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朝觐礼仪

2011-07-21郭旭东

关键词:甲骨文

郭旭东

摘要:殷商时期王畿之外分布有大量的方国诸侯,它们与商王朝之间是十分脆弱的主从关系,双方通过一定的礼仪制度等多方面的习俗和规定来维系这种并不稳定的联盟或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甲骨卜辞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确存在着诸侯朝觐商王以及商王礼待来者的礼仪内容,包括商王朝对朝觐者的迎人之礼、诸侯至王都之后所行的将币和助祭之礼、商王对朝觐者的赐命与飨燕之礼等。后世文献典籍所见的朝觐礼仪在3000年前的商代甲骨卜辞中大多可见其史影,周因于殷礼的传统观点是有根据的。

关键词:殷商文化;甲骨文;朝觐礼仪

中图分类号:K877.1;K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1)03-0024-06

据《尚书·酒诰》记载,殷商王朝政治上实行的是内外服制,这一说法已被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所证明。对于当时的外服情况,王玉哲先生在研究卜辞材料与历史文献后明确指出:“王畿之外的四方星罗棋布地分散着王朝所分封或承认的许多大小方国。它们杂厕于许多与王朝并立或敌对的其他方国之中。”这一认识无疑是正确的。由此而来在商王朝和地方方国和封国两者之间,自然会发生或紧或松、或主动或被动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的联系。出于统治和生存等需要,也自然会产生一定的礼仪约束和制度方面的规定。其中,就包括诸侯朝觐商王的朝觐之礼。

后世的诸侯在履行朝觐之礼方面有着很复杂的礼仪,据《周礼》《仪礼》《礼记》等礼书记载,这些仪式包括告祭、偈关、郊劳、在馆、迎入、行朝礼、将币、贡物、赐命、致饔等。殷墟甲骨文的内容由于字简意赅,不能使我们全窥3000年前的商代礼制内容,但因其属于王室卜辞,因此,多少还是反映了一些当时的朝觐礼仪。下面我们就加以讨论。

一、迎入之礼

当方国诸侯前来朝见时,主人要有迎接之礼,《周礼·秋官·小行人》:“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视馆、将币,为承而摈。”这里虽然说的是小行人的职责,但他是代表君王来做这项工作的,相当于国君对来朝诸侯逆劳。《太平御览·礼仪部》引《白虎通》云:“朝觐奈何?诸侯将至京师,使至通命于天子,天子遣大夫迎之百里之郊。”说明君王对前来行朝见的诸侯有迎接之礼。殷商时期已有此礼,卜辞有这方面的记录,如:

(1)甲戌卜,翌曰乙王其拜卢伯漅,不雨?(《合集》27041)

(2)贞:王其拜鮺方伯眢于之若?(《合集》28087)

(3)壬戍卜,王其拜二方伯?大吉。王其拜二方伯于自辟?

[于]南[门]拜?

遐拜?(《合集》28086)

(4)丁卯,王其拜錵酫,其宿?

遐宿,其每?吉,大吉。(《合集》27805)

以上卜辞中的“拜”字,甲骨文字形像一人站在带有花纹的席旁举双手行拜礼状,此字释家众多,刘桓释“拜”,严一萍释“揖”,等等。笔者以为,仅从字义的释读上看,严释较为合适。严先生认为此字“实像有客临门,主人出迎,躬身舒张两臂邀客入席,盖即揖之形初也。”即有迎接之义,刘桓释其为“拜”,意思也大致相同。我们在此写作“拜”。如果不错的话(1)和(2)辞均是卜问商王迎接来朝侯伯之事,所迎之人一为蒸方首领,一为卢方伯澡。(1)辞还问商王出迎的那天天气下雨不下,表明对此事极为重视和关注。(3)辞言商王所揖迎的是两个方国的首领,但未明言两个方国名字。辞中的“辟”显然是地点,许进雄认为“皋”是阶梯的象形。辟,借为壁。裘锡圭先生则认为辞中的“阜”是“自”即堆,他考证“自”(堆)与“殿”是同源词。因此,“自”可能就是指殿堂而言。而“辟”,有旁侧之义。《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阙西辟。”《正义》:“阙西辟者,辟是旁侧之语也。”如此,(3)辞所卜问的就是商王到底于何处迎接远道而来的两个方伯,是到宫廷朝堂呢,还是到南门?此南门可能是殿堂的正门,也可能是指宗庙的南门,卜辞有商王于“宗门”和“南

