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大讲堂 8挑起危机时代大梁
2011-07-28
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人群,这批人的人格特征和素质是什么就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企业家精神中,深刻地蕴含着: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民族精神。正是这样七种精神,构建了一个活生生的企业家人格特质。
巨人失败后的成功
1997年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媒体地毯式报道了巨人的财务危机。此后不久,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巨人集团名存实亡,但一直未申请破产。
失败之后的史玉柱,并没有如大多数的失败者那样从此销声匿迹,也没有像一些把生命与失败联系在一起的人那样选择轻生。相反,他仍然相信自己还能站立起来。眼前的失败,造成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而且巨人大厦就算在当时公司内部资金流极不正常的情况下,也只需要再咬咬牙就能挺过去。
不过,这个时候的史玉柱,的确是举步维艰。但令人感动的是,巨人虽然倒下了,核心高管们却都愿意留在他的身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没有薪水 ,用库存的领带作为工资。
大丈夫要懂得能屈能伸,要会抓住机会,借力打力。史玉柱在这个时候,选择帮助朋友的公司运作,一是可以缓解自己公司当下举步维艰的经济困境;二是可以借朋友的公司,迅速回到市场,为自己的东山再起埋个伏笔。很多创业者,往往思路不够开阔,总觉得自己失败了,输了,就没有脸去面对朋友的帮助。也死要面子,觉得这样自己就特爷们儿。其实,这是天大的悲剧 ,是大脑一根筋的临床表现。
人这一生,无论有多大的成功,都是不断由朋友和亲人帮助着过来的,特别是在外面创业。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朋友给你塞点生活费,或者要你去他公司帮帮忙,这些都是一种发自真心的朋友之情的表现。人在失意的时候,能有朋友 这样慷慨相助,好比冬天里的一把火,还给你留一堆炭,也算是一笔财富了。
从心理学上讲,史玉柱是一个内心大胆、比较有市场雄心、战略素养极高的一个人,或者说,他希望自己是这样一个人。同时,他也向往能有毛主席那种雄才大略,寻求挥斥方遒的感觉。从史玉柱在成为“首负”之前,曾多次大胆地给巨人大厦加楼和把自己的全国推广队伍以部队编制进行布局,我们可以看出,在史玉柱的意识形态里,商场就如战场,他已经不再把自己当做一个老板、一个企业家,而是一名战略家、一名指挥官。
现在我们来看他失败时的战略,显然,各路队伍一下子同时向市场推出那么多款产品,后方的产品线一混乱,各路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管理也必然混乱,加上没有清晰的产品路线,致使市场上的保健品鱼龙混杂。同时,由于分散出击, 各个产品的销售就不太理想了,没有主推的产品,精力分散,销售额提不上去,品牌布局难以实现。加之又盲目地把巨人大厦作为一项疯狂的房地产项目,釜底抽薪式地盖楼,让资金陷入困境,最终导致了巨人的失败。显然,这是很明显的 “大跃进”作风。每个人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失败,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是没有失败过的。
创立实业任重道远
“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1940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14岁。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 ,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等“窍门”。
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如是。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做是自己的事业。”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18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
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1950年,22岁的李嘉诚终于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当时,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7000港元,实不足以设厂。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
创业五年后,“长江”逐渐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型塑胶花厂。李嘉诚被行内人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雅号。而李嘉诚租用的那所厂房的业主也趁机把租金大幅度提高,这反而促成了李嘉诚自建物业的决心。
1958年,他投得北角英皇道的地皮,兴建一幢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留下数层自用,把其余的单位出租。大厦落成后,香港物业价格随即大升。李嘉诚发觉房地产大有可为,于是开始部署把资金投放到地产市场。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产经历一场狂炒后,一落千丈。李嘉诚独具慧眼,认为土地价格将会有再 度回升的一天,决定实行“人弃我缺”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在观 塘、柴湾及黄竹坑等地兴建工厂大厦,全部用来出租。不出三年,果然风暴平息 ,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急涨。
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这次他的策略是只买不卖,全都用来兴建楼宇。七十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达630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超过35万平方英尺,每年单是收租,已达400万港元。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颞顶骨瓣开颅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更佳,可以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其术后神经功能,且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安全性较高。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成立了负责地产业务的“长江置业有限公司” 。在“长置”成立大会上,他为日后定下的目标,是超越号称香港“地产业王” 的“置地”。置地公司由英国商人保罗·遮打,跟当时“怡和洋行”的香港负责人祈士域联手创立,号称全亚洲最大的发展商,也是全港最大的商业机构。1952年7月,李嘉诚把“长置”易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这年11月,“长实”在香港挂牌,在市面公开发售。
