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与毛泽东的两次长谈
2011-07-08汪东林
汪东林
在1953年之前的30多年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间有过多次鲜为人知的重要交往,其中有1918年在北京地安门鼓楼大街豆腐池胡同杨怀中家的相遇,有1938年初梁漱溟赴延安与毛泽东的彻夜长谈。
两人在杨怀中家中相遇
1917年,梁漱溟应蔡元培先生之聘,到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梁漱溟同杨怀中成为北大哲学系的同事,又成为忘年之交。
时至1918年初,梁漱溟先生每每晚间到杨怀中先生家,常有一位高个子的湖南青年开大门,彼此相视点头,寒暄几句,并不互报姓名。梁漱溟进客厅自与杨怀中交谈,这青年却从不加入。后来,杨先生告诉他,这位青年是他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有才有为,到北京找老师来的。经杨向蔡元培校长的推荐,给这位青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谋到月薪仅八块大洋的小差事,白天在北大上班兼学习,晚间回杨家住宿。杨先生曾同时告诉梁,这位青年叫什么名字,但梁并没有记住。这位青年就是毛泽东。
第一夜长谈:
中国的前途问题
1937年发生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梁漱溟对国民党的抗战颇感失望,产生了去延安会见毛泽东的念头。梁漱溟到达延安时,接待他的是中共总书记张闻天。张说,毛的习惯是白天休息,夜间办公,谈话也安排在夜间。
头一天夜间的谈话从下午六时至次日凌晨。时令正是冬天,延安气候严寒。梁漱溟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抗日战争的前途问题。梁说,他对目前的抗战情况甚感失望,战场上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国民党方面上上下下缺乏信心,个人心中亦十分悲观。如此下去,中国的前途如何?中华民族会亡吗?梁表示这次来延安,就是向中共领袖讨教来的。毛泽东十分耐心地听完梁漱溟的叙述,才露出笑容,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梁先生,你听到看到的若干情况,大体都是事实。但我的看法是,中国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观,应该非常乐观!中华民族是不会亡的,最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只能是这个结局,别的可能没有!”毛泽东一开头语气就这样肯定,神态这样坚决,很出乎梁漱溟的意料。接着,毛泽东十分详尽地、有声有色地分析了国内、国外,敌、我、友三方面力量的对比,强弱的转化,战争的性质,人民的力量,战争发展的几个阶段等等问题,最后又回到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光明结局上。毛泽东讲得那样头头是道,入情入理,使梁漱溟打心眼里佩服。
第二夜长谈:
如何建设一个新中国?
第二次的谈话,也是从下午六点开始,一直谈到次日天明。这次谈话的内容是中国的建设问题,即一旦抗战胜利,如何建设一个新中国的问题。对此,梁漱溟和毛泽东分歧较大。
谈话一开始,毛泽东就拿出梁漱溟昨日送给他的《乡村建设理论》,说:“大作拜读了,主要论点都看了。我还从大作中摘出一些结论性的话。概括地说,您的著作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分析有独到的见解,不少认识是对的,但您的主张总的说是走改良主义的路,而不是革命的路。我认为,改良主义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中国社会需要彻底的革命。”毛泽东十分详尽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特别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激化问题,并十分突出地强调其作用。
而梁漱溟很不苟同的正是这一点。梁当即争辩说:“中国的社会与外国社会不同。在历史上,外国的中古社会,贵族与农民阶级对立鲜明,贵族兼地主,农民即农奴,贫富对立,贵贱悬殊。但中国的中古社会不是这样,贫富贵贱,上下流转相通,有句老话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的社会贫富贵贱不鲜明、不强烈、不固定,因此阶级分化和对立也不鲜明、不强烈、不固定。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二千年,至今如此。根据这种分析,我提出了‘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八个字。所谓‘伦理本位是针对西方人‘个人本位而言的。西方人讲自由、平等,个人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借此分庭对抗。但中国不是这样,注重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
毛泽东十分耐心地听完梁漱溟的长篇大论,然后心平气和地说:“中国社会有其特殊性,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梁先生强调这些也并没有错。但中国社会却同样有着与西方社会共同的一面,即阶级的对立、矛盾和斗争,这是决定社会前进最本质的东西。”
两人都不断地、反复地申述自己的观点,相争不下,直至天明,谁也没有说服谁。
十余年后,
两人的争论有了结果
十余年后,梁漱溟与毛泽东的争论有了结果。1950年春天,梁漱溟奉毛泽东、周恩来之召,由重庆来到北京。梁漱溟认真思索了他赴延安时在第二个夜晚与毛泽东发生的那场争论,面对在战火中诞生了新中国的这一事实,他在作了一番考察之后,于1951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两年来我有了哪些转变?》一文,对自己作了一个总结。在这前后,他又写了《何以我终于落归改良主义?》等文章,送给毛主席看。梁漱溟在文中毫无保留地说:若干年来我坚决不相信的事情,竟然出现在我眼前。这不是旁的事,就是一个全国统一稳定的政权竟从阶级斗争中而建立,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曾经估计它一定要陷于乱斗混战而没有结果的,居然有了结果,而且结果显赫,分明不虚。
梁漱溟的检讨和反省,虽然没有说清楚自己思想转变的来龙去脉,但却在事实面前,承认了对于中国的前途问题,毛泽东的路子对,而自己是错的。