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硫代氨基淀粉黄原酸盐的合成及表征

2011-07-27鲁栋梁张晨晓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1年12期
关键词:二硫化碳交联剂丙烯酰胺

鲁栋梁,夏 璐,张晨晓

(1.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2.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淀粉是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天然产物,来源广、价格低、可再生,其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羟基和糖苷键,利用这些羟基基团对淀粉进行改性,可大大提高淀粉的应用价值[1~9]。以氮为中心的硫代氨基淀粉黄原酸盐(DSX)比黄原酸酯性质稳定、价格低廉,可作为重金属离子废水的螯合剂,但其合成的相关报道较少。作者在此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DSX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可溶性淀粉(ST)、丙烯酰胺、过硫酸铵、原乙酸三甲酯、对甲基苯磺酸、氢氧化钠、二硫化碳,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CuSO4·5H2O,化学纯,西陇化工厂。

550Ⅱ型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Nicolet Magna;VARIO ELⅢ型元素分析仪,德国;ZRY-1P型综合热分析仪,上海天平仪器厂;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光学仪器厂;IB-5型离子溅射仪;S-3400N型扫描电镜,日立。

1.2 方法

以25 g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在100 mLN,N-二甲基甲酰胺(DMF)反应介质中加入0.15 g对甲基苯磺酸(TsOH)作为催化剂,逐滴加入10 mL原乙酸三甲酯,使淀粉与原乙酸三甲酯进行缩醛反应生成淀粉-4、-6环酯(CSPH),此过程用薄层分析(TLC)跟踪检测CSPH的生成;向CSPH中加入氨水和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形成以氮为中心的网络结构;然后加入10 mL H2O使CSPH进行开环反应,在碱性条件和氮气保护下以0.1 mol·L-1(NH4)2S2O8为引发剂加入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得到氨基淀粉(CAS);取20 g CAS加入70 mL 25%(质量分数)NaOH溶液,搅拌下逐滴加入4 mL CS2进行磺化反应,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螯合淀粉衍生物DSX。

据报道[10~12],影响DSX合成的条件有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接枝单体用量、二硫化碳用量等因素。为了确定Cu2+去除率较高的DSX的优化合成条件,配制含20 mg·L-1Cu2+的废水溶液,以Cu2+去除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标准曲线

采用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钠萃取法(GB/T 7474-1987)绘制的Cu2+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Cu2+的标准曲线

2.2 单因素实验

2.2.1 交联剂环氧氯丙烷用量对DSX吸附Cu2+的影响(图2)

图2 交联剂用量对DSX吸附Cu2+的影响

由图2可知,Cu2+去除率起初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上升,当交联剂用量超过1.5 mL后去除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交联剂量少,交联度低,淀粉不能形成稳定的交联骨架,不能保证后续反应的有效进行,导致Cu2+去除率较低;交联剂过量,则会消耗淀粉分子中过多的羟基,减少后续可利用的羟基数量,同时交联度过高的产品的沉淀速度快、分子结构紧密,不利于后续基团的接入,也导致Cu2+的去除率降低[13]。

2.2.2 引发剂用量对DSX吸附Cu2+的影响(图3)

图3 引发剂用量对DSX吸附Cu2+的影响

2.2.3 丙烯酰胺用量对DSX吸附Cu2+的影响(图4)

图4 丙烯酰胺用量对DSX吸附Cu2+的影响

由图4可知,Cu2+去除率起初随丙烯酰胺用量的增加而上升,当丙烯酰胺用量超过3.0 mL后去除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丙烯酰胺用量较少时,增加其用量,可使更多的有效基团接枝到淀粉上,从而提高接枝率和去除率;当丙烯酰胺用量过多时,反应体系的粘度增大,会阻碍丙烯酰胺与淀粉发生反应,接枝率下降,淀粉上去除Cu2+的有效基团减少,导致Cu2+去除率降低[15]。

2.2.4 二硫化碳用量对DSX吸附Cu2+的影响(图5)

图5 二硫化碳用量对DSX吸附Cu2+的影响

由图5可知,Cu2+去除率随CS2用量的增加而上升,这是因为CS2中的S对Cu2+有很好的螯合作用;但CS2用量超过5.0 mL后Cu2+去除率变化不大。

2.3 正交实验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Cu2+去除率为考察指标,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DSX的合成条件。实验中原料淀粉的质量均为10 g,正交实验的结果与分析见表1。

表1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各因素影响DSX对Cu2+去除率的大小依次为A>D>B>C,最佳合成条件为A2B2C2D2,即:交联剂(环氧氯丙烷)用量1.50 mL、引发剂(0.1 mol·L-1过硫酸铵)用量4.0 mL、接枝单体(丙烯酰胺)用量3.0 mL、二硫化碳用量5.0 mL。验证实验的Cu2+去除率为98.5%,表明A2B2C2D2确是DSX的最佳合成条件。

2.4 DSX结构表征

2.4.1 红外光谱分析

CSPH、CAS和DSX样品真空干燥12 h后,用KBr混合压片,采用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范围400~4000 cm-1,结果见图6。