门”逆羌的互贞之辞,见《合集》32035和32036。由此可知,当外方诸侯到达殷都以后,殷人要在自己的殿堂或宗庙前举行欢迎仪式,作为被朝觐者,商王要亲自迎接来客,以示亲附和重视。(4)辞更有意思,是说商王去迎接錵酫时,问人家是否休息了。花,为族氏名或方国名,周初有“錵尊”可证。“宿”字,甲骨文作“欸”形,像房下一人躺在有花纹的席子上,义为躺下休息。这说明诸侯到达以后,已经被商王朝的有关官员安排到馆舍住下,即已“致馆”,故卜问其“宿”否。据《周礼·地官·司门》云:“凡四方之宾客造焉,则以告。”“凡四方之宾客叩关,则为之告。”郑注曰:“告,告于王而止客,以侯逆。”这是说前来朝见的诸侯到达都城郊外以后,官员要向国君报告,君王闻后,“使人皮弁用璧劳”,命人迎接慰劳,并“赐舍”即安排住宿等。礼书所记述的这些程序和礼节,从上述卜辞反映的情况看,商时大致亦然。

二、将币和助祭

文献记载,诸侯朝见时要“庙中将币,三享”,并参加王主持的祭祀活动。将,郑玄曰:“将,犹奉也。”币,即诸侯所执之贽——玉器桓圭。享,献也。三享,即分三次向天子呈献带来的方物贡礼。《仪礼·觐礼》云:“四(三)享,皆束帛加璧,庭实唯国所有。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中庭西上。奠币,再拜稽首。摈者曰:‘予一人将受之。侯氏升致命,王扶玉。侯氏降自西阶,东面授宰币。西阶前再拜稽首,以马出,授人,九马随之。事毕。”由此可知古代“将币”和“享”有一系列的礼仪规定。

古时诸侯朝觐天子的时候必“执贽”以见。“贽”又作“质”,两字相通,《白虎通·瑞贽》所谓“贽,质也”可证。《左传·定公十五年》:“十五年,邾隐公来朝。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

俯。”杜预注曰:“玉,朝者之贽。”《孟子·滕文公下》:“出疆必执质。”赵注曰:“质,臣所执以见君者也。”这是说君臣相见。《仪礼·士相见礼》云:“贽,所以执以至者,君子相见于所尊敬,必执贽以将其厚意也。”这是说士相见礼。

在众多的贽品当中,玉器最受古人尊宠。夏禹时期的涂山大会,“执玉帛者万国”,可见古时以玉为贵的盛况。其中原因,《白虎通·瑞贽》有所阐述:“公侯以玉为贽者,玉取其燥不轻,湿不重,明公侯之德全也。”《诗·商颂·长发》:“(汤)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郑玄云:“汤既为天所命,则受小玉,谓尺二寸,圭也。受大玉,谓梃也,长三尺。”小球与大球也即小玉和大玉,可知成汤之时商已有朝觐用玉的礼制。《周礼·春官·典瑞》:“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国语·吴语》:“执玉之君皆入朝。”皆指此礼。后来,公侯所执之玉,具体器形有圭、璧等,用时还有等级之差,同时与六币相,配,一起贡献,《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周礼·

秋官·小行人》:“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故。”以玉作为朝王之贽,商时亦然,卜辞有载:

(5)乙巳卜,宾贞:翌丁未进,逢岁于丁,尊有玉?(《合集》4059正)

这是记载“逢”岁祭殷人先祖用玉的卜辞。辞中尊字作“罴”形,从酉从,像两手奉陈一酒器,或与奠通。《仪礼·士丧礼》:“奠用功布。”郑注曰:“古文奠为尊。”卜辞中用作动词,有陈荐之义,与奠的字义相合。《广雅·释言》:“奠,荐也。”卜辞里“逢”所陈献之玉,很有可能就是他用于助祭的朝贡之贽。商时诸侯以玉为贽,殷墟考古成果也可证明,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殷墟妇好墓中的一件玉戈上,发现刻有“卢方皆人戈五”六字。“卢方”是商代一个方国,卜辞有“卢方”之名(《合集》33185),有称“卢伯”的(《合集》28095),还有联名“卢方伯”的(《屯南》667)。“皆”为其私名,这六字就是铭记他人贡5件玉戈的刻辞。(5)辞是讲,在未来丁未曰举行酒祭,逢要岁祭名丁的商王先祖,并且要于庙中将币——陈献美玉。

1991年出土的花东卜辞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礼制存在的事实:

(6)丙寅卜:丁卯子劳丁,爯黹圭一、珥九?在剟,来狩自斝。(《花东》480)

