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晨会交接班工作效率

2011-07-24曹菊萍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年4期
关键词:晨会交接班夜班

◆曹菊萍 杨 云

兰州石化总医院护理部QC小组 甘肃 兰州 730000

1 选题理由

2 小组概况(表1、表2)

晨会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细致、全面的交接班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晨会集体交接班是日夜班工作的衔接,直接影响当天的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1]。改革晨会交接班模式,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的落实,可实现对交接班质量的控制,明确不同层级护士在晨会交接班中的职责,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工作效率。晨会交接班工作效率提高,可减少人力与时间耗费,从而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为此,我们将“提高晨会交接班工作效率”作为本次QC活动的课题。

3 现状调查

传统的护理晨会交接班模式为:8:30分到岗,由夜班护士总结交待前一日患者情况;所有在岗人员均参加医护晨会交接班,在医护交接班后,全体在岗护理人员进行床头交接班。交接班用时20~50分钟,平均35分钟,患者诊疗于9:00左右开始。这样的交接班模式导致:(1)参加交接班人员多,耗费人力;(2)交班人员不认真,接班人员不仔细;(3)交接班占用时间长,使日常诊疗时间推迟,加大了午间值班护士工作量,且影响患者午间进餐和休息;(4)患者等待时间长,易产生护患纠纷;(5)交接班人员多,站位次序混乱,交接班无重点等。

4 目标设定及可行性分析

(1)设定目标。结合工作实际与既往经验,将活动目标设定为:使晨会交接班占用时间由平均35分钟减少至平均20分钟。见图1。

图1 现状与目标对比

(2)可行性分析。通过参考同行经验[1-3],我们认为:通过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科室责任制整体护理,采取晨会交接班与治疗、护理工作同步进行的方法,仅护士长、护理组长、办公护士、夜班护士参加交接班,不参加交接班人员按分组和岗位角色于8:30到岗后即刻开始工作;护士长、护理组长提前15分钟到岗,熟悉患者情况;交接班时做到站位有序、重点突出,对新入、危重、大手术后、病情有变化的患者进行重点交接,实现目标完全有可能。

表1 小组概况

表2 小组成员

5 原因分析(图2)

6 要因确认(表3)

7 制定对策(表4)

8 实施

实施一:调整交接班人员

调整参加晨会交接班的人员,由全体人员参加改为仅护士长、护理组长、办公护士、夜班护士参加。同时,指导交接班正确站位。夜班护士站在患者左侧;护理组长、办公护士站在患者右侧,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交接;护士长位于床尾,全面观察交接班情况,并对整个交接班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实施二:明确交接班内容

在改进原有交接班模式前,护理部组织科室护士长、护理组长进行培训,使其明确交接班内容。交接班内容包括:患者床单元、腕带、病情、各种置管情况、目前用药情况、目前需关注问题等。一般情况下,需重点交接对象为:新入院患者、危重患者、大手术后患者、病情有变化的患者等。

实施三:缩短交接班时间

在调整参加交接班人员的同时,要求护士长、护理组长提前15分钟到岗,了解病区内重点患者及本组患者情况,对重点交接内容及重点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以缩短交接班时间,使交接班人员均能集中精力、认真仔细。

实施四: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

图2 原因分析

表3 要因确认

表4 对策表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病区实行责任分组式责任制整体护理,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各岗位不参加交接班人员于到岗后即刻按岗位分工开始工作,避免患者因等候治疗、护理时间长而产生急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实施五:调整交接班顺序

做好医护之间交接班的沟通,调整床头交接班顺序。一般情况下,医生先交危重—大手术后—新入—病情有变化的患者;护士再交大手术后—危重—新入—病情有变化的患者,避免医护床头交接班相碰撞。

9 效果验证

经统计,改革晨会交接班模式后,整个晨会交接班占用时间为15~25分钟,平均20分钟,比原来平均用时减少了15分钟,达到了活动目标;治疗护理班护士不参加晨会交接班,8:30到岗后即刻开始工作,使患者的治疗、护理提前30分钟进行,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见表 5、图3。

10 巩固措施

图3 活动前后晨会交接班时间对比

(1)坚决贯彻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中的交接班管理制度。

(2)继续保持和推广现有交接班模式。

(3)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其内在素养。

(4)及时修订并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以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1 总结与今后打算

改革晨会交接班模式后,使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责,做到了交接有重点、内容具体细致、站位合理,提高了晨会交接班工作效率,使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均有所提高。但在交接过程中发现,护士长询问多、夜班护士主动向白班组长交待病情少的现象仍然存在,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建议:(1)采用APN连续性排班,将护理班种整合成A班、P班和N班,交接班次数可由5次/日减少到3次/日,以护理组长率领责任小组的团队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分层级管理和使用护士;(2)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开展整体护理下的责任制分组护理[4],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做到“领导满意、社会满意、患者满意、自己满意”。

表5 两种晨会交班模式比较

[1]梁 晶,田梓蓉,赵倩倩.护士晨会交接班模式的改革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7,11(7):53.

[2]章芳芳.晨会交接班质量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20-21.

[3]古城璠,刘雪琴.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交接班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1 -32.

[4]张 玲,杨兴辰.医院整体护理系统化框架的构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3):51 -53.

猜你喜欢

晨会交接班夜班
上夜班 升血压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热点共词聚类分析
上好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肺病科护理交接班有效性的改进
“三破三立”创新集体晨会
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小学班级“小组任务型晨会”的实践与思考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
夜班交心的好闺密
脑卒中病房护理交接班模式改良与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