图6 CSPH、CAS和DSX的红外光谱

由图6可知,CSPH在3191~3019 cm-1处出现-OH的吸收峰,在1169 cm-1处出现C-O-C的吸收峰,说明淀粉的3-、6-羟基发生反应并被保护,在996 cm-1处出现C-C伸缩振动吸收峰;CAS在3191~3019 cm-1处的吸收峰与CSPH相比变宽,说明保护后的淀粉发生交联反应,在1634 cm-1处出现酰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保护后的淀粉有水解现象且丙烯酰胺接枝成功;DSX在1409 cm-1处出现S=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DSX成功合成。

2.4.2 元素分析

采用元素分析仪在800 ℃和C、H、N模式下对CSHP、CAS和DSX进行元素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CSHP、CAS及DSX的元素分析结果

由表2可知,CAS和DSX已成功合成。进一步计算表明,CAS的氨基含量为2.84 mmol·g-1、接枝率为45%;DSX的二硫氨基含量为3.86 mmol·g-1。

2.4.3 差热分析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测试条件:升温速率10 ℃·min-1、空气流速1×10-3m3·min-1)对ST、CAS和DSX的热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图7。

图7 ST、CAS和DSX的差热分析结果

由图7可知,在100 ℃附近,ST、CAS和DSX都有失重现象,可能是样品干燥不够充分,分子间失水引起的;ST在210~330 ℃有急剧的热解过程,之后分解速度减慢,CAS和DSX在230~400 ℃左右才有剧烈的热分解,之后分解速度减慢,可能是分子内失水,说明CAS和DSX的热稳定性比淀粉好;ST在570 ℃以后出现一个平台,而CAS和DSX在420 ℃以后就出现平台。

2.4.4 扫描电镜分析

先用离子溅射仪对ST、交联淀粉(NCST)、CAS、DSX进行高压镀金膜,然后用扫描电镜扫描(电压为20 kV),结果(放大倍数为3000)见图8。

图8 中间体及产物的SEM照片

由图8a可知,ST为表面光滑的椭圆形;由图8b可知,由于淀粉3-、6-羟基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在原乙酸三甲酯对ST的3-、6-羟基保护后再交联,使ST原有的椭圆形结构发生改变;由图8c可知,CAS的形貌发生改变,说明丙烯酰胺已接枝到交联淀粉的骨架上;由图8d可知,合成的DSX具有大量的孔,说明其比表面积很大,可以通过吸附或夹带等方式去除重金属离子,是一种很好的吸附剂。

3 结论

以淀粉为原料,经缩醛反应、交联反应、接枝共聚反应、磺化反应等合成出以氮为中心的硫代氨基淀粉黄原酸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质量10 g、交联剂环氧氯丙烷用量1.50 mL、引发剂0.1 mol·L-1过硫酸铵用量4.0 mL、接枝单体丙烯酰胺用量3.0 mL、二硫化碳用量5.0 mL。经FTIR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证明丙烯酰胺接枝到可溶性淀粉的骨架上,成功合成目标产物。

[1] 张燕萍.变性淀粉制造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69-300.

[2] 张力田.变性淀粉[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67-176.

[3] 金照,石晓华,周彩荣,等.多孔淀粉制备工艺优化[J].现代化工,2011,31(5):49-51.

[4] Fang J M,Fowler P A,Tomkinson J,et al.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a series of chemically modified potato starches[J].Carbohydrate Polymer,2002,47(3):245-252.

[5] 李永峰,范耐茜,徐箐利,等.环境友好型高分子絮凝剂改性淀粉制备[J].现代化工,2007,27(Z2):207-210.

[6] Wang Xu,Gao Wenyuan,Zhang Liming,et al.Study on the morphology,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yam starch acetate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substitution[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2008,51(9):859-865.

[7] Wing R E.Styrene of three methyl radical ammonia chloride salt[J].J WPCE,1994,46(8):2043-2081.

[8] Khalil M L,Farag S.Utilization of some starch derivative in heavy metal ions removal[J].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98,69(1):45-50.

[9] 常文越,韩雪.接枝淀粉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1996,22(4):4-7.

[10] 钱欣,郑荣华,钱伟江,等.淀粉黄原酸酯吸附性能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1,17(5):341-345.

[11] 胡中爱,王雪峰,张伏龙.羧基淀粉接枝聚合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速率方程[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14(12):1752-1755.

[12] 刘汝锋,尚小琴,罗楠,等.淀粉黄原酸酯的合成及捕集重金属离子性能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6):22-27.

[13] 陈琳,季靓,相波,等.改性淀粉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捕集效果[J].化工环保,2007,27(6):563-566.

[14] 吴力立,黄芳,吴玮琳.过硫酸铵引发MMA与苎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2):24-26.

猜你喜欢

二硫化碳交联剂丙烯酰胺
电位滴定法测定聚丙烯酰胺中氯化物
液吸汽提法处理粘胶废气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交联剂对醇型有机硅密封胶的影响
一种适合于实验室提纯二硫化碳的方法
紫外光催化降解低浓度二硫化碳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及其含量控制方法
低分子量丙烯酰胺对深部调驱采出液脱水的影响
交联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助交联剂在彩色高硬度EPDM胶料中的应用
铁(Ⅲ)配合物催化双氧水氧化降解聚丙烯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