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一五”地质科技与找矿成果学术交流会召开

2011-07-21

科技与生活 2011年13期
关键词:国土资源部院士成果

6月22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联合地勘行业产学研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召开的“十一五”地质科技与找矿成果暨“十二五”规划学术交流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会议开幕式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主持。受汪民副部长委托,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姜建军司长宣读了汪民副部长的重要讲话。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叶玉江副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柴育成常务副主任;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姜建军司长;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于海峰副司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蔡希源总地质师;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朱立新;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王瑞江出席大会。

马宗晋院士、邓起东院士、卢耀如院士、刘家麒院士、孙枢院士、许志琴院士、李廷栋院士、杨文采院士、汪集院士、沈其韩院士、肖序常院士、陈旭院士、钟大赉院士、殷鸿福院士、莫宣学院士、常印佛院士、康玉柱院士、翟明国院士、翟裕生院士、裴荣富院士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出席大会。

来自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人,部直属单位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局属单位、中央地勘单位领导和各省市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有关领导,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有色金属地质矿产调查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矿山地质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震局、中国建材地质勘查中心领导,中国地质学会部分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來自全国个地勘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等共二百六十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自“六五”开始,中国地质学会在每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之后,都要组织地质行业各部门共同召开地质科技与找矿成果交流会,至今已历经二十五年,举办六届。会议始终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已经成为地勘行业展示各个“五年计划”所取得成就的重要舞台,也是互相交流、总结经验的窗口。

以2006年初发布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为起点,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无疑是地质工作发展的黄金五年,是地质工作全面、高速发展的时期,地质工作取得的许多重要成果,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之际,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共同联合全国地勘行业各部门、单位召开此次《“十一五”地质科技与找矿成果暨“十二五”规划学术交流会》,并邀请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就“十二五”有关发展规划作介绍,有关地勘单位就“十一五”地质工作成果进行汇报,国内著名地质学家就有关“十一五”重大科技和找矿成果作学术报告。对落实“十二五”规划,推动地质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十一五”时期,国土资源系统、地勘行业继续积极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此前提出的“两个更加”要求;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颁布,被誉为“地质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2009年,李克强副总理在视察国土资源部时提出了“立足国内开发利用资源”的战略思想,为未来一段时期地质找矿指明了方向;自1999年实施、持续12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进入收尾阶段,我国矿产资源形势进一步好转;各省级政府更加重视地质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积极大力推动地质工作的科学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基础地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国土资源大调查”历时12年收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陆域中比例尺区调实现全国覆盖;提出了中国自主的地质构造理论;发现西藏大型驱龙铜矿、青海沱沱河大型铅锌银矿等一批大型矿床;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为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重要数据资料;圈定我国土壤碳汇区,获取到不同地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情况。“十一五”时期国家相继启动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业权实地核查等“三项调查”工作,发现一批重要找矿潜力区。在实施的一批“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中,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果。

“十一五”时期矿产勘查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前4年,我国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28处,其中2009年发现398处,创10年来新高。尤其是大宗紧缺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铁矿、铜矿等战略资源储量持续增长,在安徽庐枞地区的泥河、辽宁大台沟地区、河北冀东、四川攀枝花等地发现大型或特大型铁矿,仅2009年就新增查明铁矿资源储量35.2亿吨;在西藏驱龙铜矿区、云南普朗铜矿区持续新增铜矿查明储量,其中驱龙铜矿区实际控制铜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已成为我国最大铜矿。地质找矿工作呈现“东部攻深找盲、中西部突破新区”的特征。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深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表明东部地区具有巨大找矿潜力,同时西部地区发现一大批矿产地。在2007年和2009年,我国分别在南海海域深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在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位居前列。同时,在新疆、西藏等重要成矿区(带)实施“358”专项,取得重要成果。

“十一五”时期基础地质勘察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十一五”时期,我国在能源、环境、交通、水利、电力等领域启动并开展了一大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这些建设工程中,地质勘察工作作为基础性、先行性工作,为大型工程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时期地质工作全面拓展,在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等提供服务的同时,基础地学信息已成为各级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制定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开展重大工程建设中,基础地质数据的服务支撑急剧增加。社会公众也对生存环境、地质灾害、资源国情等方面相关的地学知识与信息日益关注。

“十一五”时期地质行业获奖众多,硕果累累。全国地质行业为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努力工作,艰苦奋斗,基础地质、能源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技术方法等方面,新发现、新创造、新成果不断涌现,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在地质科技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整个地质行业在国家、省、部等各个层面上获得了众多奖项。这些奖励是社会对地质行业“十一五”期间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

本次学术交流会编辑了《“十一五”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成果汇编》、《“十一五”地质学科进展与国际交流汇编》、《“十一五”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获奖成果汇编》等内容翔实珍贵的书籍资料。会议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国地质科技和找矿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果,将对我国“十二五”地质工作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地质工作也必将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地质学会)

猜你喜欢

国土资源部院士成果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