此辞按李学勤先生所释。李先生认为,辞中的“黹圭”是指有文饰的玉圭,“珥”是似珠的玉器。整条卜辞是在卜问一位朝臣贵族迎接慰劳狩猎归来的商王时见王的礼献之事。从此可知,商代贵族仅在一次临时迎接商王路过自己领地时,就要献上珍贵的玉制礼器。那么,诸侯方伯在行朝觐之礼时,以玉为贽则更在情理之中了。

《国语·鲁语》:“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公先王,卿大夫佐之受事焉。”《公羊传·桓公元年》何休注云:“王者亦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何认为诸侯朝觐时利用助祭机会向王述职是有道理的。在甲骨卜辞中,也有诸侯臣属参加商王室的祭祀活动的记录。如:

(7)□午卜,宾贞:翌丁未烝,逢来祭,于□曾用……用?(《合集》4064)

(8)丙[申]卜,贞:逢尊,岁羌三十,卯三逅,菔一牛,于宗用?六月(《合集》320)

(9)丙午卜,贞:吴尊,岁羌十,卯□逅,于竚用?八月(《合集》340)

(10)丁亥卜,解其尊,岁三牢?不……(《合集》32536)

(11)丙戌卜,羽尊于宗?(《合集》34056)

(12)……勿[卒]曰旨来尊?(《合集》8437正甲)

(13)……曰旨来尊,若?(《合集》8437正乙)

(14)乙未卜,贞:旨来,于大乙延?乙未卜,贞:旨方来,于父丁延?(《屯南》1116)

(15)癸卯卜,宾贞:井方于唐宗彘?(《合集》1339)

(7)辞中的“烝”,祭祀之名,典籍记它为冬祭之专称,《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杓,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周礼》也有类似的说法。但从卜辞所记时间看,祭并不固定在冬天。就字形而言,像两手捧豆器有所进献,其中的物品主要是农作物,因此,商代的烝祭可能是农作物收获之后对神祖的报功之祭。本辞是说,王室准备于将来的丁未曰举行烝祭,诸侯“逢”也来参加。后面诸辞均是言诸侯在宗庙陈荐贡物,商王因此卜问祭祀所需用牲之数。(12)(13)(14)辞中的“旨”,乃是卜辞中多见的旨方的首领。旨方,不少学者认为就是《尚书·西伯戡黎》的黎方,位于商王朝的西方。辞中言其“来尊”,即“旨”来陈献贡物用于助祭之事。(14)辞中的“延”,有学者认为是祭祀之名,有的认为其与“施”字同义,“卜辞中的延、施都指设置祭品”。此辞是在卜问旨方首领到来后应到大乙宗还是到父丁宗中献礼祭祀。(15)辞中的井方,乃商时异姓方国,唐宗即成汤宗庙,这是井方首领于成汤宗庙中进献猪牲助祭的记录。

朝见者参加宗庙祭祀之礼商代金文也可见到,如1965年于陕西省长安县沣西出土的晚商青铜器《乙卯尊》铭曰:

“乙卯,子见,在大室,白□一,缉(珥)琅九,侑百牢。王赏子黄瓒一,贝百朋。子光赏汝丁贝,用作己□盘□。冀”(《集成》6000)

铭中的“子”,应是与商王同姓的世袭大贵族族长。“见”,李学勤先生认为是指朝见之事。而王慎行、王汉珍以为是进献之事。两说其实是一回事,朝见君王必进献贡物,两者难以分开。大室即太室,为天子祖庙中室,《尚书·洛诰》:“王人太室,裸。”王注:“太室,清庙中央之室;清庙,神之所在。”这件青铜尊铭记述了子在乙卯曰朝见商王时所贡献韵包括玉器在内的不少礼品。为此,商王也赏赐了子黄瓒和贝币。朝献仪式于宗庙太室中举行,表明子的这些东西是作为祭品来祭祀庙中祖先的。

三、赐命

诸侯朝王诸礼仪中,赐命之仪是其中内容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云:“王命诸侯,则傧。”郑注曰:“傧,进之也。王将出命,假祖庙,立依前南向,傧者进当命者,延之,命使登。内史由王右以策命之。降,再拜稽首,登,受策以出。”这是说君王于祖庙中策命诸侯。之所以于宗庙命诸侯,《白虎通·爵篇》指出,“爵人于庙者,示不私人以官,与众共之义也。封诸侯于庙者,示不自专也。明法度皆祖之制也,举事必靠焉”。《国语·鲁语》亦云:“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西周铜器铭文对赐命之事多有记载,齐思和先生曾作有《周代赐命礼考》进行过详细论述。就商代而言,卜辞和金文反映出当时也有一定的赐命之礼。

甲骨文的“赐”作“恭”形,释为“易”,假借作“赐”。有关辞例有:

(16)庚戌[卜],贞:赐[多子]女又贝朋?(《合集》11438)

(17)……赐多子女?(《合集》677)

(18)[癸]未卜,暹贞:□令子赐食罘?(《合集》3823)

(19)己酉卜,亘贞:赐禾?

