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者介绍

2011-07-10

连环画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戏迷空竹春夏秋冬

1964年8月生于杭州市。自幼跟随叶尚青、周沧米学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研修班。师从钱贵荪、王伯敏、孔仲起、何水法等名家。作品多以人物为主、尤擅长大幅巨帧之作,多次在省市获奖。江苏扬州佛教博物院、无锡博物院、宜兴茶文化博物馆,黄帝祠等都留有作品。

章伯奇

浙江上虞人。自幼习画,尤其喜爱连环画,1983年开始为出版社创作连环画。作品主要有《华工喋血记》《塞上恶霸马鸿逵》等。参与《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岳传》《史记》《聊斋》等作品创作。为连环画出版社单独创作了《封神演义》《资治通鉴》等连环画。擅长传统古典题材。

谢颖

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1957年生于上海市,1974年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88年改任连环画编辑。曾随顾炳鑫、韩和平等前辈习画,创作了《江上新歌》《安徒生》《天蓝色的车厢》及后来的《浩气长存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入选2009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画说全聚德》(合作)等作品。

抖空竹

老北京天桥有抖空竹高手人称空竹德子,他有一绝技:在同一条线上,他可以同时抖起三四个空竹并还有花样动作表演。

磨剪子磨刀

老北京人都知道当时磨剪子磨刀的,分东南西北城,各城之间有自己的讲究,也就是其所用的工具各有不同,有拿鳞片的也有拿喇叭的。

皇城根儿下戏迷多

那些京城戏迷,小时候在各个戏院“蹭戏”,现在闲暇了,不时聚在一起唱上几段,还有腔有韵。北京城的戏迷,爱戏痴迷到一天不听、不唱就难受的程度。

皇城根儿下乐子多

老北京市井文化,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前门往南崇文和宣武等地区,不过这些地区由于过去的战乱灾荒也聚集了大量各地难民,使各地民俗风情也随之带入,又经过长时间的与汉民族的融合形成了变化了的京华文化风情,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见到各种京味儿风情的现实。现如今京城退休的老年人晨练、遛弯、由鸟陪伴,是京城的一景。

春夏秋冬

春日聚齐别有情,北京城的爷们儿往一起聚,没别的,就是个情字。

春夏秋冬

回归自然别有韵。

春夏秋冬

初秋斗虫儿,别有趣儿。

春夏秋冬

冬天遛鸟别有乐,人遇知音为找乐,鸟儿遇知音也自有情。

板儿爷

童趣图

老北京人过去玩蟋蟀的人数很多,档次有高有低,但最后都是蟋蟀,在一个“乐”字上。近几年京城一入深秋就有蟋蟀节直到初冬,参与者可谓是乐在其中,各有体会。

旧京街头剃头放睡图

清朝京城大街小巷里有打杂、修面、刮脸的,他们多是挑挑进胡同里就吆喝,因有的人手拿唤头,老少爷们儿听到唤头声,就知道是他们进胡同了。有剃头棚子是民国年间的事。这时的师傅们每个人都有两手绝活儿。有的会按摩接骨,另外有岁数大剃着就睡了,这时师傅就把他揽在怀里推拿按摩一阵。解放初这些剃头也才改成了理发馆。

北京人爱下几盘棋的主儿不是个小数字,您若是留心的话,京城的大街面儿上、小胡同里都能够见到他们的身影。

猜你喜欢

戏迷空竹春夏秋冬
我家的戏迷外公
春夏秋冬,美不胜收
15米空竹龙舞起来
“春夏秋冬”的内存
小戏迷登台
飞吧,空竹
Beijing Diabolo Museum
丁洋澜??《小戏迷》
学抖空竹纪事(外四首)
戏迷的舞台 欢乐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