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十年,光伏是谁的游戏?

2011-07-28周夫荣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11年13期
关键词:多晶硅尚德薄膜

周夫荣

光伏产业从一出生就是企业家的进取精神、地方政府的补贴支持以及资本市场的宠爱相结合的产物,它甚至与风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一起被描述为这个能源匮乏时代的救星。

33年前,日地太阳能率先开启了光伏产业的大门。其后,便是二十多年的沉寂。

直至2005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登陆纽交所,其董事长施正荣戴上了中国新首富的桂冠。从这一年开始,光伏行业像当年的互联网行业一样,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诞生一个又一个英雄以及他们传奇的造富故事。一大批高悬新能源广告牌的光伏生产基地,在各条主要高速入口处彰显着它们与众不同的身份。

神话不断升级。六七年前,中国市场突然爆发的需求造成全球多晶硅价格暴涨。为保证粮草,国内企业慌乱中纷纷与国外签订多晶硅供货协议。这种汉匈和亲式的协议不仅蚕食着中国企业的利润,中国还因粮草命脉依靠他人而备受挟持。

这样的协议为蹒跚成长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条快速壮大的粮草来源。然而,当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时,“和亲”却绑住了中国光伏企业的手脚。不到一年,多晶硅的价格从每千克近500美元陡然下降到55美元。市场的风云突变让这个依靠“打激素”壮大起来的行业措手不及。在金融危机中至少有3/4光伏企业倒闭歇业,其中因签订多晶硅供货协议倒塌的企业不在少数。

也是在六七年前,由于多晶硅市场的极大空白引发了国内企业蜂拥涌向产业上游,进入这个产业中资本攻坚竞争难度最大、成本最高的环节。多晶硅产业成为全国最热的新兴产业。2004年中国尚仅有一家多晶硅生产厂家。2005年,国内第一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在洛阳中硅建成投产,这一年成为中国多晶硅元年,也是中国光伏产业元年。仅仅三年后,中国多晶硅的总产量就达到1000多吨,中国开始超过欧洲和日本,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第一生产大国。2008年多晶硅的增速高达300.8%。

潘多拉魔盒中装着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当然,最后还有希望。光伏产业发展之路上,一直背负着污染,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料三头在外,恶性竞争及其带来的低质量、低毛利三大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业内专家和企业家的话语掷地有声。

多晶硅专家、中科院院士王占国认为:“中国现有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多晶硅生产产生的副产物回收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说:“有些国有企业的技术也不先进,甚至是很落后的。整体来看,国内企业在这个领域的研发工作不够扎实。”

前上海交大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教授崔容强说:“光伏污染引起重视是好事,但国际社会如果是出于环保担忧,他们应该深入一线帮助中国企业解决问题并开放技术,而不是打击中国的光伏产业。”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说:“在未对技术、资源、人才、市场和竞争优劣势等发展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地扩大产能,肯定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应谨慎而为。”

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说:“你看看富士康的毛利水平就知道了。实际上,这个行业与代工业还是有可比性的。”

英利首席战略官马学禄说:“光伏行业的高毛利时代结束了。这是一种挑战,企业靠投机解决不了问题了,只能靠一招一式,扎扎实实地抓技术、抓人才、抓产品。”

不能不说,中国的光伏产业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我国目前使用的太阳能发电量仅占世界总量的5%,这与政府尚未落实太阳能发电上网价格有很大关系。这种不对称再与近几年官方统计所称的“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量在全球约占90%”相比,似乎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光电入网价格一天不定,国内市场便一天难成气候。中国一直在试图通过模仿国外的屋顶计划来开拓国内市场。

屋顶计划是德国率先推出的。德国在2000个民居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荷兰、日本也都相继推出了类似的计划。时至今日,日本已有50万户家庭安装了太阳能屋顶系统。而且早在6年前,政府就结束了对屋顶系统的补贴,因为当时日本的光伏产业已经完全具备了和其它电源竞争的能力。日本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对太阳能技术的开发和后续部署上持续的公共投资。

而在中国,以金融中心上海为例,为配合世博会的召开,上海市在2003年筹备了一项叫做“十万屋顶计划”的工程,初步规划每户家庭的太阳能发电能力达3000瓦,这项工程完全投入使用将产生30万千瓦的电力供应。甚至有人畅想在30年后,把太阳能屋顶计划普及起来。然而几年后,十万屋顶仅剩一家。

上海并不是孤例。目前国内只有江苏省出台了光伏发电固定电价政策,规定2009~2011年的入网价格分别是2.15元/度、1.7元/度和1.4元/度。其它所有省市都未固定光伏发电入网价格。

其实,光伏企业对光电入网充满了憧憬,他们一直在追求光电和火电成本的持平。两年前,尚德、赛维等13家光伏企业在洛阳签署了《洛阳宣言》,誓称要在2012年将光伏发电成本降至1元/度。今年已有企业宣称发电成本已经降至0.8元/度。

光伏产业未来的主旋律已影影绰绰,模糊可见。多晶硅权威专家、中科院院士王占国指出未来的主导是薄膜太阳能。何祚庥说:“聚光太阳能发电将会成为晶体硅、薄膜电池的替代者。”

薄膜太阳能可望大幅度降低材料消耗和成本,必定是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很难现在就实现产业化。至少未来10年内,光伏产业的主导还会是晶硅太阳能。而薄膜太阳能要成为主导取决于四点:转换效率达到30%;成本低;原材料丰富;环境友好无污染。然而,中国光伏企业达到这四点很难,尤其是转换效率这一点就足以卡死所有企业。

2010年11月初,无锡尚德在上海投产了一家新的晶硅电池生产厂。这家工厂原本是尚德用来生产薄膜电池的,尚德曾计划在2010年形成400MW的产能。然而,2009年尚德上海薄膜厂的产量只有20MW,而同期尚德的晶硅电池的产量却高达704MW。2010年,施正荣索性改弦更张,把薄膜电池厂改成晶硅电池厂。国内第二大光伏企业英利在10年之内也将不会涉足薄膜领域。

不过,在正泰太阳能总经理杨立友看来,尚德的选择并不等于这个行业发展的趋势。杨立友和施正荣一样有过多年薄膜太阳能研发经验,这位李政道的博士研究生说:“转化率的技术突破是迟早的事。”因此他带领正泰太阳能坚守薄膜路线。而过江之鲫中,竟然还有一家从事光盘装备制造的企业。2010年,这家名叫宏威数码的公司在东莞投资130亿元做薄膜太阳能项目,并已开始运行量产。

回望来路,1986年国家计委在农村能源“1986~1990年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列出了《太阳电池》专题,光伏产业才缓慢起步。2004年以来,我国的光伏产业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光伏制造业已经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然而,中国的光伏产业给中国带来的是出口大国、使用小国,生产大国、盈利小国的扭曲形象。中国光伏产业甚至和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一样,正在沦为世界光伏产业的代工厂。

可以肯定的是,光伏行业的高毛利时代结束了。然而即便如此,未来几年这个产业必定会迎来一场大繁荣,以及繁荣背后的种种问题。对于光伏企业来说,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只有那些能够把握国内市场且有长远发展规划的企业才会笑到最后。

猜你喜欢

多晶硅尚德薄膜
不得随意弃置、掩埋、焚烧农用薄膜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一
尚德机构2018财年Q2净收入4.818亿元,净亏损2.718亿元
我国多晶硅历尽千帆砥砺前行
“不知疲倦”的仿生智能薄膜问世
变压吸附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中的应用
多晶硅的高重频皮秒脉冲激光损伤研究
挣钱不易
农膜保管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