……勿赐禾?

王占曰:吉,赐。(《合集》9464正反)

以上卜辞都是商王赏赐的内容,有明确赏赐对象的为“多子”,多子为与商王有血缘关系的大族族长,他们其中有些人也是畿内诸侯。所赐物品有女子、贝币、食罘和禾。卜辞所记的赏赐十分简略,而商代青铜器上的有关文字则要清楚一些:

(20)癸巳,王赐小臣邑贝十朋,用作母癸尊彝,惟王六祀肜曰,在四月。(《小臣邑甲》,《三代吉金文存》13·53·6)

(21)庚申,王在阑。王各,宰虎从,赐贝五朋,用作父丁尊彝。(《宰虎角》,《三代吉金文存》16·48·1)

(22)乙亥,王赐小臣雁瓒,在大室。(《小臣玉柄》)

(23)辛巳,王饮多亚,听享京逦,赐贝二朋,用作大子丁。(《听簋》,《集成》3975)

这些器铭,均为商王赏赐臣下的记录,所赐之物除贝以外,还有“瓒”。《诗·大雅·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毛传:“玉瓒,圭瓒也。”而据方稚松

先生研究,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的甲骨文字中有“瓒”字。《乙卯尊》里商王赏赐给子的物品中也有“瓒”,可知“瓒”作为一种饮酒的礼器,经常被王赏赐给别人。赏赐地点为阑宗、大室和庭,均为宗庙之地。(23)辞的“京逦”,何琳仪认为是“就列”,意与西周铜器铭文中习见的“即立(位)”同。本铭是说王宴饮多亚,听也就列入位,后被王赏赐了二朋的贝币。商代的亚是重要的官职,《尚书·酒诰》“惟亚惟服”、《诗·周颂·载艾》“侯亚侯服”可证。卜辞中不少重要人物如逢、雀、般、旁等都曾任此职,他们均是当时的大族首领和方国诸侯,像“亚旁”(《合集》26953)就是旁方(《合集》6666)的君长。因此,商王飨宴多亚应是与朝见有关,而对其中的参加者进行赏赐,显然属于赐命之礼。

对于赐命的内容,《周礼》《礼记》等文献都有九赐之说。《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韩诗外传·廉稽篇》则有九赐之典:“传曰诸侯之有德者,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斧钺,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虎贲,九锡柜鬯。”而将此与殷周金文以及殷墟甲骨卜辞中的记载相比,则两者相差就太大了,除了九赐之说所有的内容外,礼家们没有提到的还有几十种,如甲金文中多见的贝朋、玉瓒等。因此,殷周时期的赏赐内容,应如齐思和先生所说“一切曰用品无不可赐者”,而并不限于九赐之说。

四、飨燕

在古代的朝觐礼仪当中,作为主人,在来朝者“将币”和“三享”之后,王还要对来朝的诸侯臣属进行飨燕,《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而《小行人》一节则按照朝觐者的等级高下对飨燕礼的具体仪数给予了详细的记述,其中,最高的上公之礼是九献,即“王礼,再裸而酢,飨礼九献,食礼九举,出如五积,三问,三劳”。以下侯伯、大国之卿及公侯伯之卿分别为七献、五献和三献。对于“飨礼”,郑注曰:“设盛礼以迎宾也。”从典籍记载的情况看,古代的飨宴之礼包括飨、食、燕三项。《国语·鲁语》云:“飨(食)养上宾。”案曰:“饮食之礼有三:曰飨(食),曰食,曰燕。”《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大饮宾曰飨。”飨礼当中,以飨最为重要,孔疏云:“飨者,烹大牢以饮宾,是礼之大者,故曰大饮宾曰飨,谓以大礼饮宾,献如命数,设牲俎豆,盛于食燕。”孙诒让云:“首章‘飨之,即献。次章‘右之,即酢。合之,三章云‘酬之,正是献、酢、酬之礼。”

