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肥对毛竹生长量和秆形的影响

2011-07-30金晓春金爱武宋艳冬柴红玲吴林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毛竹胸径样地

王 宏,金晓春,金爱武,宋艳冬,柴红玲,吴林森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2.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丽水323000;3.浙江农林大学 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临安311300)

竹林在中国森林资源组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绿色的金矿”[1]。根据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中国现有竹林面积 538.1万hm2,占森林面积的2.75%,其中,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面积为386.83万hm2,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71.89%[2],是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竹种之一。相对于林木而言,竹类植物有其特有的生理习性。毛竹笋在出土3~5 cm时就停止横向生长,45~60 d后完成高生长,此后不再长高或长粗。由于毛竹生长快,营养消耗大,容易造成林地养分匮乏,竹林生产能力下降。目前,施肥作为提高竹林生产力最重要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竹林经营过程中[3-6]。秆形是评价竹种材性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7]。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周芳纯[8]就对毛竹秆形结构进行了研究;汪阳东[9]综述了竹子秆形生长和变异规律的研究进展;汪阳东等[10]研究了气象因素对毛竹秆形生长变异的影响;谢芳[11]研究了海拔对毛竹节间性状的影响;蓝晓光[12]研究了土壤温度对毛竹冬笋、春笋高生长的影响;林新春等[13]等建立了苦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秆高的数学模型。笔者选择以不同施肥模式长期经营下,林地生产力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的毛竹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毛竹的生长量及竹秆形态变化,探讨施肥对竹林生产力及秆形结构的影响规律,为竹林合理施肥及立地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市,地理坐标为 27°42′~28°20′N,118°42′~119°25′E。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7.6℃,平均降水量为1 645.4 mm,平均蒸发量为1 412.7 mm。土类以红壤、黄壤为主。龙泉市是中国毛竹自然分布中心区之一,毛竹林面积达3.67万hm2,位居浙江省县市第2位。

1.2 生物量调查

采用农村参与式评估法(PRA),对浙江省龙泉市80户农户毛竹林经营状况进行调查。根据类型多样性和区域代表性的原则,在小梅镇、竹乡和小黄南镇,建立以材为主两用林20 m×30 m标准样地38个(坡度小于30°)。样地施肥状况见表1。各样地内的毛竹进行每株检尺,记录各株的竹龄、胸径。

表1 样地施肥状况表Table 1 Fertilization scheme of the research sample plots

1.3 秆形结构调查

1.3.1 测量株的选择 选择模式施肥、不施肥毛竹林样地各7个,样地立地条件相近,立竹密度相近(差别控制在5%之内)。根据每株调查的结果,计算各样地的平均胸径,以平均胸径作为选择样竹的依据。在各标准样地所在的林地中选取3年生标准竹5株进行调查。标准竹之间的距离要大于15 m。采用伐倒标准竹方法测量。

1.3.2 秆高与枝下高测定 测量标准竹出土第1节间下端秆环处至梢部直径为2.5 cm处竹秆的长度作为秆高。标准竹出土第1节下端秆环处至毛竹第1盘枝箨环处作为枝下高。

1.3.3 节间长测定 采用“五节法”[8],在毛竹出土处节用记号笔标记,依次向上每5节作为1个节段,编号1,2,3,…。测各节段的长度和中央直径。

1.3.4 秆质量、壁厚的测定 竹秆采用“10段法”[14],按长度分成10等份,并从基部开始按顺序编号,测量各段的长度、质量及各竹段基部的壁厚。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对毛竹胸径的影响

施肥对毛竹平均胸径的影响见图1。由图可知,推荐施肥模式下毛竹平均胸径值较大。平均胸径I度>Ⅳ度>II度>Ⅲ度。在林分管理中,I度 ∶II度 ∶Ⅲ度 ∶Ⅳ度调控在 4∶3∶3∶1。推荐施肥样地的I度新竹平均胸径值较不施肥处理I度新竹大。经统计,推荐施肥样地的毛竹平均胸径为11.15 cm,比不施肥对照增加了4.59%。这表明5月初对竹林进行施肥管理能提高毛竹的胸径。同时,经Duncan’s多重比较,在相同人为因素下,推荐施肥竹林平均立竹密度2 970株·hm-2,比不施肥对照毛竹林平均立竹密度提高了930株·hm-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施肥提高了林地的立竹密度和胸径,促进了林地的生产力。用林分蓄积量进行立地质量评定的方法来判断,推荐施肥林地的立地质量则要明显优于不施肥林地。

图1 不同施肥处理下毛竹胸径变化Figure 1 Moso bamboo DBH variations with th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2.2 施肥对竹秆高度和节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推荐施肥及不施肥林地的秆高分别为12.39 m和12.67 m,两者无显著差异,以胸径为协变量对各参数进行校正(各参数都通过了方差齐性检验),校正统一胸径为10.97 cm后,发现推荐施肥毛竹秆高为12.45 m,对照的秆高为12.88 m,两者也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推荐施肥毛竹的枝下高、总节数、枝下节数都极显著的下降了,其中枝下高比对照下降了17.3%,这可能与枝下节数有关。数据表明:秆高是较稳定的指标,不受立地条件的影响,但立地条件好的施肥林地中枝下高、竹节总数和枝下节数会显著降低。

