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木版水印艺术

2011-07-10傅建华

检察风云 2011年22期
关键词:印刷技术木版印刷

文/傅建华

古代木版水印艺术

文/傅建华

我国最早的版画,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图,大约作于公元868年。宋元两代以佛教版画为主,有的经卷中还时常出现山水景物图形。

(明)《十竹斋笺谱》选页局部

木版水印是以雕版木刻为载体,用水溶性颜料来印刷的复制艺术。充分利用水分和纸张的融合性,恰到好处地表现不同色彩和色阶,水分的掌控是十分关键的技术。用水印方法印制的作品,其色彩的浓淡深浅、对象的阴阳向背等,都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来,艺术效果可达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反映了当前时代的印刷技术水平,展现了当前时代的绘画艺术特色。它不仅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而且是传统文化的独特传承。

木版水印的始祖是雕版印刷术,源起于何时,有隋代说,也有唐代说,众说纷纭,历代的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见解。隋代说的代表是明代的陆深。而目前所见世存最早的、有明确年代记录的雕版印刷的实物,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斯坦因在敦煌所发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扉页的《祇树给孤独园》图,画面描写了释迦牟尼佛威坐在须弥莲花座上,在祇树给孤独园的经筵上说法的情景。末尾刊有“唐咸通九年(868)四月三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题记。画面内容非常丰富,人物神兽各具姿态。考其挺拔而又遒劲的线条,以及雕版时转折顿挫的适度水平,可断在雕印技巧方面已达到了很成熟的阶段。

(辽)炽盛光佛降九曜星官房宿相

唐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而且表现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等方面。唐代经济的发展,为佛教的兴盛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唐代佛教的兴盛,为雕版印刷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目前所见唐代的雕版印刷实物,多为佛教宣传所最通俗的作品,以佛经、佛图、佛画、佛像的形式出现,且社会占有量极大,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平民百姓,都希望通过佛教的造像、经文来体会教义,想通过传经等手段表达自己的虔诚、积累自己的功德。正如郑振铎先生曾言:“初期版画之为宗教图像、信仰象征,中外无殊也。”

(辽)南无释迦牟尼像

(元)金刚经注

(唐)祗树给孤独园图

五代时期,雕版印刷的单幅佛像已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被广泛用于信徒供养或随身携带以避祸趋福,如刻于五代的《大圣毗沙门天王像》是目前较早的单幅佛像。宋元时期,独幅的雕版印刷作品增多,内容是与佛教有关的经变画,也有民间风俗题材的装饰画,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书籍插图也是雕版印刷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满足社会需求,取材范围极广泛,如《梅花喜神谱》等,雕版印刷成了民间百姓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明代的雕版印刷,早期沿袭了宋元时期的传统风格,包括内容、构图、雕印、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晚期则由于文人的积极参与,形成了流派纷呈、技术精湛、百花齐放的局面,成为最兴旺时期。

(五代)大圣毗沙门天王像

雕版印刷技术发明以后,虽然解决了文字和图像的黑白印制,但是人们对还原度更高的彩色印制仍情有独钟。于是,人们逐渐找寻到了一种最为简单易行的墨线填彩方法,即将雕版印刷和手工上色结合在一起,先用雕版术印出黑色部分及分割颜色的黑色轮廓线,然后用手工涂绘上相应的颜色。《炽盛光佛降九曜星官房宿相》采用的就是墨线填彩的技术,它是在墨印后填上红绿蓝黄四种颜色而成的。漏印也是一个简易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对称的图案。如辽代《南无释迦牟尼像》即是用两套版子漏印,先漏红色,再漏蓝色,再手绘黄色。由于是对折漏印,因此右边的“释迦牟尼佛”则成了反字。朱墨套印是最早的套版印刷,如元至元六年(1340)中兴路资福寺所刊的《金刚经注》中的“无闻和尚注经”插图,即是由朱墨两色刷版套印而成的。

木版水印是雕版印刷技术之一,明代称作饾版,是雕版印刷技术发展的成果,也即今天所谓的套版彩色印刷。作为一种印刷技术,明代晚期的胡正言(1584-1674)将其总结、提炼到了顶峰的阶段,其所印制的《十竹斋书画谱》(成书于明代天启丁卯年,即公元1627年)和《十竹斋笺谱》(成书于崇祯甲申年,即1644年),为此技法的集大成者。李克恭在《十竹斋笺谱叙》中曰:“十竹斋诸笺谱,汇古今之名迹,集艺苑之大成,化旧翻新,穷工极变,毋乃太盛乎!而犹有说也。盖拱花饾版之兴,五色缤纷,非不灿然夺目。”其制作过程是:根据原稿的不同颜色和色阶、各种线条和皴法的不同表现,分解勾描后雕刻成套版,再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将不同的颜色逐次套印,印成与原稿基本一致的复制品。成套的雕版有七八块,也有十几、几十块的,甚至上百块的,犹如饾饤并陈,故明代人称之为“饾版”。李克恭在《十竹斋笺谱叙》中曰:“饾版有三难,画须大雅又入时眸,为此中第一义;其次则镌忌剽轻,尤嫌痴钝,易失本藳之神;又次则印拘成法,不悟心裁,恐损天然之韵。去其三疵,备乎众美,而后大巧出焉。”

木版水印是一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科技,随着图案和色彩的逐渐增多和复杂化,其所承载的内容信息量也在逐渐增大。历经几百年的变革后,无论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虽然木版水印的工艺极为复杂,与现代印刷术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其仍有着独到的优势。对于超大型的画幅,用现代机器只能印刷部分再逐一拼接,并且着色处不可避免会留有细微的网纹,而木版水印则没有以上的弊端,能够更生动真实地还原原作。在艺术科技的传承中,我们不能忽略木板水印这朵独特的艺术奇葩。我们有理由保护这个伟大的技术,让属于民族的艺术走向世界,代代相传。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印刷技术木版印刷
滩头木版年画
跟着总书记看桃花坞木版年画
第十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第十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
第十五届毕昇印刷技术奖在京揭晓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把心交给印刷
论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