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方家谈
2011-07-12王季璐
□ 本刊记者 王季璐
文化产业方家谈
□ 本刊记者 王季璐
今年10月,中共中央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文化强国”目标,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如何进一步繁荣中国的文化产业,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
2011年11月30日,“2012世界经济展望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开幕。这次论坛是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的主题活动。作为分论坛的“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文化创意拒绝抄袭
提起台湾舞台剧导演赖声川,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创立的剧团《表演工作坊》,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亚洲剧场之翘楚”。
曾经有个企业家对赖声川说:“相声剧那么好的票房,你们应该每一年做一个。”但是赖声川却从来没这么想过,他坚持一定要有了创意灵感才会去做。在随后20多年里,他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同时用他的经典剧舞台剧征服了内地观众,迅速打开了内地市场。
但是,有关盗版的侵袭随之而来。有一次,他来北京,一个朋友拿了套非常精美的锦缎盒,上面烫金字《表演工作坊》,还有赖声川本人的照片和签名,打开后,是17张精美的DVD。当时,剧团经理也在旁边,赖声川就对经理说:“这个很漂亮,什么时候做的?”剧团经理却非常纳闷,因为他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做的。这时,他的一个朋友说,“赖老师,您看了不要难过,因为这是盗版的。要是有一天,您想做正版的时候,直接抄它的就好了”,朋友调侃地说。
赖声川想,文化创意产业如果这样抄袭的话,这还算是文化创意产业么?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往哪里走?怎么走?
在“方便面”时代的今天,提起“文化创意产业”时,大部分人都会在乎最后两个字——产业。
这两个字容易理解,容易深入,并且有专门的学院可以学习。但是,很少有地方可以真正去深入地学习什么叫文化,什么叫创意。
对此,赖声川表示,“几乎每个星期,我都会收到邀请,让帮忙做很多有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事情。但是,我发现,大部分人感兴趣的只有最后两个字——产业。这两个字背后其实就是一个字——钱!近些年来,各地都在将先辈们留下来的文化做成产业化,不管是房子,还是园区,都要变成一个产业,而忽略文化本身的创意和再创性。”
“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来自创作者本身的内心,创意才是最重要的。”赖声川说,“我们每天在剧场演出,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呼吸同样空气。 DVD无法复制台上演戏者创意的神韵;台下观戏者与剧情同呼吸的氛围。创意就是研究自己心中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于做创意的人来讲,每天研究市场的趋势,被视为跟风。如何创造市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可贵之处。开动我们的文化创意智慧,发现、发明、发掘一些东西,让市场来到我们身边来,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文化传承张扬经典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作为中国人,应该充分发挥本国的文化优势,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以国粹京剧传承为例,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深有感触。
一次,宋官林把《玉堂春》的戏带到芬兰演出。芬兰是女权主义思想发达的国家,观众对剧中女性命运非常关注。芬兰观众懂京剧么?
“他们不懂,但是他们被京剧的表现方式所折服。所以一定把中国最好的京剧带出去。”宋官林说。
中国上下5000年文化通过长期积淀、凝聚,发展、形成了传承文化的优秀成果,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智慧的方式加以重新整合、梳理并完美地表现,更好地展现文化创意,从而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我国的优秀文化。
有一次,英国的演出机构找到宋官林,邀请京剧院去伦敦奥运会演出。对方询问:“能不能改编莎士比亚的戏剧?”
宋官林说:“伦敦奥运会是北京奥运会之后的一次世纪盛会,国家京剧院作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剧种,北京作为上届奥运会的东道主,理应把东方人的情怀、把中国人的爱心献给伦敦、献给奥林匹克大家庭。我们应该拿出中国最好的作品来,便于你们欣赏。京剧浩如烟海,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尽的元明清,但是要拿出一个中国作品,我提议演出《白蛇传》。”
在2004年时,宋官林带着《白蛇传》到澳大利亚演出,结果,凝结中国人文化智慧的《白蛇传》在悉尼、堪培拉受到了热烈欢迎。
时逢国庆宴会,驻堪培拉的100多个国家的大使一起观看了中国京剧《白蛇传》。那天宋官林作为嘉宾站在时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吴涛旁边,大使说:“今天让我感到很有面子。”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会从物质的消费上升到精神消费、文化消费。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中国波澜壮阔的文化挺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文化变革,造就的文化发展新局面,为中国古老的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中国道路”正在中国文化产业界铺开。
赖声川发言。图/王季璐
□ 编辑 崔银娜 □ 美编 庞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