表2 不同施肥处理下毛竹高度和竹节数量的变化Table 2 Moso bamboo variations in height and number of nodes with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2.3 施肥对竹节节间长度的影响

毛竹在出笋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以5节为一个节段进行发育和生长。对毛竹节间长度即采用五节法进行,即从毛竹基部开始到小头直径2.5 cm处每5节为一个节段,编号分别记为1,2,3,…。

以胸径为协变量,各节段长为因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统一胸径到10.97 cm的节段长度(图2),可以明显看出,毛竹节段中部长,基部和梢部短,第6节段(26~30节)最长,均值是175.21 cm。以节段号为自变量,节段长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种曲线拟合,发现均以二次曲线函数拟合效果最佳,P<0.000 1,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合方程分别为:推荐施肥y=11.982 5+50.207 1x-3.966 1x2,R2=0.984 9; 不施肥 y=3.272 3+52.656 9x-4.1443x2,R2=0.993 1。

以“五节法”比较施肥林地与不施肥林地的节间长度,发现施肥林地毛竹1~5段比不施肥长,平均比不施肥的长2.4%,而6~9段平均比不施肥的短2.2%。显著性检验表明,施肥对毛竹的节间长度无显著影响。

2.4 施肥对竹秆质量分布的影响

秆质量是毛竹生物产量的反映,是主要的经济指标之一。毛竹的秆质量受胸径影响较大,两者呈二次曲线变化[4]。为了研究施肥对秆质量的影响,对胸径和秆质量进行协方差分析,校正胸径统一到10.97 cm,发现施肥的秆质量为28.00 kg,比不施肥毛竹轻6.8%,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P=0.036 0<0.05)。这表明在毛竹胸径大小同样的情况下,立地条件好的竹林的毛竹单株生物量相对较少。

图2 不同施肥处理下毛竹节间长度的变化Figure 2 Variation of in-between node length with th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表3 不同施肥处理竹林的竹秆质量变化Table 3 Moso bamboo variation in culm weight with th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根据毛竹分段质量,可以鉴别毛竹秆生物产量的分布规律、竹株各段纤维程度。将竹秆按长度平均分成10段,从基部向上编号1,2,3,…,10,称取每段质量(图3)。

由图3可以发现推荐施肥与不施肥毛竹的竹秆质量分布相似,基部第1段质量最大,竹段越高质量越小,各段间变幅大体一致,即通体均匀下降。以段号为自变量,段质量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种曲线拟合,发现以指数对数曲线函数拟合效果最佳,P<0.000 1,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合方程分别为:推荐施肥y=-2.657 lnx+6.902 1,R2=0.996 7;不施肥:y=-2.653 lnx+6.892 3,R2=0.996 6。由模型曲线可以看出,立地条件的好坏不影响竹秆质量分布。

2.5 施肥对竹壁厚度的影响

以高度(x)及对应高度的平均竹壁厚度(y)做散点图(图4),可以看出:毛竹竹壁厚度自基部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中竹秆0~1 m内壁厚急剧下降,之后下降的幅度逐渐减小,施肥和不施肥的壁厚变化规律相同。经协方差分析表明:施肥和不施肥的壁厚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立地条件对毛竹竹壁厚度没有影响。将高度(x)和竹壁厚度(y)的关系用多个函数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发现Morgan-Mercer-Florin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经拟合度检验,显著水平P<0.000 1,达到极显著。模型曲线见图5。曲线模型如下:推荐施肥 y=(1.90 × 3 610.23-2 411.56x0.30695) /(3 610.23+x0.30695),R2=0.995 3; 不施肥 y=(1.91 ×3 709.84-2 452.97x0.30671) /(3 709.84+x0.30671),R2=0.998 2。

2.6 施肥对毛竹削尖度的影响

以胸径为标准,将其他高度处的秆径与胸径之比称为相对直径,相对直径随相对高度的变化曲线反映竹子尖削度的大小。分别根据各样地毛竹平均的相对直径(y)—高度(x)的散点图(图5),用多种曲线进行拟合,发现以直线模型拟合度较好,拟合结果为推荐施肥y=-0.067 4x+1.105 7,R2=0.997 9;不施肥 y=-0.068 7x+1.103 8,R2=0.998 2。

根据曲线模型,可以通过测量毛竹的胸径来计算任意高度的直径。由图5和模型斜率可以看出,施肥没有明显改变毛竹削尖度。

图3 不同施肥处理下毛竹竹秆质量的分布Figure 3 Moso bamboo distribution of culm weight with th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图4 毛竹竹壁厚度随高度的变化Figure 4 Moso bamboo culm wall thickness variation with the height

图5 毛竹相对直径随高度的变化Figure 5 Moso bamboo variations of relative diameters with the culm height

