显著及针对性强的医院制剂,它以薰衣草、铁线蕨、白芍、牛舌草、甘草、小茴香、芹菜子、蜀葵子、天山堇菜、玫瑰花、葡萄干、破布木果为配伍组方,清除体内多余黏液质,益脑安神。用于头痛,忧郁,癫痫,神经衰弱性失眠。为了进一步确定临床疗效,进行本次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1月住院诊断为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范围24~70岁,平均45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7.31天;病程5年以上10例,1~5年11例,小于1年9例。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范围22~59岁,平均39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9.63天;病程5年以上4例,1~5年20例,小于1年6例。两组均经内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吾斯提库都斯糖浆:口服,1次30ml,1日3次;加高孜班蜜膏:口服,1次10g,1日3次。(联合用药)
2.2 对照组:高孜班蜜膏:口服,1次10g,1日3次。
2.3 两组疗程均在14d为1个疗程。
2.4 睡眠障碍分级:采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公式对睡眠障碍分级: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根据WHO最新颁布的睡眠检测法,睡眠治疗分为ⅴ级,Ⅰ级:睡眠率70% ~80%为正常睡眠;Ⅱ级:睡眠率60% ~70%为睡眠困难;Ⅲ级:睡眠率50% ~60% 为轻度睡眠障碍;Ⅳ级:睡眠率40% ~50%为中度睡眠障碍;Ⅴ级:睡眠率30%~40%为严重睡眠障碍。
2.5 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75%,可停服安眠药;(2)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65%,可停服安眠药;(3)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55% ,基本停服安眠药或药量减少;(4)无效:症状同前,睡眠率<40%,不能停药。
3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7例,总治愈率53.33%;疗程最短 8d,最长 30d,平均 17d。
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总治愈率26.66%;疗程最短7d,最长38d,平均19d。
表1两组失眠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为53.33%,对照组的26.66%,对失眠症治愈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观察结果表明,吾斯提库都斯糖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确切。
4 讨论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失眠症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但上述结果表明治疗组联合用药对失眠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维吾尔药在治疗失眠方面有其特殊的优势,具有快速诱导睡眠,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清醒后无宿醉效应,对精神运动和记忆的影响小,不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停药后反跳症状基本没有的特点,未见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1]世界卫生组织.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3-145.
[2]王彦恒.实用中医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98.
[3]潘集阳.睡眠障碍临床诊疗[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31-33.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187.
[7]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94.
[8]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9]赵忠新,张红菊,黄流清.失眠的治疗药物及其使用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11):851-856.
[10]赵忠新、潘集阳、季建林,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