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的临床研究
2011-07-17梁绍文
梁绍文
(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白塞病又被称为贝赫切特病,是一种尚未查明病因的以多系统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免疫系统疾病,口腔溃疡、皮肤病变、眼葡萄膜炎和生殖器溃疡等是主要临床症状,此外还累及关节、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4年5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65例经临床确诊的白塞病患者,其中42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11~64岁,平均45.9岁。
1.2 诊断标准
每年发生肯定的口腔溃疡至少3次以上,同时或相继出现任意2项下列症状:(1)出现反复的本人确有把握或医师确诊的外阴斑痕或溃疡;(2)出现前、后葡萄膜炎,有细胞出现在玻璃体内或视网膜血管炎;(3)出现假性毛囊炎、结节性红斑、痤疮样结节或丘疹性脓郊疹等;(4)针刺试验结果呈阳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局部治疗 先漱口清洁口腔溃疡面,然后将硫酸新霉素、地米及盐酸丁卡因等口腔溃疡膜贴于患处,以起到止痛、消炎及促进患处愈合的作用。用1∶500聚维酮碘溶液清洗生殖器溃疡,然后用1%金霉素软膏涂抹患处。
1.3.2 系统治疗 口服0.75g/d四环素,60mg/d雷公藤多甙以及75mg/d氨苯砜等基础治疗药物,必要时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出现严重口腔溃疡者,加服100mg/d加利度胺,出现严重关节痛者加服100mg/d加利度胺或1mg/d秋水仙碱,出现眼部受累者,加服100mg/d硫唑嘌呤及0.3mg/(kg·d)泼尼松。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如出现缓解,能够对病情进行控制时,以2周为1个梯度逐渐减少药量,当病情稳定时可进一步将药量减少到维持剂量,对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1]。
表1 白塞病临床表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5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塞病患者临床表现情况,详见表1
2.2 治疗效果
随访8个月,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有13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复发,其中有8例患者病情较为严重,给予维持治疗,其余5例患者只进行2个月的维持治疗。5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但在随访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反复,其中16例给予持续维持治疗,其余36例症状得到一定缓解,给予2周的维持治疗后,自行停药。
2.3 不良反应
有6例出现由秋水仙碱引起的白细胞减少,4例出现由于基础治疗引起的肝肾功能异常,4例出现由沙利度胺引起的头昏,经对药物及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后症状缓解、消失。
3 讨论
白塞病是一种尚未查明病因的涉及多系统受累的慢性复发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出现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及眼部和关节受累为典型临床症状,并可进一步累及血管、肺、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等部位,白塞病的致病因素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感染因素等有关,因此,肝炎病毒、大肠杆菌、单纯疱疹病毒、肺炎杆菌、血链球菌及支原体等都可能对该病造成潜在影响,但致病抗原一直未能明确,因此尚无法对因果关系进行确定,但是遗传易感性对于该病的发生有着极大的影响,该特性主要受HLA-B51基因的影响,由此表现出一定的家族和区域遗传的特点,如在日本和土耳其等国家病例较多,劳累、情绪紊乱、上呼吸道感染、酗酒及忧郁等原因都易导致白塞病的复发,此外,月经期极易导致病情的加重[2~3]。
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多样,通过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口腔溃疡、皮肤病变、生殖器溃疡、眼部和关节受累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与其它临床表现相比,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口腔溃疡发生率更是达到100%,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溃疡和糜烂,溃疡可体现在唇、牙、舌、咽及扁桃体等部位,以2周左右为基本持续时间,一般不会留下斑痕。本组皮肤病变以毛囊炎、脓疱和结节性红斑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在双下肢发生,但也有患者发生在面部、上肢和颈背部。本组生殖器溃疡患者中,男性主要体现在阴茎、阴囊、肛周、龟头及尿道口部位,而女性主要体现在小阴唇、会阴、阴道壁、肛周及宫颈等部位。另外,眼部及关节受累的比率也较高,超过了40%,其中眼部受累主要体现在角膜溃疡、角膜炎、结膜炎、视网膜炎、虹膜炎等。本组中关节受累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痛和关节炎,在四肢大关节尤其是膝关节上表现明显,但均未对关节造成破坏。此外,还体现出其它一些系统、器官受累症状,但比例不高,只有10%左右[4]。
由于发病机理不明,且该病能够引起多系统受累,因此对于白塞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只能进行个性化用药治疗。主要应用类激素药物,进而对激素的排泻和代谢起到延缓的作用,而且副作用较皮质激素小。进行有针对性的抗阻胺治疗,进而缓解组织胺等导致的各种临床症状,另外还要进行一定的抗炎治疗,通过抑制机体释放炎症介质来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具体用药中,雷公藤多甙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的作用,但同时具有导致内分泌紊乱和影响肝功能的副作用,在使用时应注意对肝功能和血常规的监查。氯苯砜对于嗜中性粒细胞趋化、溶酶体酶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都能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但也易产生肝功能受损及溶血性贫血。秋水仙碱能够对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同时易引起肝肾功能受损、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等。沙利度胺具有调节免疫、抗炎的作用,但同时易产生肝肾功能受损、致畸、神经轴索变性等副作用。泼尼松是一种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炎、抑制免疫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和控制病情,使复发延迟。白塞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对症治疗和及早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其它器官和系统的保护治疗。通过及时、有针对性的对症综合治疗并随访8个月,有20%的患者未出现复发,其余患者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应看到,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患者均发病较早、病情较轻。同时,治疗期间虽有一定不良反应,但不严重,通过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均能有效缓解。
4 结语
对于白塞病,应随时关注上述5项主要临床表现,及早发现病情,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1] 杨竹生,杨秀敏,林麟,等.25例白塞病临床分析[J].中国病案,2009,10(7):41~43.
[2] 彭劲民,张卓莉,董怡.白塞病173例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3)5(3):154~157.
[3] 陈建华.白塞病3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9,6(13):531~532.
[4] 武力勇,魏镜,李舜伟,等.神经白塞病28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7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