3 结论与讨论

林木养分的积累与分配是养分元素生物循环的重要环节,养分元素的利用直接影响生产力的高低,并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15-16]。本研究表明:在相同林分密度及胸径下,施肥经营的竹秆的质量比不施肥毛竹下降了6.8%,但从长期经营过程来看,施肥增加了胸径大小,因此,对于整个林分而言,生物产量随着施肥年限的增长而有所上升,合理的施肥能提高林地生物产量,促进林地生产力,改善立地质量。

相同的竹林密度下,胸径相同的毛竹其秆高、材质量分布、壁厚和削尖度等都是较为稳定的指标,受施肥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胸径建立与节间长度、材质量分布、壁厚和削尖度的函数关系来反应毛竹的竹杆形态。

[1]邓旺华,范少辉,官凤英,等.中国竹林生态定位站布局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9(3):17-21.DENG Wanghua,FAN Shaohui,GUAN Fengying,et al.Distribution of chinese bamboo forest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s [J].For Resour Manage,2009(3):17-21.

[2]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资源报告——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金爱武.现代毛竹培育技术及其传播:问题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陈志阳,姚先铭,田小梅.毛竹材用林施肥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回归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166-169.CHEN Zhiyang,YAO Xianming,TIAN Xiaomei.The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fertilization and the output,the economic benefit in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 culm-producing [J].Chin Agric Sci Bull,2009,25(18):166-169.

[5]徐筱雯,崔会平,金爱武,等.毛竹林模式施肥生态效应评价[J].浙江林业科技,2008,28(1):38-42.XU Xiaowen,CUI Huiping,JIN Aiwu,et al.Evaluation of ecology impact of bamboo forest with model fertilizing[J].J Zhejiang For Sci Technol,2008,28(1):38-42.

[6]郭晓敏,牛德奎,范方礼,等.平衡施肥毛竹林叶片营养与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回归分析[J].林业科学,2007,43(增刊 1):53-58.GUO Xiaomin,NIU Dekui,FAN Fangli,et al.Regression analysis of leaf nutrition,soil fertility and output in bamboo forest of balance fertilization [J].Sci Silv Sin,2007,43(supp 1):53-58.

[7]苏文会,顾小平,岳晋军,等.大木竹秆形结构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1):98-101.SU Wenhui,GU Xiaoping,YUE Jinjun,et al.Study on the structure of culm form of Bambusa wenchouensis[J].For Res,2006,19(1):98-101.

[8]周芳纯.毛竹秆形结构的研究[J].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1(1):16-24.ZHOU Fangchun.Study of the culm form of moso bamboo [J].J Nanjing Technol For Prod,1981(1):16-24.

[9]汪阳东.竹子秆形生长和变异的研究进展[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4):91-98.WANG Yangdong.Current research on bamboo culm form [J].J Bamboo Res,2001,20(4):91-98.

[10]汪阳东,韦德煌.气象因素对毛竹秆形生长变异的影响[J].竹子研究汇刊,2002,21(1):46-53.WANG Yangdong,WEI Dehuang.The effect of weather factors on the culm growth of moso bamboo[J].J Bamboo Res,2002,21(1):46-53.

[11]谢芳.毛竹节间性状及其海拔效应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1):86-92.XIE Fang.A study on the main internode characters of moso bamboo and its altitude effect[J].Acta Agric Univ Jiangxi,2002,24(1):86-92.

[12]蓝晓光.土壤温度对毛竹冬笋-春笋高生长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0,7(4):22-28.LAN Xiaoguang.Effects of soil temperature on the winter and spring shoot elongation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J].J Zhejiang For Coll,1990,7(4):22-28.

[13]林新春,方伟,俞建新,等.苦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2):168-171.LIN Xinchun,FANG Wei,YU Jianxin,et al.Biomass models of organs of Pleioblastus amaru [J].J Zhejiang For Coll,2004,21(2):168-171.

[14]吴炳生,江鸿跃,聂勇,等.料慈竹杆形结构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21(4):59-62.WU Bingsheng,JIANG Hongyue,NIE Yong,et al.Study of the culm structure of Bambusa dislagia [J].J Nanjing For Univ,1997,21(4):59-62.

[15]彭龙福.不同立地条件楠木人工林养分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2):10-15.PENG Longfu.Study on nutrient elements of Phoebe bournei plantation in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J].J Fujian For Sci Technol,2008,35(2):10-15.

[16]项文化,田大伦,闫文德,等.第2代杉木林速生阶段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生物循环[J].林业科学,2002,38(2):2-8.XIANG Wenhua,TIAN Dalun,YAN Wende,et al.Natural elements distribution and cycling in the second rotation Chinese fir plantation at fast-growing stage [J].Sci Silv Sin,2002,38(2):2-8.

猜你喜欢

毛竹胸径样地
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载畜量调查
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的效应
武汉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种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研究
额尔古纳市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储量研究
五常水曲柳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15 年生鹅掌楸林分生长差异性研究
节骨草和毛竹苗
BAMBOO BOUNTY
寒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