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离子烧灼及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疗效对比观察
2011-07-20李志瑜宋伟魏婷范萌宁
李志瑜,宋伟,魏婷,范萌宁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210008)
睑黄瘤是扁平黄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单发或多发,多见于上睑近内眦处,据统计有25%患者伴有高脂蛋白血症Ⅱ型,特别是在青年人中发生者,40岁以后发生者常无脂质异常。发生在眼睑处严重影响患者美观,皮损较大者引起患者不适感。2006年8月—2010年3月,对我院皮肤科门诊的41例睑黄瘤患者进行了多功能电离子烧灼治疗,并液氮冷冻治疗了30例患者。现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符合睑黄瘤的诊断标准;自愿参加本试验,并能遵从医嘱;年龄20~65岁。排除标准:疤痕体质患者;对利多卡因过敏者;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及时复诊者。
入选病例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完成治疗及随访的A组患者共41例,其中男13例,女28例;年龄 25~65岁,平均(45.78±8.61)岁;病程 1个月~10年,平均(2.45±2.30)年;共70个皮损,每个患者皮损数1~4个;39例患者皮损位于左或/和右上睑近内眦处,1例位于双内眦及左下睑,1例位于双上睑及双内眦;皮损为稍高出皮面的黄色扁平斑块,大小为0.1cm×0.1cm~1.0cm×2.0cm,其中5个皮损面积大于1cm2。B组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的患者30例,男9例,女 21例;年龄 29~63岁,平均(44.03±8.97)岁;病程 2个月~8年,平均(2.17±1.68)年;共 48个皮损,每位患者皮损数1~2个;皮损分别位于左/右上睑近内眦或双上睑近内眦处;皮损大小为0.2cm×0.1cm~1cm×1.5cm,其中1个皮损面积大于1c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皮损数目和部位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1.1.2 血脂水平 所有患者首次就诊均进行空腹血脂检查。A组高血脂患者15例,有高血脂家族史的患者11例。B组6例有高血脂,2例血脂水平为临界状态,4例患者有高血脂家族史。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消毒及局麻后,使用THPD-Ⅲ型等离子多功能电子治疗仪(南京台华高新技术研究所生产)烧灼治疗,输出功率为0.3-0.5J。采用点刺法,用触笔式治疗针由浅及深烧灼黄色疣组织,烧灼至可见基底白色膜状物时适当降低输出能量,完全清除附着于白色薄膜上的黄色疣组织,治疗范围宽于皮损区约1mm,尽量减少组织损伤,术中可有少许出血,用无菌棉签压迫止血。术后创面不包扎,局部涂沫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面积超过1cm2的皮损则分次治疗,治疗间隔时间30d左右。B组患者,清洁患处皮肤,选择与皮损大小接近的接触探头进行液氮冷冻治疗,冻融时间为5~10s,每个皮损进行2~3次冻融。皮损未消退者,1个月后重复治疗。连续3次后统计治疗结果。
1.3 疗效观察方法 治疗结束后4周内,嘱A组患者每日观察创面,记录创面结痂时间及痂壳脱落时间,观察痂脱落后皮损处颜色变化情况及皮色恢复正常时间等,并观察是否有疤痕形成。B组患者观察冷冻术后肿胀及水疱形成情况,记录皮损结痂时间及痂壳脱落时间。两组患者均每2周复诊1次,连续2次,治疗结束后,每月复诊1次,连续半年。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显效为皮损消退80%~99%;进步为皮损消退50%~79%;无效为皮损消退不足50%或无变化。有效率计算按照痊愈和显效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见表1。A组大于1cm2的5个皮损分2次治疗,其余皮损均1次清除所有黄色瘤样组织。第1次治疗后A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痊愈=99.235,χ2有效=34.743,P<0.01);第 2次治疗后 A 组有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 B 组(χ2痊愈=56.072,P痊愈<0.01;χ2有效=7.614,P有效<0.05);第3次治疗后A组痊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痊愈=12.515,P痊愈<0.01),A、B 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次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个
2.2 创面愈合情况 见表2。A组患者多数只进行了1次治疗,故只对两组患者第1次治疗后创面结痂时间、脱痂时间进行比较。A组患者创面均于1~3d结痂,痂壳脱落时间为7~13d;B组结痂时间为5~12d,痂脱时间为12~20d。第1次治疗后A组患者创面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不良反应 A、B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B组所有患者均于冷冻后第2d局部出现红肿及程度不等的疼痛,其中11例疼痛比较明显,1例患者出现了水疱,2例患者出现血疱;A组患者术后疼痛不明显,所有患者痂脱后均有程度不等的皮肤暗红色色素沉着,均于30~60d消失。A组2例患者出现不明显的浅表疤痕,基本不影响外观,且均于随访中消退;B组患者术后无疤痕形成。
表2 治疗1次后两组结痂、脱痂时间比较(±s) d
表2 治疗1次后两组结痂、脱痂时间比较(±s) d
组别A组B组t P结痂时间2.41±0.77 8.07±2.00脱痂时间10.07±1.65 15.03±2.39 16.526 10.365<0.01<0.01
2.4 复发情况 随访半年后,A组2例于原皮损周边出现半月形新发淡黄色隆起皮损,B组患者10例皮损再次出现。复发率比较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7,P<0.01)。
3 讨论
本组患者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治疗睑黄瘤,发现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的笔状针头直接接触皮肤,能较好的掌握治疗的深度和范围,能在不损伤基底细胞膜情况下将黄色瘤组织完全碳化,可有效的防止疤痕形成和睑黄瘤复发。同时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一次性治疗睑黄瘤痊愈率高达92.85%,与刘志芳等[1]报道结果相似。术后疼痛不明显,无明显疤痕形成。
采用电灼治疗睑黄瘤,我们体会到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瘢痕体质者不建议使用本法治疗;②术前严格消毒,防止术前、术中污染,以防术后感染;③治疗过程中将治疗针头轻轻接触皮损,逐层烧灼,赵海峰报道用电凝法治疗不损害基底细胞膜不留瘢痕[2],应仔细观察皮损基底颜色变化,须将黄色瘤样组织彻底清除干净,露出发白的膜或有点状出血即停止治疗,治疗过程中应逐渐减少治疗能量,以免能量过大至创面过深而留疤;④皮损面积大的要分次进行治疗,以免创面过大,愈合不良而留下疤痕;⑤术后给患者创面外用抗生素软膏至创面结痂,不沾生水,不强行剥离创面痂壳,让其自然脱落;⑥伴高脂血症或高血脂家族史者,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口服降脂药以控制血脂,以达到防止睑黄瘤再发的目的。
液氮冷冻治疗,术后基本不形成破损创面,但部分患者冷冻术后于冷冻部位出现水疱不易护理,术中应注意冻融时间和范围,以免冻融时间过短而影响疗效或冻融过深而留下疤痕。液氮冷冻治疗其缺点是需要多次治疗,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术后复发率较高。故对于皮损较厚,或经多次液氮冷冻治疗仍不能完全清除黄色瘤组织的患者建议使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治疗。
[1]刘志芳,乌日娜.电离子机治疗睑黄瘤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84-85.
[2]赵海峰.电凝治疗睑黄疣近期疗效观察 [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5):35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