殷商时期,商王对于前来朝觐者,也有飨燕之礼。甲骨文中的“飨”,字作“煊”等形,如两个跪坐之人面对食器一起用餐状。甲骨文又有一字作“焣”形,专家释作“燕”,卜辞中借为飨燕之“燕”。卜辞多见商王经常对手下文武大臣以及自己宗亲进行飨燕,如:

(24)辛未卜,于乙亥燕?(《合集》20822)

(25)贞:翌乙亥赐多射燕?(《合集》5745)

(26)贞:呼妇井以燕?(《合集》8992)

(27)食多子?(《英藏》153)

(28)惟多生飨?惟多子?(《合集》27650)

上引(25)辞里的“多射”,乃商王朝的武官。(27)辞中的“多子”,是指与商王同宗的子姓族长。(28)辞内的“多生”,即多姓,是当时异姓大族族长。商王室对他们进行飨燕,或是为了“亲宗族兄弟”。

对于前来朝觐的方国首领以及边远地区的诸侯,商王也要行飨燕之礼。如:

(29)……卢伯渫其延呼飨?吉。(《合集》28095)

(30)丁酉卜,呼多方缣燕?(《合集》21479)

(31)贞:比飨娄?(《合集》31046)

(32)庚午卜,争贞:惟王飨戎?(《合集》5237)

(33)戊寅卜,王即雀?

(《合集》20174)

(34)遐不飨,惟多尹飨?元簋,惟多尹飨?大吉遐不元簋?(《合集》27894)

(35)□方伯其饮于□?吉(《合集》28097)

(29)辞中的“卢伯漅”前已见过,指的是卢方君长,这里是说他被延引参加商王举行的飨燕。(30)辞是让多方首领“缣”出席飨燕之事。(31)辞中的“娄”为娄国之君,其在甲骨文中有十数见,娄原是商的敌国,后来在商王朝的多次讨伐下被迫降服,这是商王为与之合好而飨燕他的记录。(32)辞中的“戎”,宋镇豪先生以为指边地方国君长。商王对之飨燕,则表明他是远道前来行朝礼的诸侯。(33)辞的“即”,像一人跪坐就食形,“王即雀”可能是商王单独飨燕“雀”的意思,说明“雀”与商王的关系远超他人,非同一般。(34)辞的“多尹”,即多君,卜辞尹、君二字常常互用,这里的“多尹”相当于《小盂鼎》铭中的“三左三右多君入,服酒”之“多君”,指的是在商王朝里担任重要官职的畿内外诸侯,《史记·殷本纪》言纣王时“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即是其例。由于是对这些重要侯伯飨燕,故专门卜问是否使用“元簋”即大的青铜食器簋,以示高看他们。(35)辞言某方伯饮于某地,显然也是指燕饮之事。

飨燕的地点,卜辞也有反映:

(36)甲戌卜,于宗飨?于庭飨?(《屯南》341)

(37)于南门飨美?(《合集》13607)

从这两辞看,飨燕之地包括宗、庭和南门。“宗”即宗庙,应是指宗庙正殿建筑,朝觐之礼很多时候是在宗庙中进行,特别是文献所记的觐礼更是如此,故于此举行飨燕甚为方便。《周礼》所言的将币和三享于庙中,则接下来的飨燕自然也在其中举行。殷墟出土的《戍嗣子鼎》铭云:“丙午,王赏戍嗣子贝二十朋,在阑宗,用作父癸宝鼎,惟王饔阑大室,在九月。犬鱼。”(《集成》2708)阑宗即为名阑的宗庙,这是商王于祖庙中举行赏赐之礼。《明堂月令章句》云:“明堂者,天子大庙,所以祭祀、飨功、养老、教学、选士,皆在其中。”可见古时许多重要活动都是在庙堂中举行。庭,也应指宗庙前的庭院,而非宫殿前的大庭,卜辞有“乙酉卜,争贞……小乙于庭……羌三人?”(《合集》383)又有“乙未卜,王曰贞:其田,兹用?曰贞:祝于庭,兹不用?”(《合集》24402)等,皆可看出,“庭”是当时举行祭祀祖先的神圣场所,是祖先神主所在。因此,不可能是朝堂大殿的庭。上面(36)辞贞问于宗飨还是于庭飨,大概是卜问是在宗庙内举行飨燕还是在庙外的庭院中飨燕的意思。

猜你喜欢

甲骨文
我是安阳人,学点甲骨文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人物大变身
当甲骨文变身为表情包……
甲骨文卖萌记
聪明的人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甲骨文敦促欧盟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