商业搏击新百度
19岁背上行李离开山西阳泉到梦想中的北大读书,23岁远渡重洋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31岁创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知识改变了命运。
43岁的百度公司创始人、CEO李彦宏坐在北京中关村的海泰大厦会议室,望着北京四环繁华地段,想起这些年的寒窗苦读,感叹不已。也许是成长的人生路上读的书太多了,现在的他很少读书了。“我认为上网比较好,书上的知识都比较过时,在网上什么内容都可浏览。”
然而,正是北大的信息管理专业让他深谙搜索内涵,正是美国的计算机学业让他掌握计算机工具,正是互联网让喜欢新事物的李彦宏激动不已,原来还有个世界如此美妙。
美国8年人生历程,西方文明改变了李彦宏的人生观。李彦宏亲身感受了硅谷的腾起:他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他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
2000年1月1日,李宏彦面对5个员工宣布了两条公司制度:公司里不许抽烟和带宠物。共同的海外背景面对同样的本土环境,李宏彦和合作伙伴徐勇分别负责技术和销售,4年来一直是密切合作与互补的关系,虽然有分歧,有争吵,但遇到困难时大家同心协力一起扛过去。
在浮躁的互联网产业,李彦宏以一种另类的平和心态,不急功近利,不随波逐流,在专注经营搜索领域中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所有百度的华尔街投资人对百度公司的运作非常满意,专注的技术发展,节俭的支出,仍取得了公司整体价值的提升成绩。
李彦宏帅气的长相加上儒雅谦和的性格,容易给人亲和感。然而内向的他却不擅长与人交往,更像社会的观察家。无论在公共社交圈还是平时的运动中,他更多时间沉默不语,在观察着这个社会和这些人与事。
像很多硅谷技术人员的理想一样,李彦宏的理想是希望靠技术改变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无论当初做Infoseek还是现在做百度,我看到每天有上千万的人在用自己的技术,大家从中受益了,我心里就特别高兴,觉得对社会作出了贡献。而且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合理,你对社会做出贡献了,社会也会给予你同样的回报。”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如果说创业者是为了赚钱和发财,这种心态通常使之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低。而创业者如果认准了要做事做出东西来的初衷,一旦做成,社会会给你同样的回报,财富随之而来。
从4000元到54亿
1962年开始个人创业生涯,打过铁,修过自行车。1969年7月,他带领6个农民,以4000元起家,创办企业,发展成资产超百亿元、员工31800多名的万向集团。现已在美国、英国、德国等8个国家拥有31家公司,其中独资及控股18家,成为通用、福特等国际一流整车厂的配套合作企业。
鲁冠球,这位至今都带着浓重乡音的浙江老汉,15岁辍学,做过打铁匠,3年的铁匠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产生狂热的爱好。他把一间农机小作坊打造成中国乡镇企业的佼佼者,并把持万向集团的方向盘稳步前行,在数不清的桂冠和乡镇企业大多昙花一现的背景面前,鲁冠球奇迹般地成为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
首次创业鲁冠球办了一家米面加工厂,后因被人指斥为办地下黑工厂而遭关闭,机器被廉价拍卖,他只好出卖刚过世的祖父遗下的三间旧房,才得以还清向亲友借贷的3000元欠款。这一次创业几乎使他倾家荡产。1969年,鲁冠球受宁围公社领导邀请,接管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开始第二次创业。他依靠作坊式生产,拾遗补缺,生产犁刀、万向节等五花八门的产品,这种“多角经营”,为他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1979年,鲁冠球调整战略,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1980年,鲁冠球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将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在全国万向节厂整顿检查中,他的工厂以99.4的高分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被列入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从1980年至1989年,鲁冠球的万向节产品经济效益年均增长达40%以上,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股权。1990年开始,鲁冠球提出“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钱潮牌”万向节产品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每年创汇在229万美元以上。
凭借良好的商业触觉和早年打下的根基,1992年后的万向已在跨国并购和金融领域实现了更深层次的扩张,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已经呼之欲出。1994年,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这是鲁冠球为整合海外创业中国资源而投下的一枚重要的棋子。万向美国公司最初主要负责将中国生产的产品销售到美国,通过“股权换市场”、“设备换市场”和“让利换市场”等方式,整合海内外两套资源。1997年8月,万向集团生产的万向节正式敲开世界汽车业巨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大门,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配套产品。2001年8月28日,他一举收购NASDAQ上市公司UAL。现如今鲁冠球已经将26家海外企业揽入自己的企业帝国版图之内。
回首鲁冠球的创业轨迹不难发现,鲁对时局的精确把握和商业手段的扎实运用方能把握住每个稍纵即逝的机会,现在的他依然处于时代大潮的浪尖。去年7月18日,杭州市政府对万向给予300万元巨额奖励,半年后杭州萧山区政府又因万向对地方经济的突出贡献,奖励其宝马车一辆。在媒体和官方众口一辞的好评面前,万向这家影响力非凡的企业并没有在功劳簿上睡着,万向的产业布局正在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