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至黑河高速公路景观及环保设计
2011-07-13杨明凯刘冬杰
杨明凯,刘冬杰
(1.黑龙江高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2.北黑高速公路LH1标段)
北安至黑河高速公路景观及环保设计
杨明凯1,2,刘冬杰1,2
(1.黑龙江高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2.北黑高速公路LH1标段)
着重阐述了北黑高速北安至黑河段高速公路景观特征分析、绿化设计原则、设计理念及目标。
北黑高速;景观设计;特征分析
高速公路的建设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在其修建的过程中,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为恢复公路的生态环境,营建一个安全、高速、美观的行车环境,需对吉林至黑河高速公路北安至黑河段进行绿化设计,使之成为一段独具北方特色的公路。
1 高速公路景观特征分析
1.1 公路景观设计内容
公路景观是指公路本身形成的景观以及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包括公路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公路内部景观是指公路路域范围内的工程构造物所构成的景观因子,包括桥梁、互通立交、隧道、跨线桥、路堑边坡、附属设施建筑物、声屏障等。公路外部景观指公路路域范围外的与公路及沿线设施关系密切的环境景观因子,包括自然、人文两种类型,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等。从不同角度出发,公路景观包括的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公路景观内容
1.2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范围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应将公路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而不仅仅是公路占地以内的范围。视域是指影响视线领域的空间概念,是一个可以延伸至地平线的空间范围。视域空间的很大范围是在公路边界之外的空间,有草地、农田、水域、树林、湿地等景观类型,这都是高速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景观设计借景的重要内容,是公路内部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据。
1.3 高速公路景观特征分析
(1)线性景观空间
高速公路就像自然景观中的河流一样,是空间中一种抽象的线性构图,它有机的连接了沿线各种不同的景观单元。从景观生态学的层面上来说,高速公路线性景观空间就是景观生态中的廊道。
(2)序列景观空间
高速公路两翼的景观类型丰富,这些不同类型的景观依附在高速公路两侧,依次段落性排布,即形成了高速公路的序列景观空间。
(3)动态景观空间
高速公路景观空间是一个动态的景观空间,他是一系列连续的视觉画面的有序展示,其布局也是一个动态的景观布局。
(4)交通景观空间
交通景观空间是指高速公路所辖范围内的所有景观空间,它包括:路面本身;公路绿地景观(包括中央分隔带、边坡、隔离栏、护栏等);桥涵、隧道、路肩、路堤、路堑;以及立交区、收费站;取土场、弃土场;指示牌等。
交通景观空间的合理设计不仅可以改善高速公路的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突出公路本身的线性美,缓解公路的修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助于行车安全。
2 绿化设计原则
全线绿化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管理方便为原则,力求建设一个集绿化、彩化、美化于一体的环境优美的绿色通道。绿化设计首先应满足交通的要求,保证行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和平交道口应有足够的安全视距。乔、灌、草结合,树立大绿化、大环境的思想,道路绿化与沿途两侧的防护林与天然林相结合,同时兼顾绿化的整体感和节奏感。
设计以恢复和弥补在高速公路修建的过程中对沿途的自然景观的破坏为主要原则,使整个公路绿化景观与沿途的自然林和天然林浑然一体,建设绿色通道。
3 总体设计构思
整个道路设计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首先以道路的路基、路堑边坡及部分路段的护坡道的带状绿化用地,构建起绿色通道的主要框架,形成公路的线性景观。通过对护坡的绿化,一方面可以对路基、路堑等道路设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绿色通道的建立可缓解司乘人员旅途中的疲劳,使整个交通环境更安全、更顺畅。
在公路绿化的同时,注重公路的彩化及植物景观季相的变化,在局部的地方,如路堑边坡、车辆减速的路段和低填方路段,可利用花卉、剪型植物的叶、茎的色彩突出道路“点”的景观;在平交道口,利用固定模式变换植物品种栽植进行绿化,形成节奏明快、视野开阔、色彩明亮、赏心悦目的植物景观,同时,使景观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和引导性。
4 设计理念及目标
设计理念:自然、和谐、文化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始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与文化必须得到保护的设计理念。“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虽然相互对立、相互矛盾,但只要我们“在公路建设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保护中建设公路”,就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路”与“自然”协调发展。
设计目标:借鉴国内外现金理念,结合工程自身特点,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一人为本、景观和谐”的北黑高速公路。
把北黑高速公路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景观路、生态路、文化路、环保路、安全路”,打造成黑龙江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的代表,打造成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中具有“示范”性的高速公路。
U418.9
C
1008-3383(2011)12